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老溫隨筆> A Cut Steakhouse

IMG_4012 

▲ 澳洲穀飼肋眼牛排

週五的傍晚,台北市的交通像是迷宮,除了每條像是停車場的幹道外,橫亙其間的公車專用道更像是一堵又一堵的高牆,但壅塞的讓你連找條迴轉的小巷都極度困難。特別是當你有著時間限定時,在台北的車陣裡就讓人萬般無奈。

中山北路上有著老爺、晶華、國賓飯店,轉彎一個不小心往往就前功盡棄。終於,我們抵達了國賓飯店,但新舊兩館的停車場卻早已客滿,無奈的在巷子裡搜尋,看到個小小的P字就轉了下去,停好車,走到大樓一樓,才發現這停車場是幾年前到林森北路唱歌常停的停車場,時光飛逝,當年周五夜晚滿到不行的停車場,此時卻門可羅雀,過去這幾年的經濟變化不言可喻。

國賓飯店,目標:B1 A Cut 牛排館


沿著國賓飯店的樓梯,踩著厚又軟的灰色地毯,「A Cut Steakhouse」就這麼出現在我們眼前。簡單的接待台後,只看到兩面滿是紅酒的玻璃櫃,這就是A Cut的入口。

IMG_3892 

▲ 沿著階梯走下地下室

IMG_3890  

▲ A Cut 牛排館

IMG_3894  

▲ 大門就崁在酒窖

門後,一面面的紅酒玻璃櫃更是吸睛。座落在飯店裡的好處,就是空間寬闊,多了許多設計、佈置的空間,而不需要那麼去斤斤計較每一吋空間的使用效率。進入用餐區,映入眼簾的是開放式的廚房,出餐檯後可以清楚的看到廚房裡的點點滴滴。

IMG_3913 

▲ 大廳就是酒窖

IMG_4042 

▲ 酒是A Cut的另一個賣點



IMG_3912 

▲ 廚房與用餐區同樣在酒窖後

IMG_4005 

▲ 開放式的廚房

在地下室的A Cut燈光設計相當低調,六人座位除了側邊的小投射燈外,主要就靠著中間的五盞小燈提供照明,增添了拍攝食物的難度。A Cut利用布幔將一個個用餐區區隔為六人一區的小區塊,靠牆邊的座位用的是一字型沙發,讓座位布置多了些變化。主用餐區裡的座位設計則是標準西餐廳的四人座,在兩側各有包廂,整個餐廳約莫能擠上百人。但A Cut並沒有設置板前區,少了另一種選擇機會。

IMG_3974 

▲ 靠牆的座位採一字型沙發,照明主要靠上方的長型小燈

IMG_3999  

▲ 利用布幕將廚房前的空間隔成六位一間

IMG_4089  

▲ 主用餐區

就坐後,首先送上加了檸檬片的氣泡式礦泉水,點餐的方式分為套餐與單點,單點的牛排也同樣可以在加上千元後升級為套餐。幾經交戰,我們選擇了澳洲穀飼肋眼牛排,前菜:香煎干貝、明蝦,沙拉:春季沙拉,濃湯:磨菇卡布奇諾,配菜:地瓜薯條、清炒嫩菇,甜點:日爾曼白乳酪星塔、花生金瓜布朗尼。

IMG_3900 

▲ 套餐菜單

IMG_3901  

▲ 氣泡礦泉水

A Cut除了牛排館必備的小圓麵包外也提供雜糧麵包,不過,喜歡小圓麵包還是多過雜糧。

IMG_3902 

▲ 呈麵包的盤子也有特色

IMG_3917 

▲ 核桃雜糧麵包

IMG_3923  

▲ 牛排名店必備的小圓麵包

香煎干貝的擺盤十分精緻,簡單詢問上菜的女侍者後就放棄了仔細探索食材的念頭,好的外場人員需要時間的培養,更何況是百人的餐廳所需要的人力。白花菜所做成的白花菜泥保有原本的香氣,但提供了完全不同的口感,干貝本身的品質佳,但我滿腦子都是如果在板前用鐵板乾煎後會是什麼滋味,這,對沒有板前的A Cut不甚公平。

 IMG_3929 

▲ 香煎干貝

大明蝦端上桌時香氣十足,濃郁的蝦香滿溢著整個空間,但入口後的蝦味則稍嫌不足。

IMG_3943 

▲ 明蝦

當我們點沙拉時,侍者特別提醒這道春季沙拉就是菜單上的食材淋上油醋醬,當時還沒能體會他的用意。當沙拉上桌時,所有的食材以條狀的方式撲滿整個盤面,呈現方式完全超出我們的想像範圍。稍作攪拌後,蔬食搭配帶點鹹味的香檳油醋醬,與一般常見的油醋醬風味不同。

