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塞爾提克隨筆> 2010 playoff 1st round I


如果不是聽到葛曼(Mike Gorman)的聲音,實在很難拿起電腦為塞爾提克寫下季後賽分析。儘管這場比賽的搭檔不是韓森(Tommy Heinsohn)但葛曼獨特但清晰的口音還是吸引人專注聽著,打從打從1981年就在電視上代表著塞爾提克的聲音。


整個東區在球季最尾聲的十場比賽裡,狀況最差的球隊毫無意外的是一塌糊塗的費城七六人隊,只有2勝8敗的成績。但七六人隊早在艾佛森(Allen Iverson)弄得滿城風雨之前就已經退出東區季後賽戰場,季末打得越差對七六人隊爭取樂透越有利。那如果將焦點轉移到季後賽球隊呢?塞爾提克在最後十場打出3勝7敗的成績榮登榜首,而塞爾提克第一輪的對手邁阿密熱火隊則以9勝1敗的成績位居東區第一。


當然,早早就取得季後賽資格,也早早就知道無法與假想敵競爭主場優勢的塞爾提克不需要在最後階段為了意義不大的幾勝弄得兵疲馬疺,特別是塞爾提克的三大主將這個球季嚴重超時使用,而板凳上的支援人力嚴重不足的情況,總教練瑞佛斯(Doc Rivers)儘早為了季後賽做準備,讓板凳上的球員多些時間磨練,也減少主力球員受傷的機會。


除了年紀外,這支球隊最大的問題其實在化學效應,一個看不見但感覺得到的玩意。當陣中的每個球員都能夠擁有相同的目標,往相同的方向前進時,場上的氣氛、肢體動作是完全不同的層次,而進攻與防守也會進化到不同的等級,特別是防守,那是一個需要向心力的工作,例如這個世紀初期那個打入東區冠軍賽的雜牌軍,或是拿下第十七座冠軍盃的全明星隊。例行賽裡,塞爾提克明顯缺乏共識與化學效應,年輕球員努力在場上奔馳,而資深球員則懶洋洋的「應付」著例行賽。


也許,季後賽會有不一樣的化學方程式。球迷總是得要這樣催眠著自己,就像去年季末的紅襪隊。至少,最後一場例行賽終於在華勒斯(Rasheed Wallace)臉上看到整個球季都難以發現的一絲絲專注。


先來看看例行賽兩隊的對戰狀況,三場比賽裡塞爾提克都獲勝,但總勝分只有18分,其中一月六號兩隊甚至打入延長賽才分出勝負,以戰績而言,塞爾提克稍具優勢。而以主客場狀況來看,塞爾提克與熱火隊的主場勝率相同,但塞爾提克的客場作戰能力稍稍勝過熱火隊,這對擁有主場優勢的塞爾提克而言是一大福音。


理論上,這將是塞爾提克整個季後賽唯一的一輪主場優勢。


後場


得分後衛是熱火隊最精華的所在,毫無疑問的韋德(Dwyane Wade)是熱火隊無可挑剔的王牌球員。這個球季依舊有26.6分、6.5助攻與4.8籃板的好成績,雖然沒有上個球季火熱,但身體健康的Wade對任何一支球隊都會是讓人苦惱的一環。健康的Wade可以靠著結實的身體由三分線外一路單打到禁區,也能夠像控球後衛一般傳出漂亮的助攻讓隊友融入比賽,當然,他最讓人擔憂的還是關鍵時刻主宰比賽的能力。儘管三分球不準,但你不會希望在最後關頭讓他在三分線外有任何空檔,當他晃開你殺入禁區時,你只能期望隊友能夠狠狠的犯規免得上弄出個三分打,總之,你不會希望讓自己陷入那樣的困境。


例行賽的三場比賽裡,Wade平均攻下33.7分、8.7助攻與5.0籃板,都比球季平均高出許多,特別是他的命中率超過五成,三分線外也有0.357的水準,平均站上罰球線11次,換成口語就是:Wade很讓塞爾提克頭痛。塞爾提克的防守陣容對Wade這樣的肌肉棒子相當吃力,基本陣容上負責防守的會是明星後衛艾倫(Ray Allen)。Allen在身材上較為吃虧,半場一對一的防守無法擋住精壯的Wade,勢必需要隊友幫忙防守,但是即使以小前鋒皮爾斯(Paul Pierce)來換防,同樣肌肉派的Pierce在身體碰撞上恐怕也佔不了便宜。適時的派上犧牲打T.艾倫(Tony Allen)的機會較大,事實上,熱火隊正是Tony Allen在例行賽犯規最多的對手。


