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老溫隨筆> Sonoma Grill 帝國牛排館

_MG_3999.JPG 

「美食跟血拼,哪一個比較能夠舒壓?」溫嫂問著。

「美食!」手握著方向盤,毫不考慮的回著。

原本週六的研究所聚餐因為颱風延期,幾經思量,我們決定將小溫給放在溫嫂娘家娛親,小夫妻倆則利用中午外出打打牙祭。雖然逐漸少吃牛肉,但當時第一個印入腦海的,是華國飯店的「帝國牛排館Sonoma Grill.」。還記得之前Hank老弟買了本牛排指南,其中推薦的牛排館之一就是帝國牛排館,過去時常在傍晚到華國飯店的麵包坊趁大打折時撿點便宜,也曾經造訪華國飯店的運動酒吧,但帝國牛排館卻真是第一次。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紅襪隨筆> Mike Hazen 談林哲瑄升3A

「能夠掌控自己的好球帶,一直是林哲瑄的強項。」負責紅襪隊球員發展的副總裁韓森(Mike Hazen)說,是的,韓森今年升官了。「我們認為他今年又再一次的演出不可思議的防守。我知道他的打擊率還不到三成,但他一直保持2成7、8的水準,他還沒有展現我們一直期待的長打能力,但他非常優秀的掌握好球帶,同時把握好每一次的打擊機會。對紅襪隊而言,擁有這些技能是我們認為他能夠在3A每天出賽的原因,現在是讓他升上3A的好時機。


這個球季對林哲瑄的意義重大,除了一般人想像到3A就是進入大聯盟的跳板,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個球季結束,林哲瑄就到了接受規則五選秀(rule 5 draft)考驗的時刻,對紅襪隊而言,要不要將林哲瑄放入未來的計畫裡,更是是否要將林哲瑄放入四十人名單的抉擇時刻,而升上3A正是紅襪隊觀察的最後階段。


「他可能是我在小聯盟裡看過最好的中外野手,」2A波特蘭總教練波爾斯(Kevin Boles)。「水準以上的防守範圍,水準之上的手臂,精準的傳球,幾乎無所不在。我認為他的防守已經好到足夠在大聯盟裡生存,我知道這樣說很大膽,但我不是要貶低大聯盟的球員,但他具備這樣的能耐,他具有在大聯盟中外野所需的天份與技巧。」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紅襪隨筆> 納瓦(Daniel Nava)指定轉讓,林哲瑄3A報到

2010年球季在紅襪隊寫下驚奇一頁的外野手納瓦(Daniel Nava)暫時結束了自己的紅襪傳奇。這個球季由3A出發,原本以打擊穩定著稱的他卻整個球季怎麼也打不出成績,五月已經過半,納瓦的打擊率僅有1成89,雖然依然有24次保送,但高達35次的三振讓他成了紅襪隊調整陣容的第一個犧牲者。5月20日,為了空出四十人名單給剛升上大聯盟的內野工具人蘇頓(Drew Sutton),紅襪隊宣布將納瓦指定轉讓(Designate for assignment,DFA),這天距離一年前納瓦升上大聯盟,將滿壘時自己看到的第一顆球轟出球場的日子,只有23天之遙。《納瓦的故事》(http://vantora.pixnet.net/blog/post/8863674)。


在納瓦前途未定的情況下,原本紅襪隊3A Pawtucket Red Sox開季的主力外野手凱里許(Ryan Kalish)與李列納斯(Juan Carlos Linares)都進入傷兵名單,只剩下瑞迪克(Josh Reddick)一名潛力新秀在陣中,其餘的外野手希力(Matt Sheely)、伯努德茲(Ronald Bermudez)也無法打出成績,因此紅襪隊決定將2A的台灣外野手林哲瑄升上3A。林哲瑄的2A通算打擊成績為2成68打擊率,延續過去幾個球季選球佳的特色,在34場比賽裡獲得20次保送(三振14次),高保送比率讓林哲瑄有3成73的上壘率,這對相當重視上壘能力的紅襪隊而言相當重要。


