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退休球星小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退休球星小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塞爾提克隨筆> 退休名將小傳 Dominique Wilkins

這是多年前幫雜誌社寫的系列文章


2003SLAM挑選NBA史上最佳75人時,他排名高居27名,但當1996NBA當局挑選NBA50大巨星時,這位老兄不僅不是24名,最誇張的是他連入榜的機會都沒有。 


得分王、扣籃大賽冠軍、NBA第一隊、九度明星賽、生涯得分榜第九名,除了一枚NBA冠軍戒指外,他的豐功偉業絲毫不少,不過,他至少還有一枚歐洲盃冠軍賽戒指與四強賽最有價值球員的頭銜,算是替自己的職業生涯譜上一段愉悅的章曲。 


他打過波士頓塞爾提克,也打過聖安東尼奧馬刺隊,一路拼戰到39歲高齡,但就是無法替他換到一枚冠軍戒指。 


他就是亞特蘭大老鷹隊在八0年代的招牌球星威金斯(Dominique Wilkins)。 


說到得分,大半的球迷都會想到喬丹(Michael Jordan),說到扣籃,大半的球迷也都會想到喬丹。不可否認的,因為這個超級巨星的存在,讓擅長得分,擅長扣籃的威金斯不得不在這兩項競爭上屈居老二,不,事實上威金斯曾經在1986年於達拉斯舉行的扣籃大賽中一舉擊敗了喬丹,這也許是威金斯一生中少數能夠踩在喬丹頭上的時光。 


當威金斯在23歲踏入NBA時就成了媒體焦點,不是他在喬治亞大學的成績,也不是他第三順位的特殊角色,而是他拒絕與猶它爵士隊簽約,最後逼得爵士隊將他給交易到了亞特蘭大老鷹隊,一個他待了將近十二個球季的地方。菜鳥球季就全勤演出的威金斯就交出一張17.5分、5.8籃板的優異成績,立刻成為老鷹隊的當家球星。 


威金斯的得分能力在第四個球季(1985-86)達到了頂峰,平均30.3分成為聯盟的得分王,也開啟了威金斯在NBA最輝煌的歲月。在1985-89這四個球季裡,威金斯的平均得分高達29.1分,可說是聯盟裡僅次於喬丹的得分機器。在這四個球季裡,威金斯都率領老鷹隊寫下單季五十勝的紀錄,86-87球季甚至有57勝接近七成勝率的佳績。 


1988年的季後賽第二輪,老鷹隊遇上了東區霸主波士頓塞爾提克。聯盟裡最佳得分小前鋒威金斯將要對決聯盟裡最佳小前鋒柏德(Larry Bird),兩隊在前六場比賽裡佔成了平手,最後老鷹隊以兩分之差落敗,但兩大槍手在球賽最緊要關頭對決,無論柏德如何取分,威金斯都能適時回應,讓老鷹隊一直保有贏球的機會。經過了這一場比賽,身處亞特蘭大的威金斯終於在球迷面前大放異彩,不再只是那個很會扣籃的得分機器。 


威金斯一直勤奮打球到39歲才褪下球衣,他的21號球衣在2001年被老鷹隊退休,2002年回到老鷹隊協助球隊重建,並在2006年獲選進入籃球名人堂。


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塞爾提克隨筆> 退休名將小傳 Bill Walton

這是多年前替雜誌社寫的系列文章


在提到籃球史上最佳中鋒時,華頓(Bill Walton)是必然被提及的人選之一,但每當談到NBA最佳中鋒時,他卻永遠是最具有爭議性的球員,無人否認他的技術是史上最全面的中鋒之一,但他飽受傷痛的雙腿卻成了最大的負債。 


七0年代的美國正陷入越戰的泥淖中,反戰的風潮在大學校園中蔓延,正在UCLA打球的華頓正是反戰運動的活躍份子之一,不僅公開反對尼克森(Richard Nixon),大三時更曾經在反戰示威中遭到逮捕。鮮明的政治立場讓稱霸大學籃壇的華頓成為爭議的人物,球迷在折服於他過人球技的同時,也為了他的政治立場爭論不休。 


六0、七0年代的UCLA在兩大中鋒賈霸(Kareem Abdul-Jabbar)與華頓的率領下可說是席捲了整個大學籃壇,曾經寫下驚人的88連勝紀錄,打遍全美幾乎找不到敵手。華頓的過人身高在大學中已經是一枝獨秀,得分、籃板可說是無往不利,再加上他靈活的頭腦與傳球技巧,讓他被許多球評評選為美國大學籃球史上最佳的進攻球員。 


挾著這樣優異的成績,原本華頓應該是NBA選秀會上的狀元不二人選,但1974年選秀會上,擁有狀元籤的波特蘭拓荒者隊卻是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因為打從高中時代起,華頓就有膝蓋手術的紀錄,此外腳踝、腿部也都有受傷的歷史。在進入UCLA後,他的膝蓋與背部也先後受傷,拜大學較為鬆散的賽程之賜,華頓的出場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但脆弱的身體卻讓各大職業球隊搖頭不已。 


拓荒者最後還是下了賭注,也換到了華頓兩年86場的出賽記錄,在這兩年裡,華頓傷了鼻子、腿、手腕與腳部,選秀會上的喜悅成了波特蘭人的惡夢,華頓成了波特蘭媒體的公敵,讓華頓與媒體、球迷甚至球隊的關係都極度的緊張。76-77年球季中相對健康的華頓繳出了18.6分與領先聯盟的14.4籃板、3.25次阻攻,這樣的成績,也讓華頓入選了NBA第二隊中鋒。 


