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塞爾提克隨筆> 那一夜,沃克怎麼說?2002年Game 3 vs 籃網

2002年5月25日,塞爾提克在主場演出NBA歷史上季後賽最大的逆轉秀,第三節結束後,沃克(Antoine Walker)對著隊友不停的比手畫腳,最後皮爾斯(Paul Pierce)狂砍19分擊落了勝卷在握的籃網隊。


到底,沃克說了什麼?New York Daily News 訪問了四位塞爾提克球員。


「讓我們上去給他們點狠狠的一拳吧!」控球後衛安德森(Kenny Anderson)說。


「讓我們上去展現出我們的決心吧!」防守搖擺人威廉斯(Eric Williams)說。


「為了往後的比賽,我們得要展現給這些傢伙知道,我們還在這兒!我們可還沒有放棄!」雙能衛戴爾克(Tony Delk)說。


「不管第四節的結局如何,輸或贏,我們都得要上場奮戰不懈!籃網隊的板凳正在嘲笑我們,今晚我們可不能丟人呢!」皮爾斯說。


「我沒法重現我說了那些句子,」沃克說。「我想我只是告訴皮爾斯,他需要更積極,需要更努力的攻擊籃框。他得要讓籃網隊知道即使我們輸了這場比賽,但在第四戰裡他還是會努力奮戰,還有勇氣繼續奮鬥下去。」


很顯然的,沃克碎唸了無數不經過大腦的句子,而這些句子讓塞爾提克贏得了非關總冠軍的比賽裡最熱血的一刻。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比賽。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老溫隨筆> 新爹手札 04/02 七坐

_MG_2330.JPG  


「小溫可以自己坐著了!」


_MG_2311.JPG  


聽著溫嫂的喲喝,直覺就是拿著相機往書房裡衝。只看到小溫怯生生的坐在榻榻米上,雙手拄著榻榻米,一動也不敢動的坐著,慢慢的,慢慢的小溫開始轉動著脖子,四處張望著,看著溫嫂、看著老爹、看著小舅舅。接著,小溫試著移動著雙手,想要探索著新的姿勢。


_MG_2316.JPG  


_MG_2317.JPG  


「碰!嗚哇!」原本如坐在岩盤上的小溫就這樣倒了下去。


_MG_2319.JPG  


重新坐起的小溫繼續嘗試著這個全新的姿勢,溫嫂小心翼翼的將小溫腳下、手下的紗布巾抽開,也許是剛剛疼痛的記憶猶存,小溫只敢微微的擺頭搜尋,過了好一會才又鼓起勇氣移動身體的重心,嘗試著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但,又在一個迅雷不及掩耳的重心移動下,溫嫂救駕不及,小溫又摔倒了。


_MG_2320.JPG  


_MG_2331.JPG  


再次受到驚嚇的小溫趴在榻榻米上不停的號哭,幾經安撫後再也不願意輕易嘗試這個「危險」的動作,看來只有等他的短期記憶從新reset後才能繼續嘗試了。


_MG_2346.JPG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紅襪隨筆> 2011 外野

冬季會議開始前紅襪隊交易了前教士隊的強打一壘手岡薩雷茲(Adrian Gonzalez),讓過去幾個球季在球員補強上老吃鱉的紅襪球迷與波士頓媒體大感痛快,但就在大多數人都感到滿意覺得球團將就此收手時,卻傳來紅襪隊從自由球員市場裡網羅了同區死敵光芒隊的左外野手克勞佛(Carl Crawford)入隊。2010年一直為外野手輪流受傷所苦的紅襪隊雖然有許多農場外野手等著上大聯盟,但補入克勞佛卻讓新英格蘭地區的紅襪國成員士氣大振,也讓紅襪隊從美聯東區老三一躍成為世界大賽的最熱門球隊。


上個球季紅襪隊簽下老資格中外野手卡麥隆(Mike Cameron),並將快腿中外野手艾斯貝瑞(Jacoby Ellsbury)移防到左外野,希望能達到加強外野防守的目的,但最後卻以雙雙受傷收場,移防角落的艾斯貝瑞與三壘手貝爾崔(Adrian Beltre)為了接外野飛球而發生碰撞,造成艾斯貝瑞肋骨骨裂,雖然醫療團隊評估骨裂程度輕微,但卻讓艾斯貝瑞有心理陰影,一度復出後又傳出不適休養,與球隊之間留下了不愉快的種子。克勞佛加盟後,已經38高齡的卡麥隆退居二線擔任替補外野手與指定打擊,艾斯貝瑞則重返中外野防區,與克勞佛、祖魯(J.D. Drew)一起組成2011年紅襪隊的外野防線。