林哲瑄的防守一直被評為紅襪農場最佳,這個球季的盜壘成功12次僅三次失敗,強肩、快腿與選球能力是他最有利的三樣武器。打擊穩定性與長打能力則一直是林哲瑄的弱項,特別是在2A階段林哲瑄的長打能力明顯下滑,能否在短時間適應3A投手成為未來林哲瑄最大的考驗,也是這個球季是否有機會挑戰大聯盟的關鍵。


紅襪隊的大聯盟外野目前有兩大替補,老將卡麥隆(Mike Cameron)與上個球季的救火隊浪人麥當勞(Darnell McDonald)上場機會都相當有限,只有當對手以左投先發時才有機會登場,打擊率都在1成5左右。三大先發艾斯貝瑞(Jacoby Ellsbury)表現較為穩定,冬天高薪聘請的克勞佛(Carl Crawford)在五月打擊逐漸甦醒,右外野老將祖魯(J.D. Drew)打擊起伏較大,是卡麥隆與麥當勞主要的上場機會所在。


如果紅襪隊有交易的需要,老將卡麥隆一直是市場上熱門的人選,這也增加了下半球季紅襪隊外野的不確定性。這個球季紅襪隊的外野如無意外,瑞迪克依舊是第一優先進入大聯盟的人選,在凱里許、李列納斯短期都無法復出下,林哲瑄如果能夠適應3A生活並保持健康,這個球季將有機會提早挑戰大聯盟。


 


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老溫隨筆> 新爹手札 05/16 八爬 on SKIP HOP PLAYSPOT

_MG_3776.JPG  


▲ 小溫 & SKIP HOP PLAYSPOT


最近,總在苦惱小溫沒有安全的環境可以爬,總覺得用枕頭、嬰兒床圍著大床不是個好的方案,特別是軟軟的床對小溫學習爬似乎不是太好的環境。在上網搜尋多次後,溫嫂找到了「SKIP HOP」的Playspot地墊,看著網頁上的照片,溫嫂看上的是「綠、棕」組合,只是這組老爹怎麼看都覺得顏色過於單調,難以刺激小溫的視覺,但最花俏的「鮮豔」組合裡面紅、橘、藍的顏色搭配感覺不甚協調,最後,溫嫂在MallDJ親子購物網上看到本來沒有的「藍、金」組合,藍、米、金、棕的組合馬上就成了兩人的最大公約數。


因為是午夜時分下的單,因此原本隔天該到貨的地墊到了週五下班回家才抵達,在得要回台北過週末的情況下只能簡單的開箱,等週一才能讓小溫在地墊上玩耍。


_MG_3737.JPG  


▲ SKIP HOP 開箱!


_MG_3739.JPG  


▲ 簡單、方便的收藏袋


SKIP HOP 的地墊是用獨特的十字接合方式,沒有傳統鋸齒狀地墊不夠平整也不好拆裝的困擾,地墊中間的圓圈是可分離的,因此可以隨意的拆解搭配。所以,在收藏袋裡分成兩個部份,一個是外框與內圈組成的地墊,另一份則是十字接合。此時,老爹血液裡的處女座特質發揮了作用,堅持每一片的地墊外框跟內圈顏色都要不同,而相鄰的地墊顏色也要相異,特別是金色與米色不能相鄰,但就在寫文章的同時老爹發現還是有漏網之魚,只是在米、金兩色外框佔一半的情況下,要完全不相連似乎有些難度。


_MG_3748.JPG  


▲ 收藏袋內的組合


_MG_3760.JPG  


▲ 第一波的成品,右下角的金色相連已經更換,只是金、米相鄰目前還無解


小溫一踏上地墊,就開始四處的伸展肢體。不久,溫嫂拿來了小溫的「SELECTA」玩具不倒翁與木環放在地墊上,其中不倒翁是跟地墊對小溫都是新鮮貨。看著色彩繽紛的新玩具,還沒有學會往前爬的小溫一直在地墊的一隅停滯不前,最後,小溫半爬、半拖的順利拿到了自己的新玩具,迫不及待的將新玩具給放到嘴裡啃了起來。


_MG_3764.JPG  


▲ 來做個山式吧


_MG_3781.JPG  


▲ SELECTA 不倒翁


_MG_3780.JPG  


▲ 我要出發了!