進入了季後賽,拓荒者隊在西區冠軍賽裡遭遇到學長賈霸領軍的洛杉磯湖人隊,UCLA兩代中鋒的爭鬥很意外的在四場比賽就宣告結束。總冠軍賽的對手是費城七六人隊,兩隊各自在主場裡贏得兩勝,關鍵的第五戰裡拓荒者在客場揚威,而第六戰裡七六人隊的J博士(Julius Erving)狂取40分幾乎逆轉戰局,但拓荒者隊靠著華頓的23籃板、8阻攻的表現讓拓荒者隊在驚險中封王。


隔年的華頓依舊展現自己主宰禁區的能力,但球季尾聲的一次足部受傷,讓他再次倒下,拓荒者隊的耐心也宣告用盡,將華頓給送到了快艇隊。1985年暑假,積極想要再次擁抱冠軍的華頓轉隊塞爾提克,再次享受到冠軍的滋味。


<塞爾提克隨筆> 退休名將小傳 Paul Silas

這是多年前幫雜誌社寫的系列文章


六呎七吋、220,看到這樣的身材恐怕聯想到明星小前鋒的機率會遠高於籃板大前鋒,但塞拉斯(Paul Silas)就在詭譎的六0、七0年代,靠著自己的籃板功力在聯盟中打滾了16年之久。


打從大學時代開始,塞拉斯就以籃板聞名。出身非名門大校的克雷頓大學(Creighton),塞拉斯寫下三年抓下1,751個籃板的NCAA記錄,大學生涯裡平均20.5分、21.6籃板。因此在1964年的選秀會上,聖路易老鷹隊在第二輪(總順位12)下了賭注,挑上這個大多數球隊相當陌生的籃板好手。 


大學平均20分以上的成績,但菜鳥球季的塞拉斯在進攻上完全處於狀況外的情境,事實上,在16年的職業生涯裡,得分一直是他的罩門。除了在職業球員顛峰時期一度勉強開竅,絕大多數的時間裡,塞拉斯就只跟一件事情扯上關係,那就是籃板。 


好吧,塞拉斯還有三枚冠軍戒指,足夠氣死一堆球員。 


菜鳥球季裡塞拉斯就用籃板替自己打出名號,在每場只有約16分鐘的出賽時間裡,他很有效率的拉下7.3個籃板,成了老鷹隊重要的替補籃板手。67-68年球季是塞拉斯熬出頭的一年,出賽時間終於由不足20分鐘一口氣增加到32分鐘,數據也攀升到13.4分、11.7籃板,生涯首度達成雙十記錄。 


1968年,已經搬遷到亞特蘭大的老鷹隊決定將塞拉斯給交易到新成立的鳳凰城太陽隊。也許是鳳凰城的風水適合塞拉斯,轉換新環境的他不僅固定擔任先發,六呎七吋的身高也不再成為他出場時間的負面因子。在太陽隊的三年中,塞拉斯平均出賽時間至少36分鐘,也連續三年寫下雙十的紀錄。在71-72年球季,塞拉斯的投籃命中率寫下職業生涯最高的四成七,每場可以攻下17.5分(生涯最佳),同時有11.9個籃板。 


進入70年代的塞爾提克正嘗試逐步的走出六0年代的巨大身影,儘管已經有了快速中鋒考文斯(Dave Cowens),但在禁區卻還缺少一個穩定的籃板手。新教練韓森(Tom Heinsohn)的快攻戰術中需要一個能兼顧籃板、速度與防守的大前鋒,於是總管奧貝克(Red Auerbach)向太陽隊換來了塞拉斯。 


穿上綠衫的塞拉斯如魚得水,他只需要專心抓籃板與防守,72-73年球季幫助球隊寫下6814敗的佳績,並在7476年兩度拿下總冠軍。離開波士頓後,塞拉斯79年又在超音速隊拿下個人第三枚戒指。 


16年的職業生涯,塞拉斯並沒有拿過籃板王頭銜,但在80年退休時,也悄悄的累積了12,357個籃板。不久,塞拉斯就獲得聖地牙哥快艇隊總教練的工作,展開自己的教練生涯。


<塞爾提克隨筆> 退休名將小傳 Bill Sharman

這是多年前幫雜誌社寫的系列文章


在漫長的籃球歷史裡,波士頓與洛杉磯常常是一同被提起的城市,通常,兩者是處於極端對立的兩方,從遠古的五、六0年代結下的血海深仇讓雙方的教練、球員與球迷彼此互相看不順眼,是籃球史上極為著名的世仇。 


但今天的主角夏曼(Bill Sharman)卻是其中的異數,在替塞爾提克拿下四次冠軍之後,退下球衣的夏曼轉任教練,並在多年之後成為洛杉磯湖人隊的總教練,之後更擔任總管、總裁與高級顧問的工作,由綠轉黃特殊經歷,在眾多的NBA巨星中可說是非常少見。


出生於德州,但大學就讀於洛杉磯大本營的南加大。就像是其他體育明星一般,夏曼同時身兼籃球與棒球校隊的主將,並在1950年與布魯克林道奇隊簽下小聯盟合約,同時,也加入了在第二輪選上他的華盛頓首都隊擔任後衛。隔年,首都隊關門大吉,而擁有夏曼權力的韋恩堡活塞隊與塞爾提克的教練兼總管奧貝克(Red Auerbach)達成協議,將夏曼給送到了塞爾提克,開啟了夏曼的波士頓生涯。 


加入塞爾提克的第二年,夏曼逐漸贏得了老紅頭的信任,正式成為塞爾提克的主力得分手與當家得分後衛,與同年入行的另外一個明星後衛庫西(Bob Cousy)合組五0年代最佳的後場組合。在庫西的穿針引線與快攻導引下,夏曼的得分扶搖直上,成為聯盟裡有數的得分好手。


