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塞爾提克2015-16 Preview <八> 替補大前鋒

  



▲ Olynyk是塞爾提克球團重點栽培長人 (Zimbio/ Maddie Meyer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


大前鋒 - 替補:Kelly Olynyk


連續兩個球季,Olynyk都是塞爾提克長人裡最早確定進入輪替陣容的一位,差別在於上一季熱身賽才開打,Olynyk就先在先發中鋒上打卡劃位,而這一季則是成為預定的四人輪替名單之中。只不過Olynyk雖然上一季在前十一戰裡有平均12.9分、5.9籃板的成績,同時有46.7%的三分球與56.7%的總命中率,但最後還是因為無法防守住對手的中鋒而被傳統型中鋒的Tyler Zeller所取代。轉任替補後,Olynyk在12月12日起連續的九場比賽得分達二位數,其中寫下他單場新高的30分,這段期間有16.1分、5.9籃板,三分球命中率雖然下降到34.5%但總投籃命中率依舊有55.9%,是替補的重要進攻火力。


但Olynyk在1月22日扭傷腳踝後球季出現了逆轉,在此之前,Olynyk出賽40場平均有11.1分、5.4籃板,最重要的是他在三分線外有35.3%的命中率,總投籃命中率更有50.6%的高水準。但休養了18場後,Olynyk回到場上只有8.8分、3.6籃板的成績,三分外線投射降至34.2%,總命中率更是跌到41.8%,讓他逐漸在塞爾提克的長人輪替陣容中居落後地位。



▲ 外線投射是Olynyk的主要武器 (Zimbio/ Christian Petersen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


新球季裡Olynyk的跌落幅度似乎來得更快也更深,原本被列入主要四人輪替的他除了開幕賽因為禁賽而缺席外,接下來兩戰只分別出賽了16、13與10分鐘,在五名長人裡只勝過被打入冷宮的先發中鋒Zeller。即使David Lee與Zeller雙雙被換下先發陣容,但升上先發的卻是原本的第一替補Johnson與輪替名單之外的Sullinger,Olynyk出賽三場出手十次只中一的三分球更是雪上加霜。


沒法穩定投進外線,讓Olynyk在場上的價值快速滑落。


外線出手比率攀升與假投毛病



過去兩季,Olynyk的三分出手比重持續增加,菜鳥球季在100次的進攻裡平均出手4.2次三分球,上個球季增加至6.2次,本季的前四場更大增至10.5次。如果以出手占比做衡量,則分別是22.2%、32.5%與52.1%,越來越依靠外線投籃的趨勢相當明顯。


對熟悉塞爾提克的球迷而言,Olynyk接球後先來個假動作的習性應該是見怪不怪,幾乎已經快到了他本能反應的地步,卻也成為他進攻最大的罩門。因為不管撲過來防守的是對手的長人或矮將,Olynyk就是習慣先來個瞄準籃框的假動作再收球準備進攻,但這也讓他錯失很多原本應該果決出手的投籃機會,撲過來的後衛即使拼勁全力,也很難真正阻擋七呎高的Olynyk出手,這可以說是個標準的多餘動作。


在投籃上不果決,而在假投後原本該有的真切上Olynyk也顯得不夠明快,往往投籃假動作結束後收球再一個猶豫,也失去了破壞防守者平衡後能夠切入禁區的那關鍵一秒,當對手穩住重心,就變成Olynyk陷入進退維谷的窘境,往往只能以倉促的外線出手做結尾,但這樣的出手與接球後第一瞬間果斷的出手,命中率的差別有如雲泥。




如果比對Olynyk投籃時的運球次數與持球時間,不難發現他的假投之後泰半也是假切,大部分的時候還是以投籃做收,這個假投的習性不但讓Olynky左右皆空,也破壞了他的投籃穩定性。基本上,Olynyk的投籃有相當高的比率是無人防手的狀態,上一季有55.9%的比率是在防守者離他至少四呎遠,本季的比重更高達61.1%,可說是塞爾提克戰術下的受惠者,但上季他在三分線外只有33.9%的命中率,如果他的投籃命中率能夠更穩定,將會對塞爾提克的外線大有助益。