_MG_3799.JPG  


▲ SELECTA 不倒翁與木環


在大床上,小溫習慣用自己的腦袋瓜當支撐點,緩慢的以毛毛蟲方式前進,但在硬地板上,小溫的腦袋瓜戰術再也不管用了,這逼得他得要學會用自己的兩支手肘來當支撐點,雖然他還不會用兩隻手輪流爬行前進,但同時用兩隻手慢慢推進最後也到達了終點。看著小溫顯著的進步,讓我們覺得這地墊真是非常的超值!


_MG_3787.JPG  


▲ 奪標!


過去幾週,溫嫂一直為了小溫不肯在小床上睡覺所苦惱,但晚上小溫喝完奶後,居然就這樣乖乖的在地墊上一個人沉沉的睡去,這讓地墊又加了些分。


_MG_3808.JPG  


▲ 小溫在SKIP HOP 上睡著了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老溫隨筆> 我的莫內印象

大四的時候修了門通識的「藝術欣賞」,當然是個營養學分。早已不記得上課的內容,但印象深刻的是每一組都要上台報告,介紹..其實規定該介紹啥我也早就不記得了,總之,我們最後介紹了些畫作。組裡有個多才多藝的阿信,準備報告這種事情自然是落到他的頭上。還記得那時在一旁打雜,找找資料、掃描圖片,一起在圖書館裡忙了大半天,報告的文稿是阿信負責,原本報告也要他獨挑大樑,但為了避免被老師抓包,還是將報告拆成幾段,大家輪流上場。


這種小伎倆當然毫無意義,隨便幾個問題就可以發現所有的內容只有阿信了解,混完報告之後,我只記得光線是繪畫很重要的因子。


還記得小學時候「帶」高雄上來台北玩的小表叔到故宮、北美館,只記得腳很酸很酸,北美館的椅子很硬很硬......


2002年到了美國,因緣際會之下到了紐約,雖然對藝術沒啥興趣,但也還是跟著同學到了大都會博物館一遊。對於藝術,我只記得「那道光」跟高中美術課那個滿頭華髮、說話斯文的美術老師介紹的羅丹。就這樣,我走進了繪畫區,從古老歐洲的宗教畫開始看起,我只記得「那道光」,一幅一幅的看著光對繪畫的漸近影響,看著畫家對光影的詮釋。大都會博物館的每幅畫都是名作,儘管看不懂畫家的手法、構圖,也看不懂古老畫家隱藏的宗教意涵,但看著看著也看出了興趣,就這樣慢慢的慢慢的一幅一幅細細的看下去。


漸漸的,不再需要每幅畫尋找天使,畫家也從室內移到了室外,風景取代了法袍,光的來源也從宗教移轉到了太陽。我在最後的大展覽廳裡被幾幅畫給吸引,這些畫除了用色大膽外,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美感,利用不同的展覽館燈光有不同的感受,而同一個場景有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分、不同的氣息。


就這樣,我初次認識了繪畫。


看完大都會博物館,感覺意猶未盡,雖然暑假已經把波士頓晃了幾遍,但有個景點一直沒有放在我的標的之中,而這標號稱是全美收藏僅次於大都會博物館的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就這樣,我在週末從學校開車進了波士頓,將車停在中國城附近,跳上綠線前往波士頓美術館。


波士頓美術館的藏畫果然與大都會博物館一樣豐富,在館裡繞著、晃著,就這樣過了一個下午,但裡面有個展覽卻得要另外買票,看著「印象派特展」的招牌,雖然心癢癢但礙於時間也只能暫時跳過,搭著地鐵回到中國城,找間中國餐館打打牙祭。


幾週之後,我又再度造訪波士頓美術館,直奔印象派特展。我還記得特展裡有大大小小的九間展覽室,收集了完整的印象派各大名家不同時期的畫作,我在展覽室裡不停的往返,整整看了一個下午。回到家哩,我在網路上四處蒐集特展裡讓我印象深刻的畫家,在MSN上破天荒的跟阿信討論起繪畫。在充電後,我又再一次的回到波士頓美術館,再一次回到印象派特展。