 1956~57球季一直是塞爾提克隊史上最關鍵的一年,多年來在庫西、夏曼領導下,塞爾提克一直是一隻攻優於守的球隊,1956年選秀會上,塞爾提克一次網羅了兩個重要的禁區球員,一個是史上最偉大的防守者羅素(Bill Russell),另一個則是得分與籃板俱佳的前鋒韓森(Tom Heinsohn),有了這兩人的加盟,讓塞爾提克一舉成為聯盟第一勁旅。 


如虎添翼的同時,夏曼的得分也一舉攀上了20分大關,以21.1分成為塞爾提克陣中的得分王。這個球季裡塞爾提克靠著完整的前、中、後陣容以4428敗的成績贏得了例行賽王座,並在季後賽中輕鬆的輕取雪城國民隊,經歷了七場精彩的血戰擊敗了難纏的聖路易老鷹隊,贏得了塞爾提克與夏曼的第一個總冠軍。


1960~61年球季,夏曼帶著四枚冠軍戒指退休,短暫的加盟ABLAmerican Basketball League)的洛杉磯噴射機隊擔任球員兼教練,在短暫的19場比賽後,噴射機隊關門,而夏曼則轉任克里夫蘭風笛手隊(Cleveland Pipers)擔任總教練,並率隊贏得總冠軍。1970~71年夏曼率領猶它星光隊贏得了ABAAmerican Basketball Association)總冠軍,加上1971~72年率領湖人隊在NBA奪冠,讓夏曼成為史上唯一一位曾經分別在三個職業聯盟奪冠的總教練。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塞爾提克隨筆>退休名將小傳 Bill Russell

這是多年前幫雜誌社寫的系列文章


當提到六零年代的NBA球星,很難不提到羅素(Bill Russell),因為在他統治聯盟的十三年裡,那些無緣與羅素同隊過的球員只有兩次機會能夠一享冠軍的榮耀,許多的球員就這樣無奈的度過了一生。 


波士頓一直是個有非常濃厚白人色彩的城市,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白人球星對這個城市依舊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就更遑論黑白種族問題嚴重的五零與六零年代。因此即使羅素先後替這個城市拿下了11次的冠軍,但球迷與媒體卻更習慣將焦點放在後衛庫西(Bob Cousy)或是晚期的前鋒哈維切克(John Havlicek)的身上。 


種族的問題,讓六零年代的NBA黑人球星們有著極為強烈的自尊與防衛心,使得他們與媒體、隊友都有著一層隔閡,也因此,即使是塞爾提克的靈魂人物,羅素與隊友之間的往來也並非相當熱絡。 


從五零年代末期一路對抗至六零年代,羅素與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在球場上是在禁區寸土必爭的死對頭,羅素更是長年卡住了張伯倫的冠軍之路,讓張伯倫雖然有滿滿的偉大紀錄,但在籃球場上卻一直是個失敗者,一直活在羅素的陰影之中。但離開了球場,羅素與張伯倫卻是相知相惜的好友,兩人在賽前、賽後會相約在餐廳、酒吧聚餐,羅素曾經表示,在籃球場內與場外,張伯倫都是最瞭解他的人之一。 


羅素無論在場上場外都有著極強列的自信與自尊,當不愛練球的他在場上鬼混,被教練奧貝克(Red Auerbach)指著鼻子痛罵時,在接下來的練習裡,所有的投籃都被羅素給封阻,所有的籃板都進了羅素的手裡,逼得奧貝克不得不暫停練習,讓羅素自由自在的打混下去。 


1966年當奧貝克決定從教練席上退休時,一直打算從塞爾提克的球員中找個人來接手,庫西與韓森(Tommy Heinsohn)都是奧貝克手中的可能人選,但徵詢過兩人意見後,奧貝克只得放棄。韓森表示自己經過長考後,自認為無法控制住這個跟他同年加入聯盟的老隊友,最後,奧貝克只得將教練棒交到羅素的手裡,因為,這個世界上除了奧貝克,只有羅素能夠指揮與教導羅素。


當羅素決定退休後,原本預計的教練韓森才正式的接手塞爾提克,並在七零年代打造出塞爾提克的第二王朝。 


羅素退休後依舊在籃球界活躍著,十一次的總冠軍讓他與勝利劃上了等號,但他的個性讓他與人依舊保有一層隔閡,影響了自己轉任教練後的績效,在結束超音速隊與國王隊教練工作後,羅素四處擔任演講嘉賓與球隊顧問,傳授自己的冠軍心得與過去的寶貴經驗。


<塞爾提克隨筆>退休名將小傳 Pete Maravich

這是多年前替雜誌社寫的系列文章


馬拉維奇(Pete Maravich),一個遠遠超過世人想像的天才型球員,他不僅未能獲得當時「籃球專家」們的青睞,反而成了他們眼中的害群之馬,更讓人覺得悲哀的是當他抑鬱的宣布退休後,卻在與朋友的鬥牛中心臟病發,死在影響自己一生中最重大的籃球場上。 


從小,馬拉維奇就在老爹的魔鬼訓練中長大,就像魔術強森(Magic Johnson)一般,馬拉維奇無論上學、下課都離不開籃球,唯一不同的是強森的媽媽警告他不準在家運球,而馬拉維奇的爸爸則是不準他把球放下。儘管練就了馬拉維奇人球一體的超凡球技,但籃球卻非帶給小馬拉維奇歡樂的遊戲。 