進攻招式貧乏



▲  2014-15



▲   2015-16

從上面兩個表格可以看出,Olynyk的進攻招式相當貧乏,且幾乎都集中在Jump Shot與Layup兩項,上一季Jump Shot與Layup就占了總出手的73.86%,這一季更大幅往Jump Shot傾斜,比例高達61.1%,但出手11次只進了1球,即使在對巫師隊裡投五進三,將命中率由9%往上提升,但也只有26.7%的低點,外線特別是三分線的失常是他整體命中率低迷的關鍵。另一方面,Olynyk也缺少在禁區裡取分的得分方式,近代長人必備的勾射上一季他只有8次出手,挑籃只有19次,缺少低位單打的變化,讓他在禁區裡的進攻居於劣勢。


暑假裡Olynyk在加拿大國家隊的表現讓塞爾提克的球迷網站為之瘋狂,特別是他做完假動作之後在人群裡花枝招展的亂舞,簡直如入無人之境。但回到了NBA,Olynyk假動作後的切入往往被防守者輕鬆的阻住去路,就算甩開防守者,要在NBA裡的禁區靠著不穩定的運球移動也幾乎是天方夜譚,幾場下來,Olynyk還是回到了原本的進攻模式。


但暑假裡Olynyk還是練成了新的投籃招式,模仿自Dirk Nowitzki的後仰單腳跳投,雖然動作比正版的動作更大、更慢,但靠著他七呎的身高也還算有模有樣。只是他的後仰撤步的動作還不夠熟練與穩定,影響了他的出手的穩定度,


進步幅度不如預期



Olynyk目前最大的問題就在相較於新人球季,他上季的進步幅度相當有限,出手越來越往三分線外移動,但投籃命中率卻沒有提升,進攻的招式也侷限在跳投一途,讓他的進攻威脅力隨著對手越熟悉他的習性而下降。防守上則受限於完全與NBA潮流背道而馳的翼展,七呎的Olynyk只有六呎九又四分之三寸的翼展,也就是說Olynyk雙手展開的長度跟六呎六吋的Jae Crowder是幾乎一模一樣,這讓他無論在阻攻與拼搶籃板上都居於劣勢,特別是拼搶籃板上實際的高度還不如小號的大前鋒,也讓他的防守在塞爾提克的長人裡處於後段班。


時間不等人,這個球季結束,Olynyk就將接續Jared Sullinger、Tyler Zeller面臨球隊提前續約與否的考量,如果以Sully的成績都無法獲得球隊青睞,目前看來路越走越窄的Olynyk就更讓人擔心,但,身為教練團與制服阻的心頭好,也許會有完全不同的待遇。


大前鋒 - 替補:Jonas Jerebko



▲ Jerebko在塞爾提克如魚得水 (Zimbio/ Gonzalo Arroyo Moreno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


上一季的明星賽後大爆發裡Jerebko可說是最大的受惠者,在活塞隊中幾乎沒有位置的他靠著轉入塞爾提克後的優異表現,從準備返回歐洲籃壇變身為兩年一千萬美金合約得主,雖然第二年的合約並非為保證合約,但比起一同入隊的Gigi Datome只能黯然返歐,Jerebko可說是逆轉了人生。


轉入塞爾提克大爆發



號稱「瑞典大鳥」的Jerebko上一季在塞爾提克的例行賽裡還真有點Larry Bird的準度,三分線外高達40.6%的命中率讓塞爾提克終於有了符合潮流的高砲塔,特別是他在對手距離至少四呎遠時的投籃機會有53.5%,雖然總命中率44.3%只略高於Olynyk的42.6%,但在三分線外卻有39.3%的把握度,讓他取代了Olynyk原本在板凳上的長人射手位置。