就這樣,我愛上了看畫,也愛上了印象派,更愛上了莫內(Claude Monet)。


我喜歡他畫裡的粉橘色,喜歡他畫中塞納河裡的倒影,喜歡他專注於捕捉「那道光」。在印象畫特展裡,我曾經在兩個遙遠的展覽廳裡來回,只為了比對兩幅不同時間的「聖雷札車站」,也由於展出的畫作數量龐大,讓我可以仔細的比較不同時期的莫內在構圖、用色上的差異,也看到了他從一開始尚未擺脫學院派的細膩畫風直到中後期專心捕捉光影的轉變,甚至,我花了不少時間在觀察莫內的落款。


在美國兩年,美術館成了我旅遊的重點,費城、華盛頓特區、芝加哥的知名美術館都是我的標的。甚至到了洛杉磯,下飛機第一件事情就是請老友開車載著我直接衝往蓋堤中心(Getty Center)看畫去。


「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今天走訪北美館的「莫內花園特展」,聽到身旁不只一個阿伯的冷語,心裡真是百感交集。這真的不是莫內的問題,這真的不是全部的莫內。


走進展覽廳,看過幾幅畫後就發現,這一批的畫作幾乎都是莫內進入20世紀後的作品,而且許多是莫內未曾落款的未完成畫作,或是由後世專家鑑定後打上莫內戳記的畫作。


這時的莫內飽受白內障之苦,同時年事已高,他的色彩已經不像年輕時飛揚,也無法像年輕時那樣仔細的描繪。但即使如此,在有他親自落款的畫作裡,還是可以看到莫內高超的功力,深沉的顏色裡還是可以襯托出主題,可以展現層次。其實,從未完成的畫作可以對比出成品的許多內涵,只是,晚期的莫內畫作專注在捕捉光線元素,原本就不好懂,再加上許多未完成的畫作,讓人難以立刻就喜歡上這個時期的莫內。


只是,這樣的組合,對衝著莫內與印象派來的人而言,衝擊可能太大了些。


「所有畫裡,我最喜歡這一幅。」


當我們看到展覽廳裡的倒數第二幅畫時,耳邊傳來一個阿婆的讚嘆。這幅畫是「艾普特河岸的白楊樹」,是整個展覽裡最接近莫內全盛時期的畫作,畫裡有最熟析的倒影;最熟析的粉色調;最熟析的構圖。這也是莫內之所以能夠成為最雅俗共賞的畫家之一的緣故。


「如果莫內知道那麼多未完成的作品被放在一起展覽,會不會哭呢?」


當走出美術館往停車場的路上,我這樣問了溫嫂。


只是這次展覽我最愛的畫並沒有出現在紀念品區裡,那幅畫的近景是濃密的樹影,在樹影後有若隱若現的的河流與房舍。我喜歡它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莫內很少見的細膩筆法,他將樹梢的細節都畫得栩栩如生,而透過稀疏的樹枝、樹葉,遠處的房舍依然清晰可見,這正是多年前打動我的心靈深處的感覺。


希望,不會有太多人因此就給莫內負評,這真的不是莫內的全部。


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

<老溫隨筆> 新爹手札 05/07 母親節 @ 大直香積廚

 _MG_3624.JPG  


▲ 什麼時候才輪到我吃??


週五的晚上,在北投家裡遍尋小溫不著,客廳、書房、陽台都不見蹤影,最後,看到平日不苟言笑的老爸跪在床上。


「他現在滾得很好耶!」


只看到小溫躺在爸媽的大床上,從左滾到右,從右滾到左,不時抓著枕頭改變路徑,把雙人大床當成自己的遊戲床,玩得不奕樂乎。老爸在床上指揮小溫向左轉、向右轉,老媽在床邊待命,隨時防範小溫一時爆衝滾下床,就這樣,兩老一小愉快的享受著周五的夜晚。


_MG_3520.JPG  


▲ 接下來要用哪招呢?


原本以為小溫在經過一晚的「操勞」晚上可以一夜安分,但沒想到小傢伙滾上癮,回到了房間依舊四處翻滾,逼得我們不得不將床的四周用椅子、枕頭、棉被、抱枕圍得密不透風,以防小溫再次摔在木頭地板上。


就這樣,又折騰了一夜。


_MG_3527.JPG  


▲ 靠邊休息一下下..


