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NBA隨筆>騎士太陽交易分析


原本由「小皇帝」詹姆斯(LeBron James)領軍的克里夫蘭9年的總冠軍獎盃,特別是騎士隊例行賽戰績居冠,不僅擁有主場優勢,兩大對手波士頓塞爾提克與奧蘭多魔術隊更得要先在第二輪裡一決生死,讓騎士隊能夠坐收漁翁之利。



但不知是之前打底特律活塞隊與亞特蘭大老鷹隊太過輕鬆,還是魔術隊歷經塞爾提克的磨難狀況正佳,讓騎士隊在東區冠軍賽第一場主場就以一分敗北,雖然第二場主場力保不失,但卻無力突破魔術隊主場,最後在第六戰客場慘敗,開高走低的結束了這個原本應該發光發熱的球季。



敗給魔術隊之後,騎士隊高層檢討的結果,禁區無人可箝制「魔獸」哈沃德(Dwight Howard)是一大主因。哈沃德在系列戰裡平均25.8分、13.0籃板,特別是投籃命中率高達六成五一,表現均優於例行賽。除了哈沃德的臨場數據外,由於哈沃德在禁區的強大牽制力,除了讓伊高斯卡斯(Zydrunas Ilgaskas)與瓦拉喬(Anderson Varejao)平均每場9.2次犯規外,更讓魔術隊以前鋒路易斯(Rashard Lewis)為首的外線射手聯手飆出四成以上的三分球命中率,相較於騎士隊本身低至三成二三的三分球命中率,這中間的差異就更加的明顯。



選秀會前,騎士隊與西區的太陽隊達成協議,一直祈求能有禁區長人助陣的騎士隊,遇上了極度嫌惡自身中鋒的太陽隊,雙方一拍即合,騎士隊將這幾年過得極不如意的前最佳防守球員華勒斯(Ben Wallace)與搖擺人帕洛維奇(Aleksandar Pavlovic)加上第二輪選秀權與五十萬美金現款送到太陽隊,交換即將邁入37歲的大中鋒歐尼爾(Shaq O’Neal)。



在太陽隊的75場出賽裡,歐尼爾每場平均可以攻下17.8分、8.4籃板,雖然遠低於生涯平均24.7分、11.2籃板,但投籃命中率還有六成一的高水準。在例行賽裡,歐尼爾對上假想敵魔術隊有19分、11籃板的雙十成績,相較哈沃德的21分、8籃板帳面上可說是互有優劣,但哈沃德命中率僅有五成(跟六成五相較,總是種優勢),而面對另一個假想敵波士頓塞爾提克,歐尼爾也有16.5分、8.5籃板的成績。這些數據都顯示儘管歐尼爾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大殺四方的天王中鋒,但在中鋒依舊是稀有財的NBA裡,36歲的歐尼爾對急需禁區助益的球隊而言,還是不能錯過的標的物。



對騎士隊而言,歐尼爾的加入除了可以與假想敵哈沃德或是賈奈特(Kevin Garnett)相抗衡外,歐尼爾在禁區的吸引力才是最大的資產。原本由伊高斯卡斯與瓦拉喬所組成的禁區扮演接應詹姆斯的工作相當稱職,但兩人都只能面框跳投的特性卻無法吸引對手防守的注意力,這讓對手能夠將心力放在全力圍堵「小皇帝」之上。



儘管詹姆斯靠著天生蠻力與哈沃德相抗衡也毫不遜色,但小皇帝無法像前兩輪一般照顧到其他隊友也是事實,原本由詹姆斯發起的攻擊模式在面對魔術隊時無法運作順暢,讓騎士隊打得格外辛苦。歐尼爾的加盟不僅讓騎士隊在低位有了強大吸引力,也可以讓伊高斯卡斯可以回到原本最熟悉的高位中鋒位置。更重要的是不必所有攻勢都經由詹姆斯之手,可活化騎士隊整個進攻模式,讓騎士隊的外線射手群能有更多的投籃機會。



已經邁入生涯最末階段的歐尼爾,好吧,原本以為這句只用在熱火時期,在幫助韋德(Dwyane Wade)封王之後,又有機會幫助另一個新世代全能球員一圓冠軍夢,這對歐尼爾的傳奇生涯又是新的一頁。



至於與詹姆斯的相處?只要不叫Kobe,相信這都不會是太大的問題,對吧!