2009年是艾斯貝瑞豐收的一年,不僅打出生涯最佳的3成01打擊率,最擅長的盜壘更以70次蟬聯美聯盜壘王,充分扮演了紅襪隊最佳開路先鋒的角色,此外,一雙快腿還跑出了美聯最多的10支三壘安打,有趣的是新隊友克勞佛在04~06年三個球季蟬聯美聯的三壘安打王,上個球季也以13支三壘打封王。兩人與兩度單季20盜的二壘手派卓亞(Dustin Pedroia)組成的快腿部隊將會是對手最大的夢靨。


上個球季艾斯貝瑞幾乎缺席了整個球季,四月份打了六場比賽後就進入傷停狀態,五月份一度復出,但也只打了三場比賽就重返傷兵名單養傷。直到八月份才又出賽九場比賽,整個球季只打了18場比賽。四月份的艾斯貝瑞正處於打擊增溫的階段,除了首場比賽掛蛋外,連續五場比賽擊出安打,更有四場敲出至少兩支安打成功的扮演球隊開路先鋒角色,打擊率3成33有四支二壘安打,攻擊指數0.800。受傷後艾斯貝瑞明顯的擔心過度激烈的運動會造成舊傷復發,後續的12場比賽裏只出現5支短程安打,打擊率最後只剩下1成92,是職業生涯的低點。


克勞佛在2002年登上大聯盟,隔年就以左外野手身分站穩腳步,並以55次盜壘贏得美聯盜壘王,04年更以59次蟬聯王座,總計克勞佛在生涯裡四度摘下盜壘王頭銜,但單季最佳成績09年的60盜卻遇上了艾斯貝瑞的70盜成績無緣王座。除了快腿,克勞佛的打擊也相當穩定,八個完整大聯盟球季裡有五年打擊率在三成以上,此外有六個球季貢獻雙位數全壘打,同時兼具了速度與打擊爆發力,上個球季更拿下了職業生涯第一座金手套獎,成了標準的全方位球員。


紅襪隊網羅克勞佛除了績效外,幾年下來克勞佛對紅襪隊造成的重傷害也是關鍵的因素。144場對戰裡克勞佛不僅有3成打擊率,更在66次盜壘嘗試中成功了62次,只讓維瑞泰克(Jason Varitek)為首的紅襪隊捕手群抓到4次,克勞佛對紅襪隊投捕與防守的造成的壓力不言可喻。除了對上紅襪,克勞佛在面對洋基時也有47次盜壘成功(9次失敗)、對藍鳥隊53次盜壘成功(13次失敗),過往對東區對手的好績效,讓紅襪隊願意祭出少見高薪長約綁住克勞佛。


艾斯貝瑞與克勞佛誰適合擔任開路先鋒是個有趣的比較。兩個人上壘之後的破壞力可說不相上下,克勞佛在打擊率上以2成88佔了上風,但艾斯貝瑞在上壘率上以3成30扳回一城,讓艾斯貝瑞能夠成為球隊預設首棒打者的最主要因素,與其說是艾斯貝瑞較適合打第一棒,不如說在所有棒次中,艾斯貝瑞只有第一棒較為合適,關鍵還是在於長打能力較克勞佛遜色,由艾斯貝瑞打第一棒而克勞佛打第三棒反而是較佳的選擇。職業生涯裡克勞佛擔任第三棒有2成94的打擊率與0.790的攻擊指數,在艾斯貝瑞與派卓亞都有速度的情況下,擔任第三棒的克勞佛雖然打擊破壞力與上個球季的馬丁尼茲(Victor Martinez)有相當差距,但球隊希望三人的速度形成的壓力能彌補長打能力上的差距。


相對於左、中外野熱鬧滾滾,紅襪隊的右外野手顯得風平浪靜,大多數人注意的焦點可能還在於2012年的先發人選。即將35歲的祖魯上個球季出賽了139場比賽,原本的習慣性傷兵一時間成了健康寶寶,也許就是因為如此,讓寫下近幾年最差成績的祖魯沒有遭到太多砲轟。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媒體實在對砲轟軟綿綿的祖魯失去了興趣。