一早起床的小溫還是在床上四處翻滾,趁著溫嫂離床的空檔,小溫就這麼滾啊滾的滾到了床與被推開的椅子間的空檔,老爹只聽到一聲「碰」,回頭只看到小溫雙手緊抓著棉被,半個身子垂在床邊,剛鈉聲「碰」是小溫小腳踢在床架的聲響。老爹趕忙回身將「攀岩」的小溫給抱起,而在房門跟婆婆聊天的溫嫂則花容失色的狂奔,安慰著還不知道自己逃過一劫的小溫。


_MG_3535.JPG  


▲ 剛剛..發生什麼事?


母親節的週末,每間餐廳都人滿為患。退休後修佛成了老媽生活的重心,而老爸在幾次健康檢查後也開始減少肉類攝取,但我們找了附近的幾間素食餐廳都已爆滿,最後很幸運的,由於其他客人退訂,週五下午終於在大直的香積廚訂位成功,只是,十一點鐘就得要到場。從北投出發,在出了自強隧道後沿著北安路前行,經過一個路口後就可以看到位在路口的香積廚,只是往大直市區的方向因為路旁大樹遮蔽,招牌並不顯眼,而在店門口的「Vege」英文看板讓人較難以直接聯想到「香積廚」的中文店名。


_MG_3730.JPG  


▲ 香積廚大門口的英文店招


_MG_3733.JPG  


▲ 位在路口的香積廚


很幸運的,一過了路口我們就在一向難停車的北安路上看到拿了停車單要離開的駕駛,免除了在大直四處找停車位的困擾。走進餐廳,內部窗明几淨、中西夾雜佈置與帶禪味的中文店名似乎有些不搭嘎,反而與英文的「Vege」較為相配。十一點準時到達,店裡除了店員外沒有其他食客,上了二樓,店員替小溫拿了嬰兒座椅,幾個月前還需要在後面墊著毛毯的小溫已經可以自己坐在小椅子上,一開始顯得有些擔心,雙手緊抓著小桌子不放,四處小心張望。只不一會兒,習慣了環境,喜歡東抓西拉的本性又顯露無疑。


_MG_3559.JPG  


▲ 雙手抓緊緊


_MG_3568.JPG  


▲ 香積廚二樓一隅


_MG_3562.JPG  


▲ 一轉眼,桌墊就成了小溫的最佳玩具


為了慶祝母親節,香積廚推出了母親節特餐,最後我們分別點了「蘇黎世碳烤洋芋牛排」、「諾曼地咖哩鮮蔬焗飯」、「羅勒松果香積條麵」與「鮮蔬蕃茄義大利麵」。


_MG_3548.JPG  


▲ 母親節特製套餐菜單


當大家低頭點餐時,獨自坐在窗邊的小溫對窗外明亮的視線與川流不息的車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直擺頭看著窗外,更會自己調整角度,將小腦袋瓜子靠近小桌子,仔細的以各種角度來觀察這個全然陌生的世界,完全忘記了身邊四雙注視的眼睛。


_MG_3554.JPG  


▲ 外面好熱鬧喔!


第一個上桌的是餐前的天然酵素。初入口時的酸味十分嗆人,但慢慢的品嚐,酵素在入口的酸味褪去後,還帶有些許的甜味,濃稠的口感則有如蜂蜜一般,是相當特別的開胃飲品。除了酵素,餐廳提供的茶水也相當特別,略黃的茶水帶有些許苦味,味道十分熟悉卻又讓人叫不出名號,一經詢問才知原來這是牛蒡茶,在悶熱的天氣裡格外的有清熱效果。


_MG_3566.JPG  


▲ 開胃養生酵素


窗外的車流沒能吸引小溫的注意力太久,於是,溫嫂拿出了剛買的「稻鴨米餅」讓小傢伙也有東西可吃。宜蘭出產的米餅是由天然的生機稻鴨米烘培製作而成,由於入口後稍許口水就能化開,對尚無法吞嚥非糊狀食物的七個半月小朋友是很適合的副食品。就這樣,小溫迫不及待的將整片米餅給往嘴裡塞,但剛冒出頭的兩顆小牙不大管用,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扳」斷了米餅。在小溫盡情享用米餅的同時第一道前菜也剛好上桌,紫色山藥泥做成了康乃馨花朵點出了今天的主題。


_MG_3573.JPG  


▲ 我開動囉!!