但Jerebko卻沒能將這股投籃的穩定度帶入季後賽,季後賽嚴密的防守明顯的影響了他的出手機會與穩定度,防守者遠在四呎外的投籃機會下降到了40%,面對LeBron James與Tristan Thompso的防守,Jerebko三分球更是四次出手全部落空,沒有當英雄的機會。



轉入塞爾提克後,除了外線投射外,Jerebko最搶眼的非防守莫屬。在活塞隊時期,Jerebko的DefRtg都在107-108打轉,上季在防守名師Stan Van Gundy入主下進步到了104,但轉隊到了塞爾提克後又降為95.7,本季例行賽更繼續下降到85.1。雖然體能條件並非頂尖,籃板與阻攻的數字也勉強算是中等,但他有六呎十吋、230磅的紮實身材,難能可貴的是同時具有長人少見的橫向移動能力,這讓他能夠同時防守禁區長人也可以外拉到側翼防守小前鋒。季後賽裡Jerebko外拉到三分線外對決LeBron James,是少數不被LBJ的交換運球所甩開的防守者,靠的就是他靈活的橫向移動能力,能夠第一時間跟上LBJ的腳步,卡住位置避免有一條龍上籃的機會。


分食小前鋒出場時間



▲ 六呎十吋的Jerebko切入相當有優勢 (Zimbio/ Gonzalo Arroyo Moreno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


新球季裡Jerebko依舊有相當多的時間擔任小前鋒的位置,但他在熱身賽與剛開季時的狀態並不理想,特別是精神上並不集中,彷彿還未從簽約的喜悅中走出,進攻也相當被動的在外線投射。第三戰對馬刺隊時Jerebko有了不同的表現,在高位拿球後積極的往禁區切入,利用身高的優勢取分,並將這股氣勢延升到第四戰。雖然目前的戰術潮流是將有外線、能防守的球員移動到四號位置打小球,但對塞爾提克而言,Jerebko具有機動性,讓他在小前鋒位置上出賽,不僅是塞爾提克少數能夠取得身高優勢的位置,也不會拖慢球隊整體的速度,在對手小前鋒身材較高大時是一枚防守活棋,而在對手小前鋒體型不足時更是進攻打點的機會。


但另一方面,如果出現相反狀況,反而會讓Jerebko陷入防守的危機。例如第二戰對上暴龍隊,塞爾提克就出現讓Marcus Smart去守DeMarre Carroll,卻讓Jerebko去防守Terrence Ross的離譜防守分派,這讓Carroll可以毫無顧忌的在Smart頭上投籃,而即使Jerebko連連在外線被靈活的Ross給戲耍,塞爾提克的教練團與場上的球員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想到要做防守對位的調整。在防守對位上,塞爾提克這個球季對臨場變化的反應一直非常的遲鈍,即使連續被對手攻破防線也無法即時的調整,是非常大的防守缺失。


從上季的表現不難看出Jerebko是個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熱機的球員,且可以在短時間裡在攻守兩端做出貢獻,隨著他在場上的專注力與機極度逐漸回升,如果能夠穩定的在兩個前鋒位置替補出賽,將有助於提高塞爾提克在場上的高度,這也是塞爾提克少數能夠取得身材優勢的位置。


大前鋒 - 替補:Jordan Mickey



▲ Mickey的阻功能力最為搶眼 (Zimbio/ Jared Wickerham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


作為第三輪第33順位的菜鳥,Jordan Mickey在暑假有了出人意料之外的表現。在夏季聯盟的八場比賽裡平均繳出12.2分、7.9籃板與2.4次阻攻,一場比一場加溫的表現讓他成為塞爾提克在夏季聯盟裡最受矚目的球員,也讓他取得有利的議價位置,幾經折衝,才打消了簽一年非保證短約的念頭,簽下一紙四年五百萬美金的史上最肥菜鳥合約,其中前兩年為保證約。


