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塞爾提克隨筆> Kevin McHale的故事(七七)Dominique Wilkins

175328221  


▲ 瑞佛斯是當年老鷹隊的當家主控


不管從哪個年代來看,亞特蘭大老鷹隊彷彿都像是「即將」崛起的球隊,總被認為「即將」成為一方之霸,但卻從來沒成真過。不光是現在那隻剛賣掉「鷹王」強森(Joe Johnson)的老鷹隊,在八零年代的老鷹隊也是如此。


1986年球季裡老鷹隊的大主將六呎七吋小前鋒威金斯(Dominique Wilkins),是個每場平均30.3分的聯盟第一號大砍將。跟第一輪的對手喬丹(Michael Jordan)相同,威金斯也是個得分如探囊取物,扣籃像是家常便飯的怪物級新星。對這兩個年輕球星而言,扣籃不是問題,如何漂亮的扣進才是問題的焦點所在。


聯盟平均年齡次年輕的老鷹隊在總教練佛雷特羅(Mike Fratello)的帶領下打出了東區第四的50勝32負,第一輪以三勝一敗的成績擊敗了底特律活塞隊。但跟首輪的公牛隊相比,雖然老鷹隊的威金斯跟喬丹一樣鶴立雞群,但環繞在威金斯身旁的可都非庸手,全隊足足有十名球員可以上場應戰。


老鷹隊的鋒線上除了威金斯外禁區以七呎一吋老中鋒「大樹」羅林斯(Tree Rollins)搭配七呎的年輕大前鋒威利斯(Kevin Willis)、中鋒康考特(Jon Koncak)、六呎八吋李文斯頓(Cliff Levingston)與六呎九吋的卡爾(Antoine Carr),雖然年輕經驗較生嫩,但無論高度與運動力都是當時東區的一時之選,被認為是未來的禁區強權之一。


前場的高度與深度驚人,老鷹隊的後場也不含糊。掛頭牌的是六呎四吋主控瑞佛斯(Doc Rivers),雖然瑞佛斯在例行賽裡因傷缺陣29場,但每場平均助攻有8.4次,在聯盟裡排行第九。得分後衛則是由六呎六吋高,第三年打NBA的白人射手惠特曼(Randy Wittman)擔綱,惠特曼平均每場攻下12.9分是老鷹隊第二號得分手,在外線討生活的他有五成三的高命中率。


後場的主力替補是回鍋的老將戴維斯(Johnny Davis)與身高僅五呎六吋的扣籃大賽冠軍韋布(Spud Webb)。


如果以統計而言,稚嫩的老鷹隊遇上老辣的塞爾提克可說是凶多吉少,例行賽裡六度遭遇,老鷹隊連吞下六場敗仗,但每場平均只輸了五分,幾乎場場都能緊咬住老前輩,甚至逼入延長賽後不敵落馬。


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主將威金斯身上。


威金斯在例行賽裡對塞爾提克打來得心應手,六場遭遇平均攻下驚人的34.7分、7.5籃板與3.3次助攻,幾乎是以一己之力來對抗塞爾提克的六人小組。例行賽裡為了與兼具技巧與爆發力的威金斯相抗衡,塞爾提克的當家主將柏德(Larry Bird)可說是吃足了苦頭。


進攻上雖然有28.2分、6.5籃板與6.5助攻的成績,但柏德在威金斯的防守下進攻難度大增,同時每場發生4.8次的失誤,遠高於平均3.2次,也是所有對手中最差的組合。在防守上,威金斯的對抗性與爆發力更讓柏德犯規次數陡增,六場面對老鷹隊的比賽裡柏德一共吞下17次犯規,是所有對戰組合之冠。


為了對付威金斯並避免陷入犯規問題,塞爾提克總教練瓊斯(K.C. Jones)決定在第二輪改用大前鋒麥克海爾(Kevin McHale)換防,由人高臂長的麥克海爾負責伺候威金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