_MG_3578.JPG  


_MG_3602.JPG  


▲ 屑屑吃乾淨


接著上的是全麥麵包,侍者建議要沾著旁邊的番茄與馬瑞拉起司一起食用。當阿嬤想要將麵包撕成小塊給小溫吃時,才發現雖然小溫聰慧的將手上的屑屑給清理乾淨,但臉上還是沾滿了米餅的碎屑,成了不折不扣的小花貓。緊接著,侍者端上了今日的濃湯:南瓜濃湯。濃稠的南瓜濃湯裡南瓜味恰到好處,不會濃到像在喝南瓜汁一般,也不會像有些南瓜湯讓人覺得南瓜僅是調味。香積廚在湯裡佐以菇類、素肉增加口感,最後,阿公終於忍不住讓小溫嘗試南瓜湯的滋味,在阿公的田裡可是每年都有吃也吃不完的南瓜呢!


_MG_3610.JPG  


▲ 小花貓


_MG_3635.JPG  


▲ 香濃的南瓜湯是今天最受好評的餐點之一。


_MG_3641.JPG    


▲ 好吧,對七個半月的小朋友而言,吃大人的南瓜湯不是太好的示範就是。


今天的生菜沙拉,除了一般的生菜沙拉外,還有過貓佐日式芝麻醬、白果與蔓越莓乾的精緻生菜。緊接著,就是主菜登場,最早上場的是老爹的素牛排。淋上醬汁的素牛排在外型上與真正的牛排十分接近,外層還有用洋芋來模擬牛排外層微焦的外皮,就外觀上可說是維妙維肖。附的刀具自然不是牛排刀而是光滑刀面,下刀時的手感就與平時切牛排相去甚遠,而素肉本身的纖維較粗,口感上與牛肉有非常大的差距。溫嫂的蔬食咖哩焗飯用的是香積廚結合多種天然香料的獨特風味,沒有一般濃濃的咖哩味蓋掉其他食材的問題,焗飯的配料豐富,只是吃完焗飯後並沒有感受到菜單上的高蛋白海鮮食材。


_MG_3670.JPG  


_MG_3682.JPG  


_MG_3698.JPG  


_MG_3705.JPG  


老爸與老媽各點了一份義大利麵,搭配的食材相當簡單,跟葷食的義大利麵最大的不同在於無論是青醬、紅醬,香積廚的醬汁收得相當乾,乾得有點像是乾拌麵的程度,但出人意料的麵卻非常的入味,醬汁感覺上是整個扒在麵條上,羅勒醬汁的味道頗獲老爸的青睞,開始與老媽研究起要如何將山上的羅勒改良入菜。


_MG_3690.JPG  


_MG_3701.JPG  


主菜才剛上桌,乖乖坐了大半天的小溫已經開始焦躁不安,疼孫子的阿公就這樣邊抱著小溫邊吃起自己的義大利麵直到冰淇淋甜點上桌。在我們進入餐廳不久,餐廳的另一邊也有四大一小的三代同堂入座,吃完甜點,阿公就抱著小溫到另一頭串門子去。原來另一個小寶寶是個七個月大的小妹妹,兩個阿公抱著小娃兒對望著,不時的抓著兩隻害羞的小手碰啊碰,正在長牙的小溫依舊把牙籤手放在嘴裡剃著牙,讓小妹妹看得目瞪口呆。


_MG_3718.JPG  


也許幾十年後,他們會發現原來彼此曾經在七個月的時候相過親呢!!


母親節快樂!!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尚未設定標題)

 


第一次站在Sunday Home客廳的書櫃前,最驚訝的是滿滿的書架上除了介紹宜蘭的吃喝玩樂外,滿滿的都是各式各樣的食譜、美食介紹,才知道,原來這些都是主人家經營民宿的參考書,擷取箇中的經驗、技巧來精進自己的廚藝。就這樣,我在餐廳裡拿著紙筆,專心的抄寫阿基師的偷吃步,度過了在Sunday Home的第一個下午。


食物要好吃,採用當地的時令食材可能是每一位名廚都會告訴你的公開秘密,這也是Sunday Home的餐點頗受好評的訣竅。Sunday Home的米是簡小姐娘家自己栽種、青菜則是林大哥家中出品,每餐必備的魚則是主人家親自上南方澳漁港挑選,從門外漢一路買成專家,而簡小姐則是每天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