對一般的菜鳥而言,如果在夏季聯盟裡有如此的優異成績,特別是長人,簽短約是高風險但高報酬的運作模式,因為開季至少會是禁區的替補人選。但對Mickey而言,或者,該說這個球季落腳在塞爾提克的菜鳥而言,短約恐怕是最可能弄巧成拙的選項。


冷板凳上的阻攻王



儘管Mickey在熱身賽還是有搶眼的表現,只出賽不到10分鐘就有5.7分、3.0籃板與1.1阻攻的成績,特別是出賽不到十分鐘,Mickey的阻攻成績居然就已經還領先全隊,如果換算成36分鐘是恐怖的21.1、11.1籃板與4.2次阻攻,而且他在夏季聯盟與熱身賽分別有52.6%與56.3%的命中率,可說是相當穩健的禁區球員。但問題就出在連練兵的熱身賽裡Mickey都只有不到十分鐘的出賽機會,果不其然,到了例行賽開打,Mickey只有第一場取代意外受傷的R.J. Hunter,其餘時間都是列名於戰力外名單之列,而開幕戰與第五戰大勝巫師的垃圾時間也只各打了兩分鐘與三分鐘。


如果Mickey真的只簽下一年短約,在連出場都沒有空間下也只能到發展聯盟去肆虐,這對他的下一張合約並沒有太多的幫助。


熱身賽裡Mickey還是維持與暑假相類似的特質,相當有效率的籃板手,特別是在進攻籃板端總能夠適時的出現在對的位置。防守上依舊是處裡面框進攻者時優於背對籃框,當對手的後衛企圖侵入禁區時很容易就被擅長抓時間差的Mickey用七呎三吋的翼展給搧了出來,這些特質依然沒變。


但同樣的,他的缺點也仍然持續出現在球場上,例如他依然有職業等級的低位轉身速度,但轉身後的彈性與爆發性則都還留在大學籃壇,缺乏垂直彈跳能力是進攻時的罩門,這問題在跟隊友空中接力卻直接被籃框給封阻清楚的呈現。體能問題是幾乎無解的習題,目前的Mickey能夠琢磨的點在於加強身體的對抗性,特別是針對防守背框球員上,以及遇到目前潮流的小四號球員時如何避免被投籃假動作給騙起,甚至形成犯規。


等待表現的契機


對Mickey這樣的年輕長人,需要的是實際出賽來填補經驗上的缺口,但目前塞爾提克的禁區陣容不但擁擠,且教練團將大部分的戰術集中在後場上,禁區球員上場的時間既短也缺乏表現的空間,並不是一個對長人太有利的戰術體系。缺乏外線投射能力的Mickey在戰術上缺乏成為擋人後外拉的外線射手,進攻的戰術上主要以擋人後的空手切入為主,但大多數時候,Jordan Mickey還是以他優異的進攻籃板做為自力救濟取分的方式。


在相當微小的數據量下,Mickey的效率相當驚人,同時沒有禁區新人常見的盲目犯規問題,是個非常聰明的防守球員,只是就目前塞爾提克禁區壅擠而總教練又無法控制出場人數下,讓球隊的交易需求逐漸的累積,當異動出現時,也許會是Jordan Mickey有出頭機會的時刻。


但在此之前,Mickey得要在練習與短暫的上場時間裡累積自己的資本才行。









 


塞爾提克2015-16 Preview <九> 有名無實的先發中鋒












▲ 防守成了壓垮Zeller的稻草

(Zimbio/


Gonzalo Arroyo Moreno/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







中鋒 - 先發:Tyler Zeller




中鋒是塞爾提克最尷尬的位置,因為塞爾提克的禁區雖然在暑假裡做了補強,但全隊依然只有一位真正的中鋒球員Tyler Zeller,其餘的球員不只是身高不足七呎,連最適合他們的打法都屬於大前鋒,但在塞爾提克裡卻得要被排上中鋒的位置,而也由於Amir Johnson與Jared Sullinger兩人是所有禁區球員中對抗性與移動力最好的兩位,因此在場上兩個天生的大前鋒也都被迫扛起中鋒的工作。