打擊率2成55是02年之後最差的成績,原本最讓球隊滿意的上壘率也僅有3成41的低標(對許多球員已經算是不錯成績),攻擊指數0.973也是加盟紅襪四年來最差的成績。所幸防守右外野的能力依舊在水準之上,整個球季只有1次失誤,讓紅襪隊捉襟見肘的外野防線還有一絲喘息的餘地。上個球季祖魯最大的困擾在於面對左投時的打擊率陡降,原本不算有懼左症的他整個球季只有2成08較前兩年2成7至2成8的水準大幅滑落,讓打線中有許多左打者的紅襪隊在面對左投時有著明顯的落差。此外,原本面對強力型投手就居於劣勢的他在上個球季打擊率更進一步下滑到1成57,上個球季對速球的揮擊能力也是職業生涯的最低點。


新球季面對合約年,祖魯能否振作還是未知數,但板凳上右打的老將卡麥隆已經隨時準備要代替祖魯或是指定打擊歐提茲(David Ortiz)登場面對左投。職業生涯面對左投有2成69的打擊率,上個球季雖然因為受傷登場次數減少,但面對左投的打擊率卻高達3成57,過去四個球季平均也都在2成7以上,證明老先生依舊是一個可靠的打者。對卡麥隆而言,除了板凳出發外,最大的調整可能是守備位置的調整,16年的職業生涯裡卡麥隆只在右外野上場過139場,左外野更只有3場替補的紀錄,轉往兩側發展對防守的影響是個未知數,特別是紅襪隊的左外野有綠色怪物阻擋,右外野的超短全壘打標竿與超深遠中右外野都是極大的防守挑戰。


由於羅瑞(Jed Lowire)包辦所有內野替補工作,讓紅襪隊可能多帶一位外野替補進入開季名單,也讓上個球季意外站穩紅襪隊外野的麥當勞(Darnell McDonald)有機會開季直接從大聯盟25人名單出發。上個球季出賽117場遠超過04~09年的總和,打擊率2成70同時能守三個外野位置讓他成為傷兵累累的紅襪隊最佳救火隊。除了一整個球季堪稱穩定的表現外,麥當勞面對左投的能力也是他能出線的原因之一,上個球季面對左投有2成94的打擊率,是紅襪隊在面對左投時的頂替人選。在防守上麥當勞整個球季只有2次失誤,這都讓他能夠擊敗農場裡年輕球員獲得直接由大聯盟出發的機會。


小聯盟裡紅襪隊共有瑞迪克(Josh Reddick)、凱里許(Ryan Kalish)、納瓦(Daniel Nava)等著上大聯盟表現,但三人在熱身賽的表現都不理想。上個球季傷兵累累下最有機會的瑞迪克在10年只有1成94的打擊率,今年的熱身賽更只有1成62,讓他的大聯盟之路顯得更為遙遠,極可能成為野手版的波登(Michael Bowden)。原本沒沒無聞的納瓦靠著首打席首球滿貫砲打響了名號,上半球季甚至有3成的打擊率,出賽60場成為新人之冠。但左右開攻的他在面對左投時明顯的威力不足成了致命的缺點,加上下半球季表現下滑讓他在下半球季又被降回了小聯盟。春訓裡納瓦只有2成05的打擊率,讓他只能從小聯盟出發。凱里許是上個球季最受人矚目的新秀,球季結束前的最後一個月在26場比賽裡打出2成74打擊率,同時有9次盜壘與16分打點,被認為是最有機會在祖魯合約結束後接手右外野的農場球星。熱身賽裡凱里許同樣表現不佳,打擊率2成35同時僅有1分打點,讓三位年輕新秀只能一起在3A外野攜手努力。


紅襪農場裡還有一位外野手同樣備受期待,那就是上個球季僅在新人聯盟與2A亮相的古巴外野手李列納斯(Juan Carlos Linares)。已經26歲的李列納斯從古巴叛逃後在10年七月被紅襪隊給簽下,秋季聯盟裡出賽17場打出3成97高打擊率,攻擊指數1.084成為小聯盟的話題人物。熱身賽裡繳出了3成20打擊率,同時有1發全壘打,是外野手的疾竄新星,如果在高階小聯盟有優異的表現與長打實力,李列納斯即有可能後發先至成為2012外野的重要競爭者。


同樣在紅襪農場系統的林哲瑄在春訓表現並不理想,雖然維持了優異的選球能力,但打擊率僅有1成82,讓他在紅襪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在3A人滿為患下,林哲瑄應該會從2A出發,他得要避免上個球季熱機過慢的問題發生才有機會在球季中進入3A表現。雖然只有22歲,但紅襪隊的中左外野未來幾年都已經有艾斯貝瑞與克勞佛佔據,右外野與替補外野手成為紅襪農場外野手唯二的希望,這對已經落後數步的林哲瑄而言,時間壓力其實相當大。如果打擊能力無法提升,僅靠防守林哲瑄很難在紅襪這種家大業大球隊中生存,隨著時間一點一點推移,林哲瑄的大聯盟希望也漸漸的離波士頓越來越遠,很可能在未來成為紅襪隊交易的籌碼。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紅襪隨筆> 2011 二壘、游擊手