高中畢業後馬拉維奇成了各大學搶手的超級球員,原本他希望能加入西維吉尼亞大學就讀,但早已經與路易西安那州大談妥條件的馬老爹又再一次扼斷了馬拉維奇的夢,乖乖的隨著頂著新任教練頭銜的馬老爹一同到了路州大。 


在自己老爹的打造下,擁有無限制開火權的馬拉維奇大學生涯極其輝煌,單季44.5分的得分成了後人難以跨越的障礙,雖然路州大的戰績並未他而出人意表,但他的不看傳球、背後運球與飛快的出手速度,都成了球迷的最愛。 


大學畢業後,當年在西區例行賽稱王的老鷹隊千方百計的交易,終於在第三順位挑走了馬拉維奇,並將他捧為球隊的救世主。儘管在進入職業籃壇後依舊大開殺戒,每場23.2分的得分也在隊中高居第二,但老鷹隊的戰績卻大幅衰退了12場。由於該球季NBA整個分區大變革,老鷹隊還是以東區中央組亞軍姿態晉級季後賽,但最後在第一輪裡就被掃地出門。 


儘管連續三年幫助老鷹隊打入季後賽,但其中有兩個球季勝率不滿五成,在第四個球季結束只有35勝的情況下,馬拉維奇花俏的球技成了球隊整肅的對象,被交易到了新成立的紐奧良爵士隊。 


轉到了沒有太多戰績壓力,同時有地緣關係的爵士隊提供了馬拉維奇極佳的秀場,除了擁有無限制的開火特權外,他充滿創意的傳球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盡情的施展,成了當時最有話題性的球星。 


七零年代末期,受到膝蓋傷勢的困擾出賽場次大受影響,儘管球季依舊傲人,但卻逐漸失去了球隊的關愛。當1979年爵士隊由紐奧良遷往猶它州,已邁入生涯末期的馬拉維奇在球季中遭到球隊揮棄,一向愛用老將替補的塞爾提克順勢簽下了他,也促成了馬拉維奇與柏德(Larry Bird)的傳奇組合。 


在東區冠軍賽落敗後馬拉維奇宣布退休,沒能搭上隔年塞爾提克的冠軍順風車,1988年的一月,馬拉維奇就在鬥牛場中結束了自己傳奇又年輕的生命。


<塞爾提克隨筆> 退休名將小傳 Robert Parish

這是多年前幫雜誌社寫的系列文章


保有NBA最多出賽記錄,職業生涯橫跨七零、八零與九零年代,先後在塞爾提克與公牛隊兩支傳球球隊中贏得四次冠軍,「酋長」派瑞許(Robert Parish)總是默默的在場上認真的扮演著自己的角色,跟其他動不動缺賽的同行相比,在職業生涯的最後幾年,他依舊保持每晚都能出賽的體能狀況,94-95年在夏洛特黃蜂隊更是出賽了81場比賽。 


成長於路易西安納鄉村,派瑞許的籃球天分早就廣為世人所注目,但因為學業成績實在太差,最後他只能選擇在家鄉的世紀大學(Centenary University)就讀。七呎一吋的身高讓派瑞許在大學毫無敵手,畢業後以1976年第一輪第八順位加盟了金州勇士隊。 


經過兩年的磨練,派瑞許在生涯的第三個球季開始發光發亮,平均17.2分、12.1籃板的成績嶄露頭角。曾經在七零年代中期叱吒風雲的勇士隊在七零年代末期逐漸走下坡,安靜的派瑞許雖然績效傲人,但卻因為缺乏明星氣質而不得球隊的歡心。1980年選秀會上,勇士隊看上了中鋒卡羅(Joe Barry Carroll),此時,擁有第一順位的波士頓塞爾提克卻對呼聲最高的卡羅不甚感興趣,於是勇士隊以派瑞許與第三順位選秀權向塞爾提克換來了第一與第十六順位,並選擇了卡羅與布朗(Ricky Brown)。 


這一直是籃球史上頭號愚蠢的交易。 


前一個球季在季後賽裡慘遭費城七六人隊高大前場修理的塞爾提克一口氣補入了派瑞許與第三順位的麥克海爾(Kevin McHale),但訓練營開打不久,原本的先發中鋒考文斯(Dave Cowens)就宣布退休,留下派瑞許一人獨撐大局。火爆教練費區(Bill Fitch)的魔鬼式訓練營讓在勇士隊散漫慣的派瑞許吃足了苦頭,初期完全無法跟上隊友的進度,直到球季中,派瑞許才逐漸適應費區式的塞爾提克球風。 


有了派瑞許的加盟,塞爾提克終於有了在季後賽與七六人隊一較長短的本錢,但80-81年球季的季後賽,塞爾提克在東區冠軍賽裡被七六人隊給逼入了一勝三敗的絕境,面臨背水一戰的處境,塞爾提克的防守在緊要關頭發揮了功效,三連勝逆轉戰局,而派瑞許的阻攻與籃板功力正是其中的關鍵。 


派瑞許的招牌是準度奇高的超高角度的中距離跳投,學生時代為了避免對手的封阻,教練特別以掃把做輔助器具,逼迫派瑞許得要刻意拉高投籃幅度來躲避隊友或教練手上的大掃把,練就了派瑞許這一招獨門武學,而這招在遇上死敵賈霸(Kareem Abdul-Jabbar)時發揮了相當的效用。 