防守上塞爾提克得要在協防與不協防間做出抉擇,究竟是要讓Wade每場砍下40分或是讓他傳出10次助攻,如何在兩者之前做好調整,會是塞爾提克整個系列防守的關鍵。


Ray Allen可說是這個球季塞爾提克在例行賽的MVP。雖然各項數據都是加入塞爾提克以來的低點,最擅長的三分球甚至只有0.363的低標水準,得分16.3分更是新秀球季之外的新低記錄。但Ray Allen出賽了80場比賽是塞爾提克三巨頭中最佳,每場要打上35.2分鐘更是三人之最,當第二節板凳球員登場時,是Allen上場負責帶小雞,儘管第四節投籃不一定靈光,但前三節塞爾提克非常需要Ray Allen來取分。進攻上Allen喜歡利用錯守來製造背框單打的機會,這也是Allen在板凳登場時間表現精采的重要因素。但對上Wade,Allen能否找到正面進攻籃框的機會相形重要,如果只是在三分線外放鏢,而無法正面突破Wade的防守,在防守時儘可能消耗Wade的體能,塞爾提克在第四節無論有多少領先優勢都難以讓人安心。


相較於得分後衛,塞爾提克在控球後衛上佔有優勢,Heinsohn口中的名人堂控球朗多(Rajon Rondo)將對上老將阿若攸(Carlos Arroyo)。以成績來看,Rondo平均13.7分、9.8助攻、4.4籃板的成績持續的進步,同時更以2.3次抄截領先群雄。過去幾年球評總在討論在三巨頭身邊當個控球後衛有多麼的辛苦,但這個球季裡,這支球隊其實已經頗有Rondo的球隊的味道,除了年輕登場時間久外,Rondo已經真正建立起自己在球場上指揮全場的氣勢,同時也很自在的享受在場上指揮全局的感受。


相對的,熱火隊的控球後衛則陷入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上個球季表現穩定的菜鳥錢莫斯(Mario Chalmers)不僅交出了先發控球的位子,隨著球季進行,Chalmers的表現日漸下滑,四月份投籃命中率甚至僅剩下三成出頭,三分線外更是只有兩成的水準。另一面,老後衛Arroyo則隨著球季進行狀況越來越火熱,四月份命中率0.528,得分更站上10.4分,也送出3.6次助攻。雖然是名義上的控球後衛,但Chalmers與Arroyo實際控球的時間都不多,而是在後場上搭配Wade的另外一個後衛。這個球季Chalmers的外線失靈,而Arroyo從來就不是個外線射手,這也是球季中由外線較佳的艾爾斯頓(Rafer Alston)贏得先發的重要因素,對這個位置而言,如何接應Wade取分,遠比組織進攻來得重要。缺乏射手後衛支援,不僅影響Wade在進攻上的威力,這也是整個熱火隊最大的罩門。


進攻上,Rondo能夠以速度切入破壞防守後替外線球員製造機會,如何在這個取得絕對優勢的點上製造熱火隊的防守壓力就相當重要,就過去的紀錄來看,塞爾提克非常需要Rondo在季後賽演出名人堂附身的表現。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紅襪隨筆>由貝奇特看捕手搭檔


很巧合的,紅襪隊開季至今,唯二贏球的比賽先發投手都是「大魔王」貝奇特(Josh Beckett),身為當家王牌,貝奇特繼第一場對決洋基隊王牌沙巴西亞(C.C. Sabathia)後,這場比賽又對上皇家隊的王牌與上個球季的賽揚獎得主葛蘭基(Zach Greinke)。與開幕賽投不滿五局不同,這場比賽貝奇特投滿七局安全下莊,七局三分的表現明顯的優於開幕戰的演出。


儘管紅襪隊在春訓一直培養貝奇特與新先發捕手馬丁尼茲(Victor Martinez)的默契,但兩者之間似乎還是沒能找出配合的節奏,這場比賽換回老捕手維瑞泰克(Jason Varitek)後,貝奇特的控球恢復過往的水準。就過去的歷史來看,貝奇特與維瑞泰克之間的化學效應出乎意料的好,上個球季馬丁尼茲與貝奇特搭檔三場,對手打擊率0.373、防禦率7.16,而另一個替補捕手卡崔拉斯(George Kottaras)搭檔的三場比賽對手打擊率更高達四成,防禦率更竄升到10.32,只能以水土不服來形容。反觀維瑞泰克蹲捕的另外27場比賽裡,對手打擊率僅有0.217,而貝奇特的防禦率更只有3.17,不同捕手間的差距極大。


維瑞泰克替貝奇特蹲捕了106場比賽,是貝奇特職業生涯最密切的捕手搭檔,在馬林魚隊時期,貝奇特幾乎每年都要與新的捕手搭檔,這也許是貝奇特願意在與紅襪隊續約時做出讓步,而不以金錢為唯一考量。在紅襪隊的年代也許是貝奇特最穩定的時刻,除了與維瑞泰克搭檔時對手打擊率0.240、防禦率3.78外,過往威克菲爾(Tim Wakefield)的專屬捕手米拉貝瑞(Doug Mirabelli)與貝奇特搭檔8場比賽,對手打擊率也僅有0.235,防禦率是相當有水準的3.23。