身處紅襪隊,就不得不捲入紅襪與洋基的世仇情境,也很難不被拿來與洋基球員做比較。例如兩隊的鐵捕維瑞泰克(Jason Varitek)與波沙達(Jorge Posada)、游擊手賈西亞帕拉(Nomar Garciaparra)與基特(Derek Jeter)。近幾年兩隊也培養出不少農場球員,其中最常被拿來比較的則非兩隊的二壘手莫屬。


2006年登上大聯盟的派卓亞(Dustin Pedroia)晚坎農(Robinson Cano)一年出道。2007年擺脫四月份僅有1成82打擊率的低潮後,整個球季繳出了3成17的高打擊率,而坎農從2005年上大聯盟就有穩定的表現,打擊率連三年為2成97、3成42、3成06。兩人在07年的表現可說難分軒輊,派卓亞的打擊率略高,但長打能力與打點能力都不如坎農,防守上兩人都有水準以上的表現,最後派卓亞拿下了該年度的新人王,略勝過2005年在新人王屈居第二的坎農。


2008年是第一個轉折,派卓亞整年度敲出了213支安打與鈴木一朗並居美聯首位,跑回118分、敲出54支二壘打都是美聯之冠,成了美聯的另類三冠王。派卓亞的打擊率3成26(美聯第二)、上壘率0.376、長打率0.493、攻擊指數0.869都是生涯最佳,這樣的優異表現讓派卓亞獲選為美聯的MVP,同時囊括了二壘金手套與銀棒獎。換句話說,派卓亞是當年美聯的最佳二壘手。


洋基剛簽下肥約的坎農則有完全不同的表現。打擊率下滑到2成71,上壘率免強突破三成到0.305,攻擊指數降低到生涯最差的0.715,連全壘打都以14:17敗給派卓亞。防守上派卓亞整年僅有6次失誤,而坎農則有13次,加上平時漫不經心的防守態度,讓坎農一時成為紐約的落水狗,成為球隊的壞分子。


09年坎農立刻就有回魂的演出,除了打擊率回升到3成20的高水準,同時生涯第一次敲出超過20發全壘打(25發),第一次將球評眼中驚人的體能天賦條件轉化為強力的打擊成績。上個球季坎農也有3成19的高打擊率,同時有29發全壘打,連續兩年敲出200支安打(204、200),有109分打點同時有新高的57次保送,讓他的上壘率、長打率、攻擊指數成為0.381、0.534、0.914,讓坎農成為洋基隊最搶眼的打擊球星。


10年的派卓亞也有不錯的表現,上半球季結束,打擊率2成92、上壘率3成70、長打率0.502與0.871的攻擊指數,除了打擊率略低外都與08年的巔峰時期表現相當,連全壘打都有12發的表現,但突如其來的腳傷打亂了球季的節奏。儘管打上石膏,好動的他也能夠撐著柺杖在場上做接球練習,也讓他的復原進度一路超前,但也由於如此,讓八月份傷癒提前登場的他再次受傷,兩場比賽9打數僅有1支安打,不僅把上半球季累積的佳績拉低,也因此提前結束了10年的球季,成了紅襪隊最重要的傷兵之一。


以體型、論天賦,坎農絕對優於派卓亞,當坎農在09年冬天認真的從頭練起,收起了少年早發的驕氣,他在場上的成績就完全反應他傲人的天賦。僅有5呎9吋、180磅重的派卓亞因為身材不佳從大學的明星游擊手轉成職業的二壘手,剛上大聯盟時完全不受到重視,但是他每場比賽都全力以赴的奮戰態度與全力揮擊的打擊特色,讓他成為球場上的亮點,特別是完全與身材相反的成績讓他成為苦練、態度、敬業精神等相關名詞的最佳典範。與坎農活在眾多老大哥的陰影下不同,派卓亞很快的就成為紅襪隊在休息室的靈魂人物,用沒有止境的活力點燃了隊友的熱情與鬥志,讓他成為球隊年輕一代的領袖人物,也是08年派卓亞能夠贏得美聯最有價值球員的關鍵因素。