「在我心中,我永遠都會是個塞爾提克人,」派瑞許說。「那是我職業生涯最輝煌的時刻。」


2011年2月5日 星期六

<塞爾提克隨筆> 退休名將小傳 Kevin McHale

這是多年前替雜誌社寫的稿子


配角是一支球隊裡最為尷尬的角色,鎂光燈的焦點永遠會在主角的身上,但配角的戲份卻往往絲毫不輸給主角,而更常發生的是配角的能力並不輸給主角,只是缺乏了那一點機運。


曾經兩度榮獲最佳第六人的塞爾提克大前鋒麥克海爾就是最佳的寫照。79-80年球季塞爾提克在東區冠軍賽裡慘遭七六人隊的高壯禁區蹂躪後,總管奧貝克(Red Auerbach)將暑假的補強重點放在禁區上,儘管擁有第一順位,但老紅頭看上的是明尼蘇達大學長人麥克海爾卻沒有如此高身價,於是他與第三順位的勇士隊一拍即合,同時還勾來了自己與教練費區(Bill Fitch)都看上眼的中鋒派瑞許(Robert Parish)。


這個號稱史上最成功的交易組合成了籃球史上最佳的前場組合,但也決定了麥克海爾始終得要區居在柏德(Larry Bird)之下的配角命運。


跟精明能幹的柏德不同,麥克海爾的個性大而化之,即使面對有如暴君的教練費區,他在一陣狂風暴雨之後也能自得其樂,這樣的個性,也讓他能夠在柏德的巨大陰影下一直合作下去。


初入聯盟,由於有柏德與麥斯威爾(Cedric Maxwell)兩個每逢大比賽就抓狂的怪物,麥克海爾主要擔任三個前場位置的替補。身高六呎十一吋,擁有一雙長臂的麥克海爾以低位單打與防守聞名,直到85年老紅頭與麥斯威爾交惡,把鬍子老兄給賣到快艇隊之後,麥克海爾才得以扶正成為球隊的先發大前鋒,也是前場三巨頭(Big Three)真正成軍的時刻。


麥克海爾的低位進攻動作號稱聯盟史上最佳,不僅是低位步伐,他還搭配了許多幾可亂真的假動作,不同的節奏與假假真真的排列組合,讓防守的球員無法準確的抓住他的出手時機,很難不被他真的假動作給騙走了重心,失去了防守位置。假動作加上利用寬肩的特長發展出來的半勾射,造就了麥克海爾兩度投籃命中率超過六成的驚人演出。


一向口無遮攔的巴克利(Charles Barkley)曾經說擁有寬肩長臂的麥克海爾是他生涯遇過最難纏的防守者。儘管彈跳能力不佳,但也許本身就是個以假動作欺敵的專家,麥克海爾總是可以等到對手耍完各種動作後,在最後即將出手時伸出巨靈掌送出一次火鍋。


八零年代尾聲,在全隊都流行帶傷上陣的情況下,麥克海爾的腳傷在季後賽裡加劇,最後只得在93年宣布退休。退休後的麥克海爾並未遠離籃球,回到家鄉明尼蘇達擔任球評,之後轉任總管,挑上高中棄學的「狼王」賈奈特(Kevin Garnett)帶起聯盟的高中生風潮是最為人稱道的創舉。


<塞爾提克隨筆> 退休名將小傳 Sam Jones

這是多年前替雜誌社寫的稿子


中央北卡羅萊納大學(North Carolina Central),不光是遠在台灣的你我沒聽說過,恐怕連北卡當地的住民也不一定知道這個在1925年轉型為專為非裔美人教授高等教育的大學。


而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非NCAA系統的小學校(NAIA,由非NCAA的小學校所組成),卻孕育出了瓊斯(Sam Jones)這樣名列NBA50大巨星的好球員。


事實上,1958年的NCAA並沒有任何傑出的球星可讓老紅頭(Red Auerbach)看得上眼,就在選秀會前,老紅頭的大學籃壇朋友向他提了個來自NAIA的後衛,就這樣,前一年剛奪冠的塞爾提克用第一輪第八順位選了誰也沒聽說過的瓊斯。


唸完大學,原以為籃球生涯宣告結束,準備前往高中教書的瓊斯輾轉聽到了自己成了NBA冠軍隊新秀的新聞難以置信,再向學校要求五百美金的加薪被拒後,沒有退路的瓊斯只得飛往波士頓報到。


後場上已有庫西(Bob Cousy)、夏曼(Bill Sharman)與蘭母西(Frank Ramsey)的塞爾提克已經有四個資深後衛在陣中,訓練營裡,對自己無甚信心的瓊斯並不敢出手,但努力傳球與防守卻讓瓊斯獲得了入隊的機會。


「當他到訓練營時,我們有很多跟山姆相同條件的球員,」老紅頭回憶道。「不同之處在於其他三個球員腦袋裡只想著投籃,經過幾天的訓練營後,山姆開始傳出些漂亮的助攻,開始阻擋其他球員的投籃,於是我選擇了他。」


瓊斯的職業生涯可說是倒吃甘蔗,從替補得分後衛開始打起,由於老後衛夏曼逐漸為傷所苦,60-61球季瓊斯取而代之成了波士頓王朝的先發得分後衛。和其他天生射手不同,一路苦練出身的瓊斯非常善於運用籃板,一直被認為是聯盟裡擦板球的祖師爺。


從剛出道的4.6分,一直到64-65球季瓊斯平均得分攀升到25.9分,瓊斯的自信與日俱增,在季後賽裡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69年的總冠軍賽裡,死對頭湖人隊取得兩勝一敗的領先優勢,第四戰最後七秒還落後一分,老戰友兼教練羅素決定將最後一擊的工作交給瓊斯。