2009年6月24日 星期三

<NBA隨筆>馬刺公鹿交易分析


54勝28敗,對大多數的球隊而言都是非常優異的戰績,但對已經32歲的鄧肯(Tim Duncan)與聖安東尼奧馬刺隊而言,都是不及格的成績,不僅因為這是馬刺隊跨入21世紀後最差的成績,更因為在西區季後賽第一輪裡馬刺隊遭遇整個球季碟碟撞撞的小牛隊打來幾乎毫無競爭力,跟過去幾個球季總能在不被看好情況下一路挺進的馬刺隊相去甚遠。



主力搖擺人吉諾布里(Manu Ginobili)受傷缺陣是馬刺隊慘敗的重要因素,而球隊主力球員年事已高,傷痛問題不斷是台面上的另外一個原因,此外,整支球隊在鄧肯、吉諾布里與帕克(Tony Parker)外缺少一個能獨力且穩定得分的得分手是常提及的問題。



只是,不知道全NBA有多少球隊能有四個得分手,anyway,馬刺隊要的是總冠軍,對吧。



基於上面幾點,馬刺隊將腦筋動到了小市場的密爾瓦基公鹿隊身上。資金一向吃緊的公鹿隊手上有瑞德(Michael Redd)與傑佛森(Richard Jefferson)兩張千萬合約,這對上一季只打出34勝48敗的公路隊而言,可說是不怎麼合算的投資。當家射手瑞德是本隊起家的球星,加上上個球季僅僅打了33場比賽,賣相實在不佳。相對的,來自籃網隊的小前鋒傑佛森不僅打滿82場比賽,不僅維持過去的演出,三分球命中率還寫下生涯最佳的三成九七。



一邊要人,一邊省錢,就這樣,馬刺與公鹿一拍即合。



為了省錢,公鹿隊當然不可能向馬刺隊要求太好的球員,最後,合約到最後一年的防守小前鋒波溫(Bruce Bowen)、老牌中前鋒湯瑪斯(Kurt Thomas)與替補大前鋒奧伯托(Fabricio Oberto)成了馬刺隊打包的包袱。其中歐伯托被送往活塞隊交換強森(Amir Johnson)。



對馬刺隊而言,送出的三個球員合計得分不到10分,雖然包括了過去封王的主力防守者包溫,但即將邁入38歲大關的包溫這個球季不僅讓出先發位置,出場時間也銳減,重要性已經不若以往。相較之下即將37歲的中前鋒湯瑪斯的離隊對禁區相當脆弱的馬刺隊而言影響可能更大,光看湯瑪斯每場5.1籃板比起年輕的葛登(Drew Gooden,轉隊後每場籃板僅4.4)與布恩(Matt Booner,4.8籃板)更多,就不難想像曾經以禁區聞名的馬刺隊目前禁區殘破的景象。



往好處想,也許葛登能夠在完整球季裡恢復過去的身手,但首先他懶洋洋的打球風格得先過得了帕伯維奇(Gregg Popovich)這關才成。



相對於送出的三老,新加盟的傑佛森即將滿29歲,正是NBA球員最成熟的黃金年代。入行以來的績效穩定,幾乎可以預期他將會帶來19分、5籃板、3助攻的績效,同時可以提供側翼穩定的防守。換句話說,就是在一支好的球隊裡,他會是非常好的二、三把手,但你也不用期望他到其他實力略遜一籌的球隊會有爆炸性的演出,扮演領袖的角色。



拿千萬美金但卻沒有領袖氣質,這也是公鹿隊兜售傑佛森的原因之一,但對已經有鄧肯坐鎮的馬刺隊而言,領袖氣質是其次,馬刺隊要的正是他穩定的攻守表現,特別是高齡36的小前鋒芬利(Michael Finley)幾乎把NBA當成投籃機在玩,切入能力雖然稱不上聯盟一流,但至少尚有意願的傑佛森對馬刺隊就更有價值。當然,傑佛森的加盟也可降低球隊對吉諾布里的依賴,這對球隊與吉諾布里都是極其正面的改變。



但,補強傑佛森是否就真的讓馬刺隊更接近總冠軍呢?這結果似乎值得存疑。第一輪裡面對小牛隊,鄧肯在禁區裡救難敵小牛隊的眾手,籃板以37.6:41.4大幅落後,而小牛隊還稱不上是西區裡的禁區強隊,更遑論與湖人隊抗衡。提到湖人隊,過去幾年馬刺隊能夠稱霸西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送出的防守前鋒包溫,即使無法封鎖布萊恩(Kobe Bryant),至少是聯盟裡少數能讓布萊恩打得相當疲累的防守者。但在包溫逐漸為年紀所苦後,馬刺隊不僅側翼的防守退化,全隊的防守也因此受到影響。