但不是每個投手都在與維瑞泰克搭檔時表現優於馬丁尼茲,先發投手裡雷斯特(Jon Lester)、巴許霍茲(Clay Buchholz)上個球季都在馬丁尼茲蹲捕時有較為優異的表現,終結者派柏朋(Jonathan Papelbon)更是在15.1局裡一分未失,對手打擊率低到0.115的高水準。但除了派柏朋外的救援投手群,包括岡島秀樹、拉米瑞茲(Ramon Ramirez)、巴德(Daniel Bard)、戴克拉曼(Manny Delcarmen)都是與維瑞泰克搭檔時有較優異的表現。


這個開季馬丁尼茲陷入打擊的小低潮,過去三場比賽裡只有出現一支安打,即使這場比賽全隊打線大爆發,馬丁尼茲還是五次出擊都空手而歸,而初登板的維瑞泰克卻有單場兩轟的驚人表現,捕手的話題恐怕會維持一段時間。


紅襪隊一直在觀察馬丁尼茲是否適合擔任農場新秀準備好之前的主力捕手。除了捕手外,馬丁尼茲還能擔任一壘手或是指定打擊,以成績而言,馬丁尼茲擔任一壘手時最能發揮打擊能力,蹲捕時也有禁三成的打擊率,但專任指定打擊時只有兩成五的打擊率。本季紅襪隊有貝爾崔(Adrian Beltre)與洛威(Mike Lowell)兩大金手套三壘手,除非當家四棒尤克里斯(Kevin Youkilis)需要休息,否則馬丁尼茲要擔任一壘手的機率相對降低不少,本季將會以捕手與指定打擊為主要的出場身份。不過這場比賽洛威幾次精彩的守備,隨著球季的進行,洛威的交易價值將會逐漸回升,也會影響後半球季的角色分配。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塞爾提克隨筆>2009 - 10 球季檢討I


很快的,紅襪隊從冬眠中覺醒,也代表著塞爾提克即將結束例行賽,為季後賽做努力,再過四場比賽,塞爾提克就即將與2009-10年球季例行賽說再見。該還的總是要還,這裡就來看看球季開打前寫的開季分析。


球員補強


華勒斯(Rasheed Wallace)原本是塞爾提克要對抗騎士隊禁區的利器,但拜戴維斯(Glen Davis)之賜,歐尼爾(Shaq O'Neal)還不需要用到華勒斯就已經整個球季報銷。整個球季下來,華勒斯有9分、4籃板、0.89次阻攻,是禁區第一替補,但0.409的投籃命中率與兩成八的三分球命中率,特別是三分球出手草率程度讓人不禁想要對前塞爾提克前鋒沃克(Antoine Walker)深深鞠躬道歉,沃克的三分球生涯可還有三成二五。但華勒斯加盟還是對塞爾提克有正面的意義,這個球季賈奈特(Kevin Garnett)平均登場30分鐘,是塞爾提克三巨頭中登場時數最短的球員,除了本身今年傷痛史外,最主要的還是身後有華勒斯這個可靠的替補。


可別忘了皮爾斯(Paul Pierce)也是滿身傷,但連稍稍喘息的時間都沒有。


皮爾斯與艾倫(Ray Allen)的無法下場休息,正說明了暑假另一個重點補強的失敗之處。搖擺人丹尼爾斯(Marquis Daniels)原本被期望能在攻守兩端幫助皮爾斯與艾倫,但最後皮爾斯出賽了與背號相同的34分鐘,而艾倫則有35.3分鐘,丹尼爾斯在分擔工作的功能完全失敗。以本身數據來看,每場出賽18.9分鐘,只有5.5分、1.9籃板、1.3助攻的成績,三分線外與罰球命中率都慘不忍睹,加上本身進攻時持球時間長,缺乏空手走位進攻的能力,讓他與塞爾提克的半場進攻格格不入。防守上守不住身材較壯碩的搖擺人,後半季的防守專家工作最後又落在T.艾倫(Tony Allen)身上,塞爾提克在丹尼爾斯身上的投資幾乎沒有得到回收。


除了華勒斯與丹尼爾斯,塞爾提克暑假的另一個投資在替補中前鋒威廉斯(Shelden Williams)。前三個球季在老鷹隊、國王隊與灰狼隊流浪的前樂透選秀,威廉斯在開季之初帶給塞爾提克禁區相當的活力與防守,成功的彌補了戴維斯手傷時的禁區鋼甲缺口,但在戴維斯傷癒後,守優於功的威廉斯又逐漸退到板凳的尾端,失去了出場時間與機會。每場10.7分鐘是職業生涯最低,其他數據也與生涯平均相去不遠,唯有命中率提升到了替補大前鋒該有的五成三是少數的收穫。下個球季華勒斯是否會現身尚是個未知數,如果華勒斯離隊而威廉斯還留在陣中,也許是威廉斯鹹魚翻身的機會真正來臨。