「我幾乎將這個進攻交給其他人,」兼任教練的羅素道。「因為我知道山姆即將退休,而我不希望球迷永遠記得山姆沒進的畫面,但我找不到比山姆更合適的人選。」


在力退湖人隊後,瓊斯與羅素一同退休,結束了塞爾提克的第一王朝。當擁有十次冠軍榮銜的瓊斯在1983年進入名人堂時,說了段最能體現第一王朝的感言。


「能進入名人堂讓我感到非常愉悅,」瓊斯說。「如果未來塞爾提克以一支球隊的身份進入名人堂,那會是因為我們是一支偉大的球隊,而不是一個個偉大的球星。」


<塞爾提克隨筆> 退休名將小傳 John Havlicek

這是多年前替雜誌社寫的稿


Johnny Havlicek stole the ball!」名轉播員莫斯特(Johnny Most)的聲音伴隨著許多波士頓人成長。


在塞爾提克的歷史裡,哈維切克(John Havlicek)是個具有關鍵地位的球員,除了銜接了第一與第二王朝外,更重要的是能切能投的他,讓原本前鋒與後衛的單純區隔產生了變化,而出現了小前鋒這個介於禁區前鋒與後場後衛之間的轉折角色。


六呎五吋的哈維切克換成今日可說是尷尬的搖擺人角色,在塞爾提克的歷史裡,還未曾出現一個球員既能夠跳投,又能夠切入挑籃,還可以在禁區單打,同時又是傳球好手的全方為球員。


就像其他塞爾提克傳奇巨星一般,老紅頭(Red Auerbach)在發現哈維切克時也對球隊下了封口令,最後終於在選秀會上如獲至寶的在第一輪的尾端挑走了延續第一代王朝與創造第二代王朝的關鍵人物。


即使是老紅頭,也沒意識到哈維切克會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有如此驚人的演出。菜鳥球季在眾多老大哥只能以替補角色登場,但能鋒能衛的全能身手,很妥適的扮演了老紅頭最得意的第六人角色,讓塞爾提克在對手體能下滑時,還能有個具備先發身手的板凳球員上場廝殺,特別是在第一代的塞爾提克球星都逐漸年華老去之時。


原本在老紅頭的團隊系統裡,每個球員都是各司其職,羅素(Bill Russell)專攻防守,韓森幾乎搶光了隊友的出手機會,庫西(Bob Cousy)負責組織進攻,而夏曼(Bill Sharman)、瓊斯(Sam Jones)負責外線投籃,後期的西拉斯(Paul Silas)負責抓籃板、做苦工。哈維切克的出現改變了原本既存的觀念,他的速度快過聯盟大多數的前鋒(甚至後衛),他的體型能夠壓制聯盟裡所有的後衛,而他的籃板能力也不下於其他的強力前鋒,即使第二年就以19.9分成為球隊的得分王,但哈維切克卻依舊是場上防守最認真,全場飛奔的活力小子。


1965年的東區冠軍賽裡,面對費城七六人隊的最後的五秒鐘裡,羅素的失誤讓僅落後一分的七六人隊獲得機會發邊線球,七六人隊後衛吉爾(Hal Greer)在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被盯死的情況下,將球傳向了無人防守的得分好手沃克(Chet Walker)。在一旁伺機等候的哈維切克突然出現在吉爾的傳球路線上,成功的抄截結束了比賽。


「擔任替補對我從來就不是個困擾,」身為少見的板凳得分王,哈維切克說著。「因為我認為板凳這個角色是球隊裡非常重要的一部份。我從紅頭身上學到相當重要的一點,在球場上重要的不是誰擔任先發,而是誰在最後關頭還待在場上,而我通常都是最後時刻在場上奮戰的那五個人之一。」


<塞爾提克隨筆> 退休名將小傳 Dave Cowens

這是多年前幫雜誌社寫的稿子


歐尼爾(Shaq O’Neal)離開湖人隊後,米姆(Chris Mihm)很痛苦的在世人的比較下奮戰著,要接替歐黑鯊的位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同樣的,在1969年羅素(Bill Russell)高掛球鞋後,塞爾提克中鋒的位子可說是籃球史上最痛苦的工作。


11次的冠軍榮銜,豈是易事。


頂替的是個七呎中鋒芬柯(Hank Finkel),平均9.7分、7.7籃板的成績跟米姆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的成績雖然不差,但對腦海裡只有快攻與勾射的新教練韓森(Tom Heinsohn)而言,這樣的績效顯然無法符合需要。


隔年選秀塞爾提克手上握有第四順位的選秀權,在前球員葛拉罕(Mel Graham)推薦下,總管紅頭(Red Auerbach)已經有了人選,佛羅里達州大的中鋒考文斯(Dave Cowens)。


前往佛州大觀戰後幾乎所有相關人等一律禁止接觸該校,一向攻於心計的紅頭甚至放出風聲,表示僅六呎八吋半的考文斯不符合中鋒需求,特別是比當時宰制禁區的阿爾辛德(Lew Alcindor,即後來的賈霸)矮將近半呎,這一切,就只為了讓其他球隊總管遺忘這塊瑰寶。


當所有球隊都以為考文斯將落腳辛辛那提皇家隊時,紅頭露著笑臉對著麥克風說著:「第四順位,波士頓選佛州大考文斯。」


考文斯入隊後成了韓森所需的籃板手,並以17分、15籃板輕鬆的拿下新人王頭銜,而飛快的速度也與當家球星哈維切克(John Havlicek)成了快功時的兩大箭頭。靠著考文斯鞏固中樞,塞爾提克立刻將戰績由前一年的34勝提升到44勝。


四年後(73-74),考文斯終於在總冠軍賽裡與當時仍分在西區的密爾瓦基公鹿隊中鋒賈霸(Kareem Abdul-Jabbar)碰頭,即使灌水後的六呎九吋身高,考文斯也還有著五吋的差距。