派卓亞有新一代紅襪球員選球好、不常揮空棒的特色,這對受限於身材只能全力揮棒的他而言相當的不容易。一般全力揮擊的球員常伴隨的高三振比率與盲劍客的特性,但這在派卓亞身上完全不成立。生涯的五個球季裡派卓亞被三振了184次,許多盲劍客一個球季就能累積如此的三振次數,但更可敬的是他的保送數字215次還要高於三振次數,這是連保送專家尤克里斯(Kevin Youkilis)也無法達成的紀錄。派卓亞的可怕也許可從被三振比率上看出,尤克里斯的被三振比率是21%,還略高於2010年聯盟平均20.7%,而派卓亞的生涯平均成績是8.4%,而保送與四壞的比率是1.17更遠高於聯盟平均的0.5。


仔細選球,全力揮擊可以說是派卓亞的寫照。


防守上派卓亞已經連續四個球季守備率在0.990以上,單一球季防守二壘的失誤最高不超過6次,可身材的劣勢還是影響了派卓亞的防守範圍,雖然每日精采鏡頭裡裡常出現他出現在不可思議的位置攔下可能的安打球,但這與現代棒球經過精密計算後的站位輔助有關,相對的,出身游擊手也讓派卓亞的身手更為靈活,一來一往相互抵銷,讓他成為一個十分妥當的明星二壘手。


冬季會議時交易來岡薩雷茲(Adrian Gonzalez)並簽下克勞佛(Carl Crawford),讓新球季裡派卓亞在打線的定位引起討論。原本的第一棒打者艾斯貝瑞派(Jacoby Ellsubry)與克勞佛都是聯盟屬一屬二的快腿,打一、二棒雙箭頭是許多人直覺的念頭,而艾斯貝瑞打第一棒績效良好,而克勞佛打二棒無論打擊率、長打率、攻擊指數都優於第一棒,兩人分擔一、二棒似乎是不錯的選擇。但第二棒最重要的是助攻的推進能力,滾飛球比率就相對重要,卓亞職業生涯的滾地球/飛球比率為0.74,要低於聯盟平均的0.79。相較之下,克勞佛的滾飛比率就較不理想,職業生涯平均0.98,滾飛球的出局比率(內野雙殺打計2個出局數)也以1.19高於聯盟平均的1.07,以此數據而言,派卓亞負責二棒似乎是比較好的選擇。


有趣的是派卓亞生涯的雙殺打次數比克勞佛要多得多,似乎與滾飛球、滾飛球出局數據有些差距,唯一的解釋就是克勞佛的快腿讓許多原本典型內野雙殺打成了犧牲首棒打者的野手選擇。


2004年紅襪隊大膽的將球隊的招牌球星賈西亞帕拉(Nomar Garciaparra)交易後,游擊手的位置就呈現極度不穩定的狀態。接手的卡布雷拉(Orlando Cabrera)只待了短暫的半個球季就換成了國聯的明星金手套游擊手倫特里亞(Edgar Renteria)接手,但攻守兩端卻都極度失常,06年又換成了防守型的岡薩雷茲(Alex Gonzalez),但僅一年,紅襪隊又在自由球員市場上接手了道奇隊的游擊手盧哥(Julio Lugo),但原本攻優於守的盧哥不僅防守一樣讓人提心吊膽,連一向穩定的進攻也荒腔走板,讓紅襪隊又成了冤大頭。08年盧哥只打了82場比賽,讓萬能工具人柯拉(Alex Cora)與新秀羅瑞(Jed Lowrie)有了登場的機會,但09年紅襪隊卻陷入無人可用的困境,羅瑞為手腕傷勢所困,盧哥的防守心病也到了幾乎無法防守的程度,如果不是多年來一直在各隊小聯盟遊走的葛林(Nick Green)上半球季挺身而出,家大業大的紅襪隊將落得無人防守游擊大關的窘境。


但沒打過整球季大聯盟的葛林在下半球季就疲態百出,最後只能再找回岡薩雷茲重做馮婦鎮守游擊大關。


2010年,岡薩雷茲離開紅襪到了藍鳥隊,紅襪隊則找來了藍鳥隊的游擊手史谷塔羅(Marco Scutaro),兩隊另類的互換了游擊手。一般人的印象裡史古塔羅是遊走各隊的工具人,職業生涯裡除了投手、捕手與中外野手外,所有的守備位置都曾經登場過,但實際上他在大聯盟的先發數字相當可觀,與一般印象中主要扮演替補在後段比賽登場的防守工具人大,例如紅襪隊多年的替補柯拉,大不相同。史古塔羅職業生涯990場出賽裡有857場擔任先發,直到2008年他都在球隊的二、三、遊中遊走,扮演主力內野手輪休時的替補先發人選,直到2009年才被藍鳥隊定位為先發游擊手,固定了守備位置。上個球季史古塔羅出賽150場居紅襪隊第二高,其中僅有三場以替補身份登場。