但當你的總管叫做安吉(Danny Ainge),還是不要抱太高的希望。


球季中塞爾提克最主要的補強在後衛羅賓森(Nate Robinson)與芬利(Michael Finley)。


與原本的板凳奇兵豪斯(Eddie House)互換的羅賓森在場上的表現與豪斯相去不遠,得分效率甚至稍有不如。羅賓森主要的優點是控球能力較佳,能夠在朗多(Rajon Rondo)下場時提供塞爾提克後場的指揮能力,而不須要艾倫或皮爾斯肩挑控球大任,好吧,至少不是全部的重擔。在馬刺隊失去舞台的芬利在塞爾提克算是找到了球季的第二春,雖然每場只出賽了13.9分鐘,雖然每場只有5.9分進帳,但得分效率卻是相當的好,特別是三分線外命中率有五成的命中率,雖然年事已高,但對板凳缺乏搖擺人的塞爾提克來說不無小補。


整體而言,塞爾提克的補強幾乎都在能夠立刻上場的老將,某種程度上符合教練瑞佛斯(Doc Rivers)不愛用新人的習性,但除了華勒斯之外,對球隊戰力真正的幫助相當有限,也導致先發主力球員特別是後場主力替補無人,超時工作的結果,是效率降低與受傷機率上升,也使原本就老化的陣容更是壓力沈重。


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紅襪隨筆>2010 開幕 結語


總體而言,如果以五分為標準,紅襪隊在先發投手與防守上能夠拿到滿分5分的評價,是紅襪隊這個球季與死敵洋基隊纏鬥的根本。攻擊部分則需視老爹歐提茲(David Ortiz)的表現而定,如果以上個球季紅襪隊幾乎以國聯打線在美聯討生活的情況,整體打線只有4分的水準,但假使老爹能夠降低三振機率,將上壘率拉回0.35的水準,則這個打線將可提升至4.5分的水準。牛棚部分是紅襪隊整體最脆弱的一環,去年的五人小組幾乎都有退化的疑慮,而新加盟的兩人只有艾契森(Scott Atchison)值得信賴,面對這個只有3.5分水準的牛棚,紅襪隊的先發輪值得要想盡辦法將球賽送入第七局不可。板凳部分(5分),紅襪隊板凳上的四名替補球員上個球季都是先發球員,而小聯盟裡外野人手不虞匱乏,投手有包登(Michael Bowden)與李查森(Dustin Richardson)一左一右可徵召上場,這些球員無論投打在其他球隊都是可能的先發人選。


牛棚在開季後的實戰狀況將會是影響紅襪隊整個球季最大的變數。


 


<紅襪隨筆>2010 開幕 結語


總體而言,如果以五分為標準,紅襪隊在先發投手與防守上能夠拿到滿分5分的評價,是紅襪隊這個球季與死敵洋基隊纏鬥的根本。攻擊部分則需視老爹歐提茲(David Ortiz)的表現而定,如果以上個球季紅襪隊幾乎以國聯打線在美聯討生活的情況,整體打線只有4分的水準,但假使老爹能夠降低三振機率,將上壘率拉回0.35的水準,則這個打線將可提升至4.5分的水準。牛棚部分是紅襪隊整體最脆弱的一環,去年的五人小組幾乎都有退化的疑慮,而新加盟的兩人只有艾契森(Scott Atchison)值得信賴,面對這個只有3.5分水準的牛棚,紅襪隊的先發輪值得要想盡辦法將球賽送入第七局不可。板凳部分(4.5分),紅襪隊板凳上的四名替補球員上個球季都是先發球員,而小聯盟裡外野人手不虞匱乏,投手有包登(Michael Bowden)與李查森(Dustin Richardson)一左一右可徵召上場,這些球員無論投打在其他球隊都是可能的先發人選。


牛棚在開季後的實戰狀況將會是影響紅襪隊整個球季最大的變數。


<紅襪隨筆>2010 開幕 DH & 板凳


2010年紅襪隊的指定打擊依舊是不動的「老爹」歐提茲(David Ortiz),但板凳上則多了過去幾年的新鮮老朋友。原本的不動捕手維瑞泰克(Jason Varitek)與金手套三壘手洛威(Mike Lowell)都由原本的先發退居替補,而原本的內野工具人葛林(Nick Green)轉投道其隊,改由曾經是釀酒人隊先發內野手的霍爾(Bill Hall)接手,而外野的第四外野手則由馬林魚隊的潛力外野手赫米達(Jeremy Hermida)擔任,恰巧成為兩老一中一少的組合。


洛威一直是紅襪隊亟欲擺脫的球員,但卻因為手指受傷而使原本與遊騎兵隊的交易取消,雖然趕上春訓,但洛威的交易一直未能成真。儘管紅襪隊願意負擔大多數的薪水(洛威本季有一千兩百萬美金的薪資),但剩餘的薪資還是遠高於最低薪資,這讓許多中小型市場球隊望之卻步,讓洛威就這樣留下來成為替補一、三壘手。儘管洛威口頭上依舊維持一貫的職業道德優先,但去年攻擊能力依舊的他仍然是渴望以先發身份延續棒球生命,隨著球季進行,洛威的交易價值將會不斷的提升。