兩隊在前六戰裡戰成三平,在背水一戰的前一晚,塞爾提克的首腦齊聚一堂,在學長庫西(Bob Cousy)不斷遊說下,過去六場堅持由考文斯一對一對抗賈霸的韓森決定出奇不意的竭盡所能包夾賈霸。


「我到現在還不能忘記那時的緊張氣氛,我只能半夜在空蕩蕩的密爾瓦基街頭閒晃,」考文斯回憶著。「上床後幾乎無法入眠,早早便起床想前往體育館,我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忘記這場比賽的重要性,想辦法專注在比賽裡。」


最後,考文斯成功的在隊友的協助下完全封鎖了賈霸的攻勢,也帶領塞爾提克拿下久違的冠軍榮銜。


拿過兩次冠軍戒指的考文斯退休後在九0年代中期重回球場先後擔任夏落特黃蜂隊與金州勇士隊的總教練,曾兩度帶領黃蜂隊寫下50勝以上的佳績,而今日考文斯依舊在等待重回球場的機會。


2011年2月1日 星期二

<塞爾提克隨筆> 退休名將小傳 Bob Cousy

這是多年前替雜誌社寫的系列


談到當今的第一控球後衛讓人想到奈許(Steve Nash),九0年代的控球後衛由積德(Jason Kidd)獨領風騷,八0年代是魔術強森(Magic “Earvin” Johnson)的秀場,但在古老的五0年代,當人們提到控球後衛,特別是提到「花式傳球」,腦袋中浮現的人影,是個六呎一吋,一百七十五磅的瘦小身軀。 


打從聖十字學院(Holy Cross College)時代,庫西就是個聞名全美的控球好手,不僅在1947年帶領球隊拿下了NCAA冠軍,同時更以各種運球、傳球花招贏得了媒體與球迷的矚目。 


聖十字學院地處於麻州中部的烏斯特(Worcester),如何將球迷的最愛庫西留在波士頓,成了塞爾提克新教頭「紅頭」奧爾巴克(Red Auerbach)的頭號難題。 


「我才不會在選秀會裡挑個球員,」奧爾貝克強悍的說著。「就只因為他是這地方的籃球英雄,庫西並沒有展現出他的能耐。」 


但命運總是捉弄人,當老紅頭真的跳過庫西選了個中鋒時,這位新教練成了波城的罪人。被家鄉跳過的庫西一路到第九順位才被三城黑鷹隊給選上,但不久便因為薪水談不攏而被賣到了芝加哥。儘管職業生涯的開端充滿艱辛,但庫西卻不以為意,因為在五0年代裡,NBA與籃球並非主流運動,而黑鷹隊開給出的七千五百塊美金的薪水更不再庫西的眼裡,此時的他已經是烏斯特地區加油站與駕訓班的合夥人之一。 


但沒幾天,芝加哥就因為經營不善而關門大吉,塞爾提克、勇士與尼克獲得挑選庫西在內三名球員的權力。庫西依舊是老紅頭最後的選擇,在三隊爭執不下的情況下,當時的聯盟主席波多若夫(Maurice Podoloff)拿了頂帽子將寫了三人的紙條擺在裡頭,當最後抽籤的塞爾提克老闆布朗(Walter Brown)攤開紙條看到庫西,氣得直接將紙條給扔在地上,而一旁的奧爾巴克更是火冒三丈。 


直到今天,老紅頭都不避諱承認對庫西看走眼是個人生涯最大的錯誤。 


入隊第三年庫西就連續八年蟬聯助攻王,成為老紅頭以速度取勝的戰略思維中最重要的基石,在大中鋒羅素(Bill Russell)入隊後,有了籃板兼火鍋手坐陣,庫西的快攻指揮能力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靠著兩人的完美搭配,庫西在替塞爾提克拿下了六次冠軍後,光榮退休。 


在現在或許不稀奇,但當六十年前庫西在球場上秀出背後運球、跨下運球與不看傳球時,可說是所有球迷爭相模仿的焦點,「地板上的胡狄尼(Harry Houdini,著名魔術師)」成了庫西廣為流傳的外號。 


滿手的冠軍戒指並不能保證一個美好的晚年,前些年庫西甚至考慮要拍賣過去的紀念品來拼現金,最後在老學弟與老隊友韓森(Tom Heinsohn)的協助下,重回塞爾提克成為電視轉播的不定時球評,回到場邊提供波士頓球迷最高的轉播水準,也讓球迷重溫半個世紀前的美夢。 


最早的籃球魔術師,庫西。


<塞爾提克隨筆>退休名將小傳 Larry Bird

這是多年前幫雜誌寫的小系列文章


1978年選秀會上,老紅頭奧爾貝克(Red Auerbach)在選秀會上用第六順位選上印第安那州大的大三前鋒柏德(Larry Bird)時,他未曾想過這個出人意表的決定會徹底改變球隊未來十年的一切。 


大一時曾經於印第安那大學註冊的柏德已具備選秀資格,但當時的柏德已經決定留在印州大完成最後一年的學業,儘管如此,奧爾貝克還是決定用一年的等待做為賭注。 


但,老紅頭依舊不知道自己做了一個如何重要的決策。 


沒有人能責怪老紅頭,因為從歷史來看,中鋒才是整個聯盟最重要的因子,羅素(Bill Russell)、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與賈霸(Kareem Abdul-Jabbar),幾乎就是球場主宰與冠軍的同義字。而前鋒呢?在籃球的歷史上,控球後衛的重要性也大於前鋒。 