下一個包溫難尋,即使馬刺隊真的找回包溫,也難以回到過去的水準,對馬刺隊而言,下一步能做也該做的,將是補強禁區,至少得找到個能在禁區保護鄧肯的漢子。



真的,我沒有說葛登娘的意思。

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紅襪隨筆> 洛威重返芬威 老少皆大歡喜


2004年,對波士頓的球迷而言,彷彿還是昨天一般。儘管2007年的紅襪隊再一次的贏得世界大賽,但對大多數此生都在絕望與失敗中度過的紅襪隊球迷,2004年絕對是讓人難以忘懷的一年。



而2004年又再一次的重現在芬威球場之中,因為2004年的英雄之一,洛威(Derek Lowe)又再一次的回到波士頓。



對波士頓迷而言,九零年代末期至二十世紀初的紅襪隊可說是惡夢一場,不僅在球場上老是打不過宿敵洋基隊,到了電動場上,紅襪隊的老殘投手陣容也讓玩家有種想要投一休四的念頭。除了不動的王牌投手馬丁尼茲(Pedro Martinez)外,實戰裡擾人心弦的蝴蝶球投手威克菲爾(Tim Wakefield)只有70英里上下的蝴蝶球很難不被電腦程式狙擊,而另外一個主力投手洛威球種只有速球與伸卡球,即使搭配上下左右,光配球就讓人很沒成就感。當然,就更別提其他高齡35以上的投手群,球場上也許充滿智慧,但不到90英里的速球在電腦螢幕上只有頻頻被打爆的份。



於是,在現實生活裡飽受輸球困擾的紅襪迷,在虛擬的世界裡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交易功能,把自己的輪值陣容好好的給整修一遍。



2004年原本並不是洛威引以為傲的一年,儘管兩年前剛寫下21勝8敗的佳績,但洛威的成績逐年下滑,在球場上的宰制能力再也沒有回到2002年的顛峰狀態,要不是靠著每場隊友能夠幫他打下6.3分,防禦率高達5.42洛威恐怕也難有14勝12敗的成績。紅襪隊高層對這個合約到期,已經步入31歲大關的滾地球投手早已失去了耐性。



季後賽第一輪裡,原本擔任先發的洛威重拾年少時的工作,在成了第三戰的救援投手,第十局登場順利關門贏得了比賽。第二輪裡,席林(Curt Schilling)、馬丁尼茲與年輕的阿若攸(Bronson Arroyo)都無力守成,紅襪隊在關鍵的第四戰裡推出了整個球季都在掙扎的洛威先發主投。在5.1局裡洛威雖然被敲出了一支全壘打,但將失分控制在3分,讓紅襪隊有機會在第九局演出傳奇的大逆轉,最後在第十二局打敗似乎已經準備開香檳的洋基隊。



在席林血染紅襪奪下第六戰的勝利後,第七戰紅襪隊由洛威再次擔綱,一改過去幾場總是驚險過關的場面,紅襪隊在洛威六局只被敲出一支安打的優異表現帶領下,第二局就打爆了洋基隊先發投手布朗(Kevin Brown)。投完六局只用了69球的洛威充分展現了本身滾地球投手的特色,13次的滾地球讓洋基隊的幾乎毫無攻勢可言,儘管接手的馬丁尼茲連丟兩分讓人一度血壓上升,但最後紅襪隊還是以10:3過關,贏得了美聯冠軍賽。



結束了七場血戰,成為第一支在3:0絕對劣勢下逆轉成功的球隊,帶著高昂的鬥志,紅襪隊僅在世界大賽的第一戰裡稍稍遭遇紅雀隊的抵抗,而紅雀救援雜鍋的敗戰投手正是後來加盟紅襪隊的塔瓦瑞茲(Julian Tavarez)。第二戰由席林再次以血襪寫下傳奇,而第三戰則由整個季後賽都十分掙扎的王牌投手馬丁尼茲奪下勝投。



聽牌的第四戰裡,紅襪隊再次推出幾乎是整個季後賽吉祥物的洛威登場,這場比賽洛威並沒有發揮滾地球投手的特質,僅有8個滾地球確有16個飛球,但在七局的投球裡,紅雀隊只有零星的3支安打,儘管紅襪隊的打擊熄火,但靠著洛威的壓制力,還是以3:0贏得了世界大賽冠軍。



重回波士頓的洛威依舊沒有讓波士頓球迷失望,7.1局裡只讓老東家擊出7支安打,只丟掉3分演出優質先發,而丟掉的三分裡有兩分是老搭檔維瑞泰克(Jason Varitek)以二壘打發起攻擊,充分滿足球迷與媒體希望看這對從水手隊一起轉隊而來的投補搭檔互相廝殺的念頭。最後,洛威在第七局投完一人次之後被換下場,接受滿場球迷再一次的起立鼓掌致意。



當然,最另紅襪隊球迷滿意的,還是球隊靠著新王牌貝奇特(Josh Beckett)的無四死球完封勝贏得比賽。



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