老捕手維瑞泰克利用合約上的球員選擇權回到了紅襪隊,繼續自己的紅襪歲月。2009年的上半球季維瑞泰克敲出了13支全壘打,攻擊指數0.821讓許多人驚豔不已,但下半球季打擊率退至0.157外帶1支全壘打可說是被打回原型,也說明了老捕手已經難以負荷沈重的蹲捕壓力,退居二線對球隊幫助將來得更大。熱身賽裡維瑞泰克有著0.276的打擊率,長打率(0.379)與上壘率(0.344)都在水準之上,在球賽進行至尾聲時,老經驗的他會是紅襪隊防守大隊的領頭羊。


曾經是備受期待的強打外野手,評價不低於紅襪農場出身的強打游擊手拉米瑞茲(Hanley Ramirez),但赫米達四個球季下來卻無法將打擊潛力轉換為實際的長打成績,雖然有不錯的全壘打成績,但整體績效起伏不定,特別是赫米達09年薪水增加為兩百二十五萬美金,這對薪資有限但農場潛力打者無窮的馬林魚隊是十分讓人苦惱的。當然,這區區兩三百萬美金,還不在紅襪隊眼裡。


內外野都能守的萬用工具人霍爾則是另一個故事,跟年僅26歲的赫米達不同,霍爾已經是個年屆30歲的老將。2006年當霍爾才26歲時敲出了生涯最佳的35支全壘打,同時有85分打點與0.899的攻擊指數,這讓取得薪資仲裁的他從釀酒人隊身上獲得一張四年兩千四百萬美金的肥約,接下來的三個球季,霍爾總共敲出了37支全壘打,上個球季終於讓釀酒人隊下定決心將他給交易到了水手隊。


赫米達與霍爾都是具有長打能力的前潛力新秀。霍爾入選的原因主要在於他能同時擔任內外野的守備功力,在開打前夕與國民隊的熱身賽裡,霍爾也秀了一手三壘側身抓飛鳥的飛快反應,即使打擊壞毛病著實不少,年紀也偏高,但對內野需要一個多功能防守者的紅襪隊而言,是相當適合的人選。赫米達則是另一個故事,隨著在大聯盟時日越久,他的選球越不理想,和過去那個在小聯盟不僅有長打實力,同時很能夠選保送的赫米達有著不小的落差,這也讓長期關注赫米達的紅襪隊高層決定下注。


紅襪隊下賭注的原因當然不是期待赫米達成為先發外野手,自然更不會是期許他成為稱職的第四號外野手,對紅襪隊而言,赫米達是否有機會成為指定打擊的接班人才是整個賭博最大的焦點。


歐提茲上個球季陷入長期的低潮,雖然揮出了28支全壘打,但0.238的打擊率與生涯前所未見的全壘打空窗期都讓老爹陷入生涯的最低潮,但2010年老爹能否擺脫困境,恐怕誰也說不上來。熱身賽理歐提茲的打擊率依舊低迷,上個球季改寫個人三振記錄的他在熱身賽裡又慘遭對手三振了全隊最多的14次,險勝三振界天王卡麥隆(Mike Cameron)一次。歲月在歐提茲身上的痕跡特別的明顯,而對手對老爹的尊重也越來越少,這兩年拿著速球硬塞的畫面越來越多,而老爹對快速球的揮擊能力也一年不如一年,揮棒速度的退化讓他失去了過去的威脅性。開季名單總教練法蘭克納(Terry Francona)將老爹放在第五棒,他能否扛起中心打者的重擔,讓上壘率高的前四棒打者順利回壘,是一大問號。


以紅襪隊高層的習性,明年執行一千兩百五十萬美金球隊選擇權的機率甚低,歐提茲的紅襪生涯是否能夠延續下去,這個球季的表現將具有決定性。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紅襪隨筆>2010 開幕 牛棚


冬天裡紅襪隊接連被勇士隊挖走了兩員牛棚大將,無論是華格納(Billy Wagner)或是齋藤隆都曾經是聯盟獨當一面的王牌終結者,但在大多數的開季評論裡,紅襪隊的牛棚依舊是聯盟裡第一等,但實際上,紅襪隊的牛棚卻是暗藏隱憂。齋藤隆整個球季有3勝3敗2救援的成績,出賽56場防禦率僅2.43,比起其他年輕小老弟是相對穩定。而季末交易而來的華格納更是在最後兩個月密集出賽15場,WHIP僅僅1.098(防禦率1.98),無論是擔任佈局投手或是左打殺手都相當犀利。走了兩個穩定的老將,紅襪隊的年輕火球族群究竟是會神勇一如往昔,或是如上個球季中輪流爆,是紅襪隊牛棚在2010年最大的隱憂。