新球季裡,史谷塔羅將繼續擔任紅襪隊的先發游擊手,這在過去幾個球季為了游擊手費盡心思的紅襪隊是少見的狀況。


大部分的比賽史古塔羅都以游擊手的身份登場,儘管出賽數達150場,但他一直與各種傷勢奮戰中,球季中甚至多次注射可體松止痛帶傷上陣,球季尾聲更因為無法負擔游擊區的長傳球而轉任二壘手。也許是這種打斷手骨顛倒勇的精神,讓紅襪隊球迷對史古塔羅有著一股莫名的偏好。


上個球季史古塔羅在游擊區有18次失誤(整球季20次),足足比09年在藍鳥隊多了8次,在之前的八個球季裡,史古塔羅防守游擊區也僅有40次失誤的紀錄,不難看出他在芬威球場的游擊守備其實相當的掙扎,守備率0.965不僅低於聯盟平均的0.973也低於他自身生涯0.974的游擊區平均守備率,從2004年之後僅有05年倫特里亞30次與07年盧哥19次多過史谷塔羅。除了身體一直與傷勢奮戰外,芬威球場較一般大聯盟場地小、更靠近觀眾對三、遊傳球視野多少也有些影響,場地與健康因素對防守的影響,可由他擔任游擊手時有10次傳球失誤看出些端倪。


相較於跌跌撞撞的防守,打擊是史谷塔羅10年較讓人滿意的一環。2成75的打擊率在全聯盟的游擊手裡是頂尖的成績,38支二壘打(全隊第二)、11支全壘打與56分打點都是水準之上的成績,跑回92分更是全隊之冠。職業生涯裡史谷塔羅大半擔任打線頭、尾打者,也是他打擊表現最佳的兩個打序。儘管速度不快、盜壘能力平平,但打擊時耐性十足,選球佳、上壘率高讓他成為第一棒打者的人選之一,生涯裡擔任第一棒有2成8打擊率,上壘率3成57都是不錯的數字。上個球季由於快腿艾斯貝瑞受傷缺陣,史谷塔羅以首棒打者的姿態登場了134場比賽,打擊率2成88但上壘率僅有3成36並不理想。


經過一個冬天的調養,史谷塔羅的傷勢也大致休養完畢,在艾斯貝瑞歸隊、克勞佛入隊後,史谷塔羅擔任第一棒的機會將大幅降低,預計大部分的時間將轉打第九棒扮演另一個火車頭的工作。防守上經過一個球季後對芬威球場的適應,加上身體因素的排除,都有助於減少他在傳球上的失誤數字。


二游的主力替補同樣會是內野工具人羅瑞的工作,特別是史谷塔羅的年紀漸長,羅瑞將有更多機會登場讓他能喘口氣。除了羅瑞,在小聯盟裡紅襪隊也有不錯的接班梯隊等著遞補上大聯盟。上個球季已經登上大聯盟擔任替補的內野手納瓦諾(Yamaico Navarro)能夠擔任二、三、遊的守備位置,熱身賽裡防守表現穩健,儘管打擊只能說差強人意,但仍將是小聯盟裡第一優先遞補人選。


紅襪隊小聯盟系統裡最受到矚目的內野手非伊格拉西亞斯(Jose Iglesias)與塔哈達(Oscar Tejeda)兩人莫屬,出身古巴的伊格拉西亞斯以六百二十五萬美金的簽約金打破紅襪隊史紀錄,四年八百二十萬美金的合約說明了球隊對他的重視。優異的身體條件與流暢的守備動作讓伊格拉西亞斯的防守早被評定具備大聯盟等級,但5呎11吋、175磅的纖細身材與過去紅襪農場的怪物拉米瑞茲(Hanley Ramirez 6呎3吋、230磅)相比遜色不少,讓許多人質疑他能否真成為怪物型的游擊手。春訓營裡伊格拉西亞斯在被下放小聯盟之前有15場出賽機會,25個打數裡有8支安打,3成20的高打擊率,但沒有揮出任何長打,未能一舉證明自己的長打能耐。未來一年裡伊格拉西亞斯最重要的工作將是身體的鍛鍊與培養,一般認為他將是紅襪隊2012年游擊手的接班人選,但10年在1A與2A都沒能敲出全壘打,缺乏長打能力是在3A最大的變數。這個球季在3A的適應與表現將是一大關鍵,最快球季末就可能在擴編時升上大聯盟。