IMG_3957 

▲ 春季沙拉的呈現方式出乎意料之外

IMG_3971  

▲ 自己動手拌

很意外的,磨菇卡布奇諾並不是裝在咖啡杯裡。蘑菇湯上的一層奶泡與白色大圓盤相互呼應,維持今晚A Cut擺盤用心的特色。用盤裝的好處是可以同時嚐到磨菇與奶泡的滋味,湯裡有著濃濃的蘑菇味。

IMG_3963 

▲ 裝在盤子裡的磨菇卡布奇諾

口裡濃濃的蘑菇味,即使連喝了幾口汽泡水也難以消彌,此時侍者貼心的送上檸檬冰沙。檸檬吸附了腔裡各種異味,冰沙則在前菜與牛排間劃下漂亮的分號。

IMG_3984 

▲ 檸檬冰沙

牛排未至,醬料先行。A Cut提供四種鹽類搭配,分別是法國鹽之花、西班牙燻鹽、喜馬拉雅山玫瑰鹽、夏威夷竹葉鹽。三分熟的肋眼牛排用鐵盤呈出,搭配兩顆完整的大蒜頭。在吃完磨菇卡布奇諾後,清炒嫩菇顯得有些單薄。另一道配菜地瓜薯條則讓人驚艷,速食店裡常見的薯條經過處理後更為細緻。

IMG_3993 

▲ 左至右:夏威夷竹葉鹽、喜馬拉雅山玫瑰鹽、西班牙燻鹽、法國鹽之花

原味就能吃出牛肉的鮮嫩,入口咀嚼所流露的鮮嫩肉汁說明了這牛肉質極佳,但澳洲穀飼肋眼本身的肉汁還是跟和牛有段不小的差距,這是原本就在預期中的差異。對鹽每個人的口感都有差異,有的人喜歡沾鹽補足調味,我則偏好能帶出肉汁卻不會影響牛肉原味的種類,這完全要看個人的喜好。

IMG_4007 

▲ 澳洲穀飼肋眼牛排

IMG_4027 

▲ 剖面圖

對我而言,鹽之花的味道稍重,手一滑稍微灑的多些就容易蓋過牛肉本身,四種鹽裡我比較偏好薰鹽與竹葉鹽,但溫嫂則喜歡鹽之花甚於其他三種,這真要看個人口味。

IMG_4036 

▲ 肋眼牛排鮮嫩多汁

IMG_4033 

▲ 地瓜薯條

走進國賓飯店前很難不注意到一樓外的繽紛蛋糕坊,由繽紛蛋糕坊直接提供的糕點讓A Cut的甜點成為極大賣點。

第一個上桌的「日爾曼白乳酪星塔」的造型完全符合命題,每層塔的顏色鮮明,但當我們嘗試要品嘗時卻有個小麻煩,就是那片星塔巧克力片實在太過硬朗,整個甜點沒法用根叉子來切分,只得摘下一片星來配上其他餡料,雖然每層的口感各不相同,但卻沒法一起品嘗。

IMG_4064 

▲ 日耳曼白乳酪星塔

在巧克力布朗尼裡,藏著堅果,搭配花生醬讓「花生金瓜布朗尼」呈現豐富的味覺,但花生醬甜中帶鹹的特殊口感,配上苦中帶甜的巧克力布朗尼卻有意外的效果,配上一旁淋上焦糖醬的冰淇淋,三個看似甜上加甜的組合卻一點也不膩人。

 IMG_4073 

▲ 花生金瓜布朗尼

享用完晚餐,我細細回味整個用餐過程,慢慢比較這幾家牛排名店間的差異,從裝潢到設備到餐點到服務,似乎慢慢能理解為何鄧師傅最後會走上自己開家鐵板燒店的路,也似乎能體會為何他要替自己的店取這樣的名字。



<衍生閱讀> 台北牛排館

No 168 PRIME 牛排館(維多利亞酒店):<老溫隨筆> 新爹手札 0226 小溫在 維多利亞酒店 168 牛排館

Danny & Company:<老溫隨筆> 0709 Danny & Company

           <老溫隨筆> 09/03 Danny & Company 板前晚餐

           <老溫隨筆> 9/8 美澳牛肉大不同 @ Danny & Company

帝國牛排館(華國大飯店):<老溫隨筆> Sonoma Grill 帝國牛排館

A-Cut Steakhouse:<老溫隨筆> A Cut Steakhouse 

西華飯店TOSCANA:<老溫隨筆> 西華飯店 TOSCANA - Chef Hans 之「芝加哥牛排教父套餐」





A Cut Steakhouse (台北國賓飯店)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63號

電話:02-2551-1111 轉 A Cu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