上個球季紅襪隊的五號先發始終不甚穩定,加上日籍投手松坂大輔傷痛不斷(不過即使沒傷沒痛,松坂依舊很會消耗牛棚戰力),讓牛棚的負擔相當沈重,導致下半球季年輕的牛棚成員都呈現下滑狀況。新球季裡補入了續航力佳的雷基(John Lackey),加上松坂狀況應能大幅進步,牛棚分擔的局數應該大幅改善,這也讓華格納與齋藤隆離隊的傷害降低不少。


終結者毫無疑問還是派柏朋(Jonathan Papelbon)的囊中物,當年在先發與救援猶豫時為了配合球隊需要放棄先發如今顯得非常的睿智。和一般終結者投越久速球越少相反,派柏朋越來越倚賴自身的速球,上個球季以速球應戰的比例高達81.5%,高於初入大聯盟時的75.6%,而且比例是一年勝過一年,可說是典型以速球決勝負的終結者。發展次要球路一直是派柏朋在休季期間的重要工作,但效果一直不甚明顯,無論是近年主要配角滑球或是快速指叉球搭配上派柏朋的剛猛速球都無法發揮誘敵的效果,而早期發展的曲球、變速球更是早已捨棄不用。成也速球、敗也速球可說是派柏朋最佳的寫照。


現在的紅襪隊應該相當慶幸派柏朋當年答應轉任終結者,能夠在短短的一局內讓他任意的飆球速,如果轉任先發,缺乏次佳球種的派柏朋可能只是個平凡的火球五號先發,甚至無法穩定留在先發輪值陣容之中。


儘管1勝1敗38救援的成績依舊耀眼,防禦率甚至由2008年的2.34降低為1.85,但派柏朋上個球季還是飽受批評,主要原因就是上個球季派柏朋的各項數據都有所退化,WHIP是2006年站穩大聯盟之後第一次超過1(1.147),九局四壞球3.2次,三振四壞比3.17也是生涯最差,儘管這些數據都比聯盟平均要高出許多,但也表示派柏朋逐漸的失去剛入聯盟的壓制力。派柏朋或者說老捕手維瑞泰克(Jason Varitek)特別喜歡以偏高的速球來作為三振打者的引誘球,這個招數近年成功的機率逐步降低,事實上派柏朋上個球季引誘對手揮擊壞球的能力是五年大聯盟生涯中的新低,這也許就是派柏朋四壞球比率升高的主因。


要練成新球種搭配速球並不容易,在派柏朋像隻鬥牛犬的猙獰表情搭配下出現大曲球也可能過於搞笑,如何在引誘打者出手之餘保持控球的穩定,會是新球季派柏朋的課題。


菜鳥巴德(Daniel Bard)在上個球季的崛起是新球季牛棚看來樂觀的主因速球可以輕鬆飆上100英里,速度更甚於王牌終結者派柏朋,九局可以三振11.5人次,對照派柏朋似乎更為可口。但熱身賽裡巴德出賽10場卻繳出平均5.0的防禦率,九局中被敲出了8支安打,雖然也有9次三振同時無四壞,但要期望巴德能夠一舉補上齋藤隆與華格納離隊的空缺顯得並不是那麼保險。


巴德的速球雖快,但是尾勁與球質都還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但跟派柏朋不同的是巴德有一顆水準之上的滑球,與上百英里的速球搭配就有了優異的誘敵效果。上個球季巴德平均九局保送4.1人次偏高,同時主客場的控球表現差異甚大,在客場送初18次保送,遠高於主場的4次四壞球,此外巴德也在下半球季出現明顯的撞牆期,如何培養整個球季的體能並適應客場作戰是金黏的功課。


將希望寄託在一年經歷的菜鳥顯示巴德的無限潛力,但如果巴德陷入低潮,也將會是紅襪隊牛棚的夢魘。


左手佈局投手將依舊是日籍怪投岡島秀樹,岡島與齋藤隆的成功也一度在大聯盟裡興起日籍救援風,但最後都證明挑選日本投手控球中於球速,而姿勢詭異更是重要。上個球季岡島秀樹出賽生涯最高的68場,拿下6勝0敗的佳績,但防禦率3.39是旅美三年最差的成績,被安打、失分、責失都呈現退步狀態,特別是被安打率上升到0.249,每項細部數據都讓人感到憂心。由於是怪投,不禁讓人擔憂是否美國打者已經抓住了岡島秀樹的出手模式,所幸在熱身賽裡雖然被安打數依舊偏高,但總能靠著三振穩住局面,防禦率僅有1.90,讓人稍稍安下點心。


兩個以速球為主的牛棚主力戴克拉曼(Manny Delcarmen)與拉米瑞茲(Ramon Ramirez)都面臨了速球威脅力下滑的困境,其中戴克拉曼的速球更是從2009年下半球季就明顯衰退,直到春訓熱身賽都沒能恢復水準。春訓裡戴克拉曼雖然沒能找回過去的球速,雖然依舊能夠有效的解決打者,但幾乎無法三振打者讓人憂心。拉米瑞茲在11次出賽防禦率高達8.71,雖然三振能力優於戴克拉曼,但控球卻極不理想,10局中被敲出13支安打,同時有5次保送。兩人不穩定的表現,讓紅襪隊在六七局時的中繼能力成為一個大問號。


