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老溫隨筆> 苗栗外埔漁港 & 後龍黑輪伯

 _MG_0132.JPG  


▲ 外埔漁港的浪依舊


還記得看著電影「練習曲」時,當主角騎著腳踏車到了海堤彩繪,看著堤防、岸邊的破舊漁船,我看著熟悉的場景,思緒不禁飛回到遙遠的1998年,那個我曾經待了將近一年半的漁港。


_MG_0135.JPG


往台南的路上,當再次趨車沿著二高南下,過了竹南轉進了西濱,中港溪旁的焚化爐已經換了新的外衣。跨過中港溪,沿著西濱前進,儘管已經六七年未曾重返舊地,但憑著記憶,還是轉入一旁的小路開往外埔漁港,越往前進,記憶越是深刻,直到看到「合興宮」,廟前的雜貨店依舊,廟裡的長板凳上還是坐著耆老閒談。


左轉不遠,就看到了那個從退伍前苗栗縣政府就開始打造的「外埔漁港」。當年的海防房舍早已經改建成大樓,對面的漁會也改建的美侖美奐,木造的步道取代了當年的水泥路,踏著斑駁的木梯走上過去每天晚上來回的堤防。外埔的風依舊強勁,外埔的烈日依舊刺人,深吸一口氣鼻裡滿是濃濃的海水鹹味,望著一望無際的大海,往事都慢慢的浮現在腦海。但當我ㄧ回身,消失的老舊軍營將我拉回了現實。


_MG_0117.JPG  


▲ 木梯斑駁,營造觀光漁港不是一天兩天的工作


_MG_0120.JPG  


▲ 當年的海巡房舍已毫無痕跡


非假日的漁港空無一人,但堤防旁的塗鴉經過風吹日曬已經褪色。推著推車,烈日、強風讓小溫看來無精打采。我站在柵欄邊遠眺海面,當年站在監視哨時學的船隻距離換算早已毫無記憶,但海面上不僅沒有漁船出沒,外海上也任何船隻的蹤影。外埔漁港是第三類的中小型漁港,港裡除了膠筏只停泊了幾艄小漁船,見過最大的漁船是來自澎湖,只有漲潮時入得了港,第一次拿著65K2步槍在一旁看著船上卸下一箱箱滿是冰塊的漁貨,雖然誰也不懂為何要挑這小港卸貨,但那濃濃的魚鮮味,還印在腦海。平時出港的漁船有限,但還記得魚季(小卷?)來臨時,海面上滿是點著燈的膠筏、海釣船,坐在古老的探照燈旁欣賞海景,等著督導來查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_MG_0125.JPG  


▲ 練習曲中出現的海堤


_MG_0130.JPG  


▲ 漁人碼頭一角


_MG_0146.JPG  


▲ 漁人碼頭一角


_MG_0136.JPG  


▲ 把拔,這裡很熱耶!


整個漁港跟我印象裡唯一保持不變的,也許就是漁港那頭的安檢站吧。還記得從後勤司令部轉型為海巡署,我們的肩章也從飛鏢、槓槓改成了星星,在海岸邊巡走,不是被當成保全人員,就是被虧是「台灣最年輕的將軍」。


_MG_0143.JPG  


▲ 安檢站


離開外埔漁港,轉彎進了一旁的小路,一間小廟就在漁港旁。還記得調到外埔第一次出步巡的夜晚,最後就被老兵給帶到這小廟裡休息,讓我對這小廟有著特殊的情感。沿著海堤往北行,直開到空軍雷達站才確定原本待過的外埔班哨早已不見蹤影,至於更早的北埔班哨更是無影無蹤。還記得第一次被放到北埔班哨,坐在小貨卡後廂,看著夜總會裡的閃閃螢光,背脊早就涼了一大半。一個月後北埔廢哨,才結束我折所有人棉被,每天拿著掃把的歲月。同時,我也找不著當年賣蛋包飯、蚵嗲的小店面。


_MG_0147.JPG  


▲ 外埔班哨應該就在遙遠處


離開了外埔,我們轉往後龍鎮上覓食,後龍最有名的自然是「黑輪伯」。當年計程車從外埔漁港鑽往後龍車站捷徑早已不復記憶,看到仁德醫校才逐漸有些熟悉感,原本的鐵路平交道已經改為高架,穿過鐵路憑著印象找到了後龍鎮的信仰中心「慈雲宮」。「黑輪伯」依舊在慈雲宮對面,原本的小攤子現在已經是大店鋪,平常日的中午自然也不可能看到黑輪伯的本尊。還記得當年就已經有了各式的套餐,現在的組合更是多樣化。


_MG_0163.JPG  


▲ 黑輪伯


_MG_0166.JPG  


▲ 黑輪與苦瓜封


_MG_0169.JPG  


▲ 當年可沒這班大陣仗


十年前黑輪伯的味道早已不復記憶,夜半在海邊等夜點車吃著夜點的記憶倒是如昨日一般,但感覺材料一樣實在,現在的湯頭甚至比過去更好些,苦瓜封、黑輪、豬血糕都是不錯的選擇。下次應該去看看海釣場是否依舊在,步巡前偷溜去買的「龍蝦味增湯」才真是讓人難忘。


終於,又回到外埔,終於,又吃到黑輪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