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

Jim O'Brien的籃球統計學(下)












▲ Vogel:是的,大數據就是通往未來的方向

(Zimbio/


Andy Lyons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2001~02年球季,塞爾提克一開始遇到一股小亂流,一波四連敗讓塞爾提克戰績滑落到5勝6敗,但接下來的14場比賽裡只輸了2場,很快的不只站穩五成勝率,也一躍成為東區的領球集團之一。這一波連勝裡塞爾提克有三場在延長賽裡獲勝,逆轉幾乎成了那一年的招牌,直到東區冠軍賽裡Paul Pierce在第四節裡狂砍19分演出大逆轉擊敗籃網隊時達到巔峰。


前一年防守排在後段班的塞爾提克每場失分大幅提升到94.1分(聯盟第九),對手投藍命中率42.5%(聯盟第三),而每場製造16.3次助攻則是聯盟第二,這些數據建構了塞爾提克當時的特質。


球季裡,波士頓媒體開始挖掘O’Brien的防守秘訣,除了O’Brien醉心於防守,以及擅長防守戰術設計及防守基本動作指導的Harter外,塞爾提克的祕密數據分析基地在季後賽曝光也第一次的讓波士頓球迷知道了電腦的奧妙。


當時,O'Brien手下有個名不見經傳的助理教練,也就是現任溜馬隊的總教練Frank Vogel。Vogel在1994年轉學到肯塔基大學後就一直在Pitino手下,打球打不出名堂的他畢業後開始負責球隊的影像處理,也開始擔任些統計分析的工作,當Pitino回到大學籃壇執教,O’Brien留下了Vogel待在塞爾提克,也正式開啟了他的教練之路。











▲ O'Brien的團隊將塞爾提克帶入現代籃球行列

(Zimbio/


Nigel Treblin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當時的Vogel使用一套由IBM開發的「Advance Scout」系統來處理數據分析,另一套「Pinnacle System」則是他過去負責影帶整理時習慣使用的數位影像分析系統。利用Advance Scout,Vogel開始分析了所有塞爾提克的球員組合在場上的表現,開始運用這些組合特質在球隊調度之上,例如他發現在球隊連勝時,只要Walker與季中交易來的中前鋒Rodney Rogers一起待在場上時,對手的投籃命中率就會降到只有39%。因此儘管表面上看來Walker與Rogers兩人都不是擅長防守的球員,更是兩個外線的大砍將,但不管球評怎麼質疑,O’Brien就是很堅定的讓兩人有相當多的搭檔機會。


而Rogers也成了塞爾提克一路闖到東區冠軍賽的重要功臣。


「電腦科技幫助我們回答一個老掉牙的問題:『是我下達了正確的指令但球員執行錯誤?還是我下了正確的決定但沒有讓正確的球員在場上?』」Advance Scout的專案經理David Glover說。「Jim O’Brien是我們顧客中最頂尖的使用者,他使用這些資訊比其他教練更好,因為他已經學會如何去找出屬於他自己的模型。」


「我執導的這些球員,剛好是非常依賴影像的一個世代,」O’Brien則說。「這些傢伙每天沒日沒夜的打著電動玩具,因此當我編輯出一段六分鐘的七六人隊影片,告訴他們這就是我要的東西時,他們就會有非常正面的回響。」











▲ 退休後Strickland曾在UK當助教

(Zimbio/


Ronald Martinez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但對Vogel與他的繼任者Jamie Young(現在的塞爾提克助理教練)而言,這些新世代的工具最有用的還是在分析球員的投籃距離上。他們將投籃距離分為0-5呎、5-17呎、17呎-三分線以及三分線外幾個級距來做統計分析,Vogel立刻用熱火隊的後衛Rod Strickland做了個例子向記者解釋。


這也是投籃距離與命中率的關係首次成為波士頓媒體的焦點。


「我們利用這套方式來區分射手與非射手,我們會對球員們分析在過去的十場比賽裡Strickland沒有出手過任何三分球,而在此之前他如果在三分線外出手幾乎都是失手的。」Vogel說。「我們用影像的方式來呈現給我們的球員,因此當投籃計時器開始倒數而敵隊的球員將球送到Strickland手中,只要他是站在三分線外打算要投籃時,就讓他出手,千萬不要冒著犯規的風險去阻止他。」


當塞爾提克幾乎確定能打入季後賽時,Vogel也開始利用這套設備來研究季後賽對手,例如七六人隊的後衛Eric Snow在球季的最後十場比賽裡在17呎直到三分線前的出手比重是79.2%遠高於聯盟平均的30%。


「我們會警告球員們,在17呎到三分線前是籃球場上最糟糕的出手位置。」Vogel解釋著。「因此我們的防守強調如何防止對手低位單打,這樣就能迫使對手只能選擇在禁區之外跳投。」


相對的,進攻上塞爾提克不時的提醒球員避免在17呎到三分線間出手,但只有一個球員例外,那就是控球後衛Kenny Anderson。Anderson的三分球相當鱉腳只有27.3%的低命中率,但是根據Vogel的統計數字顯示,Anderson在17呎到三分線間有超過五成的命中率,那幾乎是他吃飯的地方。


(根據Basketball-Reference的數據,Anderson在2001-02球季於16呎到三分線間的命中率為43.6%,是他在籃框三呎外唯一命中率超過三成的熱區,特別是在罰球圈右側位置)


最有趣的是當記者問到Vogel該如何防守七六人隊的主將Allen Iverson時,Vogel脫口而出的說:「這玩意只是個工具,可不是個魔術師啊!」因為在統計數字裡,Iverson幾乎可以在每一個位置上得分,更擅長利用攻守轉換來取分,你找不到一個能放心讓他投籃的地方。











▲ Pierce的單打也受惠於現代科技

(Zimbio/


Elsa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當然,並不是每個球員都吃統計分析這一套,塞爾提克的當家球星Pierce就是其中之一。


「我不像教練那樣投入在那些數字之中,」Pierce說。「統計數字不能衡量球員的心態,特別是球員的心臟夠不夠力。」


但實際上Pierce還是受惠這兩套系統頗多,透過統計與影像分析,教練們讓他知道當自己在低位單打時什麼情況該選擇跳投比較有利,什麼時後又該將球傳回後場從頭來過才是正途,這些資訊都有助於Pierce進一步的修正自己的單打技巧。


但就像O’Brien在專訪裡最後的結論,真正關鍵的還是在場上執行的球員:「這些統計數字非常有幫助,但這不是個全用或全不用的問題,最終,還是球員在場上打球。」




Jim O'Brien的籃球統計學(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