除了去年的牛棚五人組,紅襪隊補入了兩個新面孔,一個是過去兩個球季效力阪神虎隊的艾契森(Scott Atchison),另一個是近幾年退出輪值轉任中繼的老將夏恩威斯(Scott Schoeneweis)。艾契森在2008年一度在先發與中繼間遊走,上個球季專任中繼發揮良好,熱身賽中僅有1.50的防禦率,兩分責是都是敗在陽春全壘打之下,優異的表現讓他順利搶下一席。夏恩威斯則是以左投優勢擠下了熱身賽明顯表現較佳的尼爾森(Joe Nelson),是牛棚地位最不穩定的一位。


<紅襪隨筆>2010 開幕 外野


對紅襪隊而言,或者,對芬威球場而言,外野手只要打擊夠好,防守往往是可以被容忍的一環,這看看前當家左外野手拉米瑞茲(Manny Ramirez)就知道,只要他不打開計分板下的進出門走出去,只要有個人站在那也就夠了。事實上,芬威球場的左外野綠色怪物怪則怪矣,對球員的防守有不錯的掩蓋效果, 特別是對反彈特別熟悉的拉米瑞茲,簡直就是就是救星一般,但相對的,芬威球場也會讓球員的防守原形畢露,特別是當其他球員能夠輕鬆解決,而紅襪球員卻守得驚險萬分時,高下立判。


最後三個球季,拉米瑞茲的UZR是誇張的-15.0、-18.6與-21.0,而2009年的主戰左外野手貝伊(Jason Bay)是-18.4與-13.0,兩人的防守程度可說是不分軒輊。


冬天裡,紅襪隊還是端上了一紙合約希望與貝伊續約,但考量貝伊的身體狀況與防守,紅襪隊保持一貫的策略堅持不肯在合約長度上讓步,讓相當在意的貝伊決定轉投大都會隊,一個攻守兩端都對貝伊非常不友善的球場。最後紅襪隊則轉將貝伊的合約端給天使隊先發投手雷基(John Lackey),同時把外野的重心由攻擊轉為攻守並重。在這樣的思維下,紅襪隊將目標指向了高齡37歲的老將卡麥隆(Mike Cameron,2001、03年美聯金手套,06年國聯金手套),卡麥隆拿下金手套的三個球季分別是在外野遼闊的水手隊與教士隊,加上他曾經效力的大都會主場也是高難度球場,這讓卡麥隆的金手套更難能可貴。


儘管年事已高,在芬威球場卡麥隆應該可以包辦整個外野才是。


卡麥隆的到來直接衝擊的就是原本紅襪隊的先發中外野手艾斯貝瑞(Jacoby Ellsbury)。打從2007年初上大聯盟在季後賽扮演幸運星開始,艾斯貝瑞就被認定是未來十年的不動中外野手人選,即使前輩克里普斯(Coco Crisp)的防守評價佳依舊只能以轉隊收場。卡麥隆不同,除了15個球季的老資格,卡麥隆上個球季在釀酒人隊依舊精湛的防守功力讓教練法蘭克納(Terry Francona)將中外野的重任交給自己在白襪隊小聯盟的子弟兵卡麥隆,而把艾斯貝瑞給移往左外野。


儘管是所有球評共通的結論,但法蘭克納還是很漂亮的編出一連串理由來說服艾斯貝瑞,甚至將兩人的組合與光芒隊的中左外野搭檔阿普頓(B.J. Upton,中)與克勞佛(Carl Crawford,左)來相提並論。在聯盟打滾八年的克勞佛是艾斯貝瑞在盜壘上的勁敵,有了固守左外野的快腿克勞佛做標竿,移往左外野對艾斯貝瑞在盜壘上更上一層的論點聽起來似乎就更有吸引力些。經歷三個大聯盟球季的洗禮,艾斯貝瑞的單季盜壘次數在紅襪隊史上已經佔據前五名中的兩席,生涯129次盜壘目前並列第六,同時只要在40次盜壘成功,就能超越傳奇球星亞斯傳斯基(Carl Yastrzemski)成為隊史第三位,而他的高成功率,也讓一向不願意拿出局數當籌碼換取推進的紅襪隊願意為他打開綠燈。


2008年下半球季開竅後,艾斯貝瑞就成了紅襪隊的當家第一棒打者,靠著三成的打擊率讓他的上壘率有0.355的成績,在其他球隊也許是不錯的成績,但在紅襪隊是前六棒打者中最差的一位,這也是數據派專家不認同紅襪隊以艾斯貝瑞當開路先鋒的重要論點。打擊上追打壞球的比率偏高是艾斯貝瑞與隊友相比最大的缺陷,儘管有紅襪隊農場打者特有的高擊球率,但容易追打壞球也讓艾斯貝瑞成為紅襪隊先發主力中少數保送比例偏低的球員,也導致他即使有三成打擊率護體,但上壘率比起祖魯(J.D. Drew)是大大不如。