這個球季塞爾提克有兩位2012年選秀梯隊的球員面臨是否提前換約與否的考驗,分別是中鋒Zeller與大前鋒Sullinger。不像Sullinger在暑假裡因為體重問題鬧得雞飛狗跳,Zeller維持一貫的不反光特色沒有引起太多注意,但當提及續約時,普遍認為七呎又擅長擋切的他會是比較有機會獲得提前續約的可能人選,畢竟上季打滿82場例行賽與4場季後賽的Zeller生涯三年都出賽至少70場,績效雖非頂尖但卻十分紮實,在這個薪水大幅噴發的年代,能夠及早訂下Zeller是比較穩當的選擇。






噩夢的開季演出




熱身賽裡Zeller保持一貫的水準,開季先發幾乎沒有太多疑慮,但一切卻在開季後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開季前五場比賽裡,Zeller只有平均4.6分、1.0籃板與0.2阻攻的成績,與他生涯平均8.0分、5.1籃板與0.7阻攻的成績相去甚遠,當然就更別提上一季10.2分、5.7籃板與0.6籃板的生涯最佳成績。塞爾提克的先發五人攻守俱差,Zeller與David Lee組成的禁區績效不彰,成了球隊開季戰績一蹋糊塗的代罪羔羊。


一開始是Zeller在開幕戰裡慘遭新秀Jahlil Okafor肆虐,只上場兩回共10分39秒就被總教練Brad Stevens丟入狗籠,第二戰面對暴龍隊也只打了16分鐘,但沒有抓下任何一個籃板,到了第三戰對上整體戰力更為堅強的馬刺隊,Zeller更只打了6分鐘,就再也沒有上場的機會。在媒體一片質疑先發陣容的聲浪下,Zeller自然而然的在第四戰起就被換下先發陣容,第五戰更是到最後垃圾時間才上場陪菜鳥練兵。


一切乍看之下都是順理成章,守不住也攻不下的Zeller為了球隊先發禁區的失能而負起責任,將時間交給其他更能發揮的球員上場,但如果仔細觀察球賽,會發現並非如此。開幕戰裡塞爾提克用輕量型的Zeller去防守重磅級的Okafor,而把地板型的David Lee拿來對付削瘦的Nerlens Noel,理由不難理解,教練團打算用防守比較好的Zeller來面對Okafor,而過往防守記錄不佳的David Lee可以減輕壓力來面對Noel。但實戰裡,七六人隊讓Okafor在高位接球後往內線強勢移動,靠著速度與力量,對抗力差的Zeller根本毫無招架之力,而另一邊,David Lee卻以重量箝制住Noel。前面討論小前鋒與大前鋒時都提過塞爾提克本季防守的對位不知變通的問題嚴重,先發的六分鐘裡塞爾提克同樣沒有考慮過交換防守的可能性,第二節Zeller與David Lee在一同上場時也維持同樣的防守配對,結局並沒有任何改變。











▲ Zeller的防守對位問題本季浮現

(Zimbio/

Jason Miller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



如果回想上一季的使用模式,類似Okafor這樣重達275磅的中鋒會由身高較矮但對抗性較強的Sullinger或是Brandon Bass來負責防守,讓Zeller或是Kelly Olynyk上火線的機會微乎其微。也許David Lee也不能守住Okafor,但完全沒有考慮過兩人換防,或是在第二次登場時更換禁區搭檔,等於是讓Zeller去完成遠超出他能力範圍的任務,而落後時又以懲罰的方式讓他坐冷板凳,並不是一個好的調度。


第二戰的暴龍隊進攻相當流暢,雖然暴龍隊禁區先發只合力攻下15分,但塞爾提克的禁區雙人組卻成了眾矢之的,更準確的說,應該是攻下10分的Zeller成了防守的罪人。除了一個籃板都沒抓下來外,暴龍隊的球員頻頻攻入禁區輕鬆上籃,而負責保護禁區的Zeller就成了首要戰犯。但如果觀察比