塔哈達在春訓營裡的二壘防守能力也同樣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優異的守備範圍與防守美技讓人印象深刻。熱身賽裡有14場出賽,在25個打數裡有9支安打,3成60的打擊率,其中有2支三壘安打與1支全壘打,讓他以0.640的長打率在紅襪隊春訓營裡名列前矛。與伊格拉西亞斯同樣纖瘦的身材,6呎2吋、205磅的身材雖讓他有較佳的打擊威力,但依舊與大聯盟的身材有一段不小的差距。年僅21歲,過去幾個球季都在1A效力,新球季將從2A出發,面對較成熟的2A投手是否能夠維持高檔的水準是評估的重點,有可能在下半球季進入3A。


<塞爾提克隨筆> 退休名將小傳 Dominique Wilkins

這是多年前幫雜誌社寫的系列文章


2003SLAM挑選NBA史上最佳75人時,他排名高居27名,但當1996NBA當局挑選NBA50大巨星時,這位老兄不僅不是24名,最誇張的是他連入榜的機會都沒有。 


得分王、扣籃大賽冠軍、NBA第一隊、九度明星賽、生涯得分榜第九名,除了一枚NBA冠軍戒指外,他的豐功偉業絲毫不少,不過,他至少還有一枚歐洲盃冠軍賽戒指與四強賽最有價值球員的頭銜,算是替自己的職業生涯譜上一段愉悅的章曲。 


他打過波士頓塞爾提克,也打過聖安東尼奧馬刺隊,一路拼戰到39歲高齡,但就是無法替他換到一枚冠軍戒指。 


他就是亞特蘭大老鷹隊在八0年代的招牌球星威金斯(Dominique Wilkins)。 


說到得分,大半的球迷都會想到喬丹(Michael Jordan),說到扣籃,大半的球迷也都會想到喬丹。不可否認的,因為這個超級巨星的存在,讓擅長得分,擅長扣籃的威金斯不得不在這兩項競爭上屈居老二,不,事實上威金斯曾經在1986年於達拉斯舉行的扣籃大賽中一舉擊敗了喬丹,這也許是威金斯一生中少數能夠踩在喬丹頭上的時光。 


當威金斯在23歲踏入NBA時就成了媒體焦點,不是他在喬治亞大學的成績,也不是他第三順位的特殊角色,而是他拒絕與猶它爵士隊簽約,最後逼得爵士隊將他給交易到了亞特蘭大老鷹隊,一個他待了將近十二個球季的地方。菜鳥球季就全勤演出的威金斯就交出一張17.5分、5.8籃板的優異成績,立刻成為老鷹隊的當家球星。 


威金斯的得分能力在第四個球季(1985-86)達到了頂峰,平均30.3分成為聯盟的得分王,也開啟了威金斯在NBA最輝煌的歲月。在1985-89這四個球季裡,威金斯的平均得分高達29.1分,可說是聯盟裡僅次於喬丹的得分機器。在這四個球季裡,威金斯都率領老鷹隊寫下單季五十勝的紀錄,86-87球季甚至有57勝接近七成勝率的佳績。 


1988年的季後賽第二輪,老鷹隊遇上了東區霸主波士頓塞爾提克。聯盟裡最佳得分小前鋒威金斯將要對決聯盟裡最佳小前鋒柏德(Larry Bird),兩隊在前六場比賽裡佔成了平手,最後老鷹隊以兩分之差落敗,但兩大槍手在球賽最緊要關頭對決,無論柏德如何取分,威金斯都能適時回應,讓老鷹隊一直保有贏球的機會。經過了這一場比賽,身處亞特蘭大的威金斯終於在球迷面前大放異彩,不再只是那個很會扣籃的得分機器。 


威金斯一直勤奮打球到39歲才褪下球衣,他的21號球衣在2001年被老鷹隊退休,2002年回到老鷹隊協助球隊重建,並在2006年獲選進入籃球名人堂。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紅襪隨筆> 林哲瑄名列DieHard紅襪第十大新秀

剛拿到三月份的DieHard,一本專門為紅襪球迷製作的雜誌。三月份的專題是紅襪隊的農場,總計列出了2011年紅襪隊的50大新秀,前十五大新秀每人有一頁的專文介紹,十六至五十名則每人分到半頁的報導。