但讓艾斯貝瑞飽受批評的還是在他的防守。如果以傳統的防守數據來看,艾斯貝瑞的防守絕對不會被列入糟糕這個等級。例如守備率,2007、2008年艾斯貝瑞都是完美的100%,而慘遭批評的2009年艾斯貝瑞也不過2次失誤,單看守備率,艾斯貝瑞應該被列入防守優良之列。但如果以UZR或是Rtot(Total fielding runs above avg)等綜合性評量,在2009年艾斯貝瑞都是屬於極差的等級。速度飛快原本是外野手重要的工具,但對球的判斷是外野手在防守上最關鍵的因素,例如美日知名的鈴木一朗即使不回身看球也能在對的時間出現在對的位置,而艾斯貝瑞目前最受批評的就是在直線上的來球判斷,而這也是紅襪隊會選擇將艾斯貝瑞移往左外野的關鍵之一。


與艾斯貝瑞相反,新中外野手卡麥隆最讓紅襪隊擔心的是打擊,特別是生涯高居不下的三振次數。前面一直提到紅襪隊球員的擊球率,卡麥隆追打壞球的比例低於艾斯貝瑞,但三振次數卻足足比艾斯貝瑞多上一倍,關鍵就在於擊球率。卡麥隆揮擊壞球時生涯擊球率只有44%,而艾斯貝瑞高達73.3%,而在揮擊好球上艾斯貝瑞也以94.7%勝過卡麥隆的83.2%,因此即使艾斯貝瑞追打較多的壞球,但三振數卻遠低於卡麥隆。對紅襪隊而言,要改變15年經驗的卡麥隆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特別是卡麥隆實際上並非選球差才造成高三振率,如何降低卡麥隆在攻擊上的負面效應是教練團的一大難題。


除了高三振,卡麥隆的打擊並不差,上個球季依舊有0.342的上壘率,同時有24發全壘打的實力,這比起聯盟打多數的打者都是不錯的成績,特別是一個開季預計將負責第八棒的打者,這也是一般球評預估紅襪隊雖然走了貝伊,但打擊實力依舊強悍的原因。即使考量到他37歲高齡,來到外野區較小的芬威球場,特別是緊黏著觀眾席的左外野,只要爆發力沒有大幅退化,對右打的卡麥隆無論在攻守上,要在新的球季複製上個球季的成績並非難事。


自從右外野手祖魯簽下長約後就一直是波士頓媒體嘲諷的對象,但這個冬天似乎稍有改觀,倒不是因為祖魯有遠大的進展,而是波士頓媒體似乎逐漸習慣了祖魯穩定的表現。你總是可以從他身上預期到打擊率:0.28、上壘率:0.39與攻擊指數:0.9的水準,同時外帶了20支左右的全壘打,雖然不甚符合他一年一千四百萬美金的高薪,但仔細比較,似乎也沒那麼讓人覺得面目可憎。


祖魯的選球也許是全紅襪、甚至是全大聯盟最為謹慎或是龜毛的一人。不僅第一球絕少揮擊,第二球只要不順他老人家的意,往往也是不動如山,這讓祖魯時常落入兩好球無壞球的窘境,而生涯裡只要落入兩好球後,祖魯的打擊率只有0.186,這就是祖魯讓紅襪隊球迷認為揮棒不積極,自掘墳墓的主要原因。但相對的,對祖魯投出壞球絕對沒有好處,除了很容易被祖魯「忍」到保送之外,只要投手球數落後,祖魯的打擊率就隨著落後情形逐漸升高,除了三壞無好絕不揮擊外,從一壞無好的0.319開始,逐步攀升到一好三壞的0.472,只能說如果投手不能夠在一開始就搶到好球數,那奉送祖魯上壘的機率就相對的提高。


就防守上,祖魯一直是個水準之上的右外野手,過去兩個球季的UZR都在正10以上,是紅襪隊外野唯一受到肯定的野手,而Rtot的數字則波動較為劇烈,2009年是絕佳的正21,但2008年則是負4.3。對右外野手而言最重要的臂力則非祖魯的強項,但也落在聯盟右外野手的平均值左右,絕少在祖魯身上出現飛撲或是攀牆的美技畫面,但只要祖魯飛撲,幾乎就能將球收入手套之中。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紅襪隨筆>田澤純一將接受Tommy John手術


剛獲媒體評為亞洲新秀第一名的紅襪隊3A投手田澤純一在春訓狀況不佳下,前往阿拉巴馬州接受運動醫學權威安德魯斯(James Andrews)的檢查,並將在週二接受Tommy John手肘韌帶置換手術,預計將經歷九個月至一年的復健療程。



儘管前一天田澤純一表示自己在日本也曾經經歷手肘不適,情況類似並不嚴重,但最後還是走上開刀一途,讓紅襪隊的日本投資繼松坂大輔之後又受到折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