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園排骨的招牌炸排骨
---
「黑面仔ㄟ排骨飯開在這,有閑要多給他捧場。」
當走路或是開車經過西門町的武昌路與開封街附近,阿嬤總會指著路邊一間不起眼的小店,那是多年老鄰居重新復出後開的排骨店。好幾次,我跟著阿嬤要到這來跟老鄰居打打招呼,吃吃排骨飯,但總那麼不湊巧,門口的鐵門總沒拉開。甚至,連阿嬤病重時,我回西門町辦事,想要買個便當回去孝敬她老人家,但依然沒能成功。
就這麼著,隨著阿嬤過世,我也淡忘了這件事情。
湊巧,某天回西門町去吃美觀園,開封街上的停車指示就那麼剛好的顯示峨嵋停車場「暫停服務」,後面跟著車總不好就這麼跟平常一樣一拐彎就到洛陽街或是西寧南路上找停車位,只得乖乖的開進洛陽停車場好方便跟車的人能找到正確的停車位置。沿著昆明街往西門町前進,我看到那個阿嬤指給我看過無數次的招牌。
另一樁往事卻上了心頭。
▲ 昆明街上看了無數次的招牌(店面已遷移至開封街二段49號,原店面路口左前方)
___
小時候住在萬國戲台旁,也在中國戲院後,這裡匯聚了經濟尚未起飛之前老台北的各式美食,一條龍、老周胖子餃子館、真北平等等,都是當時名號響噹噹的餐館。在萬國戲台前的漢中街當年就是那麼熱鬧的所在,而在漢中街與中華路間的巷子裡,曾經是有名的排骨麵飯的集散地,短短的一條巷子裡擠了有三間排骨飯專門店,即使是當年人來人往的西門鬧區,要生存下來可得要有兩三把刷子才成。
如果由漢中街往中華路走,依序是「東園排骨」、「金園排骨」、「玉林雞腿大王],而另一家老店「東一排骨」則得要越過中華路。論知名度,「金園排骨」在當年可說是最響亮的招牌店,但最靠近漢中街的「東園排骨」可就佔了地利之便。
▲ 星巴克旁的巷子,三十年前有三間知名的排骨飯
隨著中華商場拆除,中華路成了台北市最大的工寮,隨著萬國戲台與中國戲院先後改建,西門町也成了台北人的記憶。已經記不得是排骨店先放棄了西門町,還是西門町消滅了排骨店,原本靠近繁華漢中街兩家排骨大王先後歇業,只剩下當年店面最小、裝潢最陽春的「玉林雞腿大王」還在苦撐著。
每當想吃排骨飯,我總跟阿嬤手牽著手走到對街巷子的老店,老闆也總會賣老鄰居的面子,硬是多給我一口飯。經過十年輪轉,現在的「玉林雞腿大王」可不比從前,無論早晚,你都會看到許多年輕族群在那用餐。
而一向懶得多走路的我最常光顧的「東園排骨」早就已經不知去向。
▲ 當年的店址現在早都成了服飾店
---
「我人在西門町,晚上買『東一排骨』回去好嗎?」我問著溫嫂。
誰知,開到了『東一排骨』我才想起週一的晚間『東一排骨』可是不營業的。
「那改買阿嬤的那間排骨飯可以嗎?」我問著。
一路上忍著排骨飯與雞腿乾麵的撲鼻香氣,飛快的從西門町開回了桃園。
「這排骨怎麼冷了還那麼好吃?」溫嫂驚訝的說。
而我說。
「這是我小時候吃的排骨的味道,這就是我小時候吃的乾麵。」
▲ 東園排骨的排骨便當
---
吃了幾回的排骨便當,我們終於找到了機會到店裡,好好的比較剛出油鍋的排骨與雞腿跟放上兩小時的排骨與雞腿有什麼差別,好好的回味剛出油鍋的排骨與雞腿跟記憶中的排骨與雞腿是不是又更接近。
搬離開西門町裡的一級戰區,現在的『東園排骨』重新在昆明街現身。沒有了以前的氣派裝潢,這裡樸實的就像是台北市大街小巷裡的便當簡餐小吃店一般。門外簡單的壓克力招牌,所有的菜色就這麼直接的貼在了門前的玻璃上,廚房簡單的可以一覽無疑,店內幾張簡單的桌椅,牆上一台老舊的電視,就這麼開門營業。
▲ 看店門,就是個再平凡不過的小吃店
▲ 廚房,就這麼一覽無遺
也就是如此,才能讓這家老店能有親民的價格。
雖然,最近的雞腿、排骨便當讓我們的營養有些過剩,但親自到了店裡,我們還是點了排骨、雞腿各一份,乾麵與榨菜肉絲麵,最後,看著牆上的菜單,我們又加點了一份紅油抄手,徹徹底底的身材這回事給拋在腦後。
▲ 東園排骨的價格跟其他西門町排骨名店相比十分親民
便當裡冷的雞腿並不特出,外皮在冷了之後更不討喜,但『東園排骨』剛起鍋的雞腿卻讓人讚不絕口。這裡的雞腿是先滷過後再下鍋油炸,用餐時間如果太早些到,常會遇到雞腿還在滷製的階段,那就只能夠跟無緣的雞腿說抱歉。滷過後的雞腿外裹粉油炸,剛起鍋的炸雞腿肉鮮嫩多汁,又酥又脆的外皮彷彿將雞肉的滋味給「鎖」在裡頭,這滋味跟冷掉時的雞腿簡直有天壤之別。
▲ 炸雞腿
▲ 東園排骨的招牌炸雞腿
▲ 炸雞腿肉
跟大多數的排骨店相比,這裡的排骨肉走的是厚實路線,肉本身沒有太多的調味,只在外加一層非常薄的裹粉,入口的排骨咬起來十分有份量且不乾柴,雖然沒有特別調味,但卻能突顯出本身優秀的肉質與豐富的肉味,特別是那一層裹粉的滋味,讓整個排骨大為加分。便當裡的排骨在冷掉後較剛出爐時稍微「冷縮」些,更為緊實,但是那一層裹粉的滋味卻更上層樓,就是那個滋味讓我想起小時候的排骨滋味。
▲ 炸排骨
▲ 斷面秀
也許,「古早味」是形容『東園排骨』最好的形容詞,特別是當我們嚐到這裡的乾麵與紅油抄手後。
當我們第一次吃到乾麵時大為驚豔,就像是忽然走進二十年前的小麵店裡品嚐乾麵的感覺。看似平凡無奇的乾麵,麵的本身偏軟,但關鍵在於它的調味,特殊的調味還帶著點淡淡的麻油香。不過如果沒有特別交代,乾麵會添加少許味精,雖然老闆看似嚴肅,其實還是可以要求乾麵保持原味的。
▲ 榨菜肉絲麵
▲ 看似平淡無奇的乾麵卻有好滋味
▲ 攪拌後,乾麵香氣四溢
現在的紅油抄手常是薄薄的皮包著少少的餡。但這裡不是,這的抄手不但大,而且又麻又香,內餡飽滿,而且調味恰到好處。抄手皮不但厚,而且捏的層層疊疊,當你一口咬下,這紅油抄手可是會「流汁」的,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周胖子吃的大水餃,那內餡的製作功力已經不是現在的水餃所能相比。
▲ 紅油抄手
▲ 份量十足的古早味抄手
▲ 飽滿的抄手
▲ 內餡是抄手最大的驚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