但,柏德卻擁有創造球隊勝利的神奇魔力。 


1979年,印第安那州大就在柏德一人帶領下一路過關斬將,直到NCAA冠軍賽才敗在密西根州大的明星陣容下。而七0年代後期轉趨破敗的塞爾提克正在等待新的救世主,連串的經營鬧劇與29勝的戰績,讓球迷與媒體格外注目這六呎九吋的白人能夠帶給苦等一年的塞爾提克何種成績。 


6121敗,在陣容幾乎沒有太多變動的情況下,柏德改變了一切。當老將考文斯(Dave Cowens)到訓練營時,發現一切都有了轉變,樂於傳球助攻的柏德將歡樂的氣氛帶到球隊的每個角落,原本計較上場時間、計較出手機會的老球皮們似乎又重新找回對籃球的熱情。 


隔年,老紅頭精準的找來派瑞許(Robert Parish)與麥克海爾(Kevin McHale),籃球史上最強悍的前場三巨頭The Big Three正式聚首,也替塞爾提克帶來了818486年三個NBA冠軍盃。 


1992年的巴塞隆納奧運結束,代表美國「夢幻隊」出征笑擁金牌的柏德正式退休,在塞爾提克擔任顧而不問的「顧問」閒差。 


當塞爾提克在1997年只寫下難看的15勝戰績,對老東家充滿責任感的柏德亟欲挺身而出,但無奈老闆對「波士頓之子」頗有戒心,最後找了肯塔基大學的皮提諾(Rick Pitino)執掌兵符。 


波士頓選擇了繼續關燈,而柏德真正的故鄉印第安那溜馬隊則按下了開關,三年的執教裡柏德寫下了14767敗的佳績,並帶領溜馬隊邁入NBA冠軍賽,再次寫下另一頁籃球傳奇。 


除了阻攻,柏德在得分、籃板、助攻、抄截上都有非常耀眼的成績,每年選秀會總有白人球員被稱為柏德的接班人,但卻少有球員能有柏德一般全能的身手與瘋狂的外線投籃,更少有球員能夠像柏德一般不畏懼提前結束籃球生涯,將所有的心力貫注在籃球場上,只為了幫助球隊贏得勝利。 


七0年代後期與整個九0年代是波士頓塞爾提克的黑暗時期,而夾在其中的八0年代裡,正因為這個六呎九吋的白色守護神,帶給了波士頓一陣光明。


<塞爾提克隨筆> 退休名將小傳 Dave Bing

這是多年前幫雜誌社寫的系列


現在的美國小孩在街上跳投時,叫著超音速隊明星後衛艾倫(Ray Allen)的名字,而在三十年前,當美國小孩在街旁的籃球場鬥牛練球時,模仿的對象則是六呎三吋的後衛賓(Dave Bing)。 


出身美國首府華盛頓特區,從小,賓就被周遭的朋友、長輩灌輸自己身高不足,不可能在籃球場上出人頭地,因此,籃球一直只是賓的副業,棒球才是賓的正餐。 


但高中的籃球教練朗崔(William Roundtree)看出了潛藏在賓瘦小體內的籃球天賦,不斷的鼓勵賓在籃球場上放開身手。進入季後賽,由於賽程安排的失誤逼得棒籃雙棲的賓得要選邊站,最後,賓挑選了新朋友籃球並獲選季後賽最有價值球員,從此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高中的傑出表現吸引不少名校的注目,但對自己的籃球技能依舊心存懷疑的賓決定進入其時非籃球名校的雪城大學(Syracuse)就讀,以確保較多的出場時間。快速的速度讓他出入禁區如無人之境,輕鬆的撕裂對手防線豪奪強取。大四時賓將自己的平均得分大幅提高到了每場28.4分,大學三年總得分1,883分的校史記錄直到將近二十年後,才被學弟道格拉斯(Sherman Douglas)給打破。 


除了為人熟知的得分與跳投,在雪城大學的賓同時也是助攻與籃板高手。大學裡賓的平均籃板高達10.3個,瘋狂得分、助攻、籃板的全能表現讓賓受到了球探的矚目,被評為是大學裡的最佳後衛之一。 


「賓也許不是某個特定項目裡的最佳球員,」一個球探在選秀會前表示。「但沒有那個球員能夠做的跟賓一樣多。」 


擁有第二順位的活塞隊挑上了賓。沒有讓球隊失望,在菜鳥球季裡就吸引了世人的注意,即使是在更高等級的NBA戰場裡,面對威斯特(Jerry West)、瓊斯(Sam Jones)、羅伯森(Oscar Robertson)等一流後衛,賓依舊無人能擋,以平均20.0分輕鬆的摘下了新人王頭銜,並在第二年再接再厲以27.1分榮登得分王寶座,成為過去二十年裡頭一位後衛得分王。 


要知道,1967-68年可是張伯倫(Wilt Chamblain)與貝勒爺(Elgin Baylor)兩大砍將都還在馳騁的年代。 


賓在活塞隊裡度過了九個年頭,之後被賣回了家鄉的華盛頓子彈隊,並在1977年轉入塞爾提克,在一年後正式高掛球鞋。 


也許是受到建築商父親的影響,賓從小就對商業充滿了興致,並立定志向要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公司。在球員生涯階段裡,賓在球季外兼差在銀行與車商任職,跟其他退休球員難以忘情球場,以擁有球隊為樂,賓在退休後在1980年創立了賓鋼鐵公司(Bing Steel),直到今日,賓集團(Bing Group)已經是全美最大的黑人企業集團之一。


當年在雪城大學與賓同寢室的室友,正是目前雪城大學的的名教頭波罕(Jim Boeheim),一生執教雪大培育無數NBA英才的波大教練。 


「賓是我此生見過籃球打最好的球員。」波大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