其中,來自台灣的林哲瑄排名在第十順位,比2010年的第十三位上升三名。


介紹林哲瑄的內容其實與一般我們所了解的相去不遠。農場裡的最佳防守外野手,有優異的速度但還不是個成熟的跑壘者,選球能力與時俱進但長打威力有待加強,諸如此類的介紹。文末則對林哲軒開季的層級表示尚在未定之天,關鍵在于3A已經有許多等待上大聯盟的外野手卡位,因此,留在2A的機會較高。但最重要的是最後一句:當你是農場裡最佳的防守外野手,同時有著優異的上壘能力,大聯盟將是你的應許之地。


春訓營裡林哲瑄留下兩極的數據,不到兩成的打擊率與四成的上壘率,雖然高上壘率能夠讓關心的人稍稍安慰,但問題卻不是如此簡單。上壘率固然代表選球能力佳,但搭配偏低的打擊率,其實代表著即使投手投出好球,打者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將球打成安打,最後的結局就是投手寧願以好球力拼也不願意以邊邊角角的吊球來周旋,這是林哲瑄最不利的一點。


DieHard的前十順位新秀,其中Ryan Kalish並不在名單中,應該已經被認定是個大聯盟選手,手肘受傷的田澤純一則滑落到第28位,Michael Bowden則名列第21位。


1. Jose Iglesias 游擊手


2. Anthony Ranaudo 先發投手


3. Felix Doubront 先發投手


4. Josh Rreddick 外野手


5. Drake Britton 先發投手


6. Will Middlebrooks 三壘手


7. Yamaico Navarro 內野手


8. Lars Anderson 一壘手


9. Oscar Tejeda 二壘手


10. Che-Hsuan Lin 外野手


 


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老溫隨筆> 新爹手札 0314 小溫滿六月 & 時帽秀 part one

_MG_1909.JPG 


我,小溫,滿六個月了。


經過30個小時的煎熬與等待,溫嫂終於搭上周日的班機從日本東京歷劫歸來,結束了溫嫂又一次的出差驚魂之旅。在週五褓姆將所有庫存全部挹注之下,小溫順利的度過了斷糧危機,但也將過去所有的庫存幾乎消耗殆盡,由於漫長的旅途,溫嫂在日本累積的庫存可能都要付諸流水。從飯店到機場的漫長八個小時讓溫嫂的擠奶時程大亂,也影響了回歸正常後的產量,更糟的是在連續六天的瓶餵生涯後,似乎讓小溫對親餵有了些障礙,原本不專心的喝奶壞習慣更加嚴重。


第一個晚上沒有母子重逢的溫馨,反而是小溫不斷的轉頭看一旁愛莫能助的老爹,讓溫嫂頗感挫折。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溫嫂趕上了小溫的半歲生日!


傍晚,到褓姆家帶小溫回家時,保姆說:「新的帽子好可愛,我女兒一直拿照相機拍小溫哩!」過去,褓姆就對小溫的帽子讚譽有加,在小溫滿六的月的此時,就讓我們來看看小溫的可愛帽帽第一發。


藍色小熊帽,是老爹在竹北俏媽咪看上的戰利品,也是今天風靡褓姆家的帽帽。對永遠怕小溫著涼的褓姆來說,這頂毛茸茸的藍色小熊帽絕對是最佳的選擇。毛茸茸的帽子配上小溫越來越圓的臉蛋與雙下巴,笑起來的時候更是可愛無敵!


_MG_1866.JPG 


_MG_1871.JPG 


棕色小熊帽,同樣是老爹在竹北俏媽咪爐著溫嫂買的戰利品。不知道為啥,拍照時小溫突然對老爹的紅色滑鼠墊產生莫大的興趣,寧願盯著滑鼠墊也不願意看看老爹的鏡頭,不得已,溫嫂只得以墊就鏡,用紅色滑鼠墊來吸引小溫的目光,呈現出好奇的小溫模樣。


_MG_1874.JPG 


_MG_1876.JPG 


橘色小丑帽接是小表哥、小表姐的二手帽,帽子上有四顆可愛的小毛球,也是小溫最早擁有的帽子之一。小溫瞪大眼睛看著前方的模樣,讓人想起卡通影片裡墊著腳尖四處張望的土撥鼠。


_MG_1884.JPG 


_MG_1919.JPG 


_MG_1923.JPG 


還記得粉紅色的麋鹿帽嗎?這是耶誕節溫嫂與老爹在逛北投夜市時買的戰利品,配著粉紅色麋鹿帽的小溫膚色顯得有些黝黑......


_MG_1903.JPG 


_MG_1928.JPG 


 據了解,小溫還有四頂帽帽在褓姆家,敬請期待蒐集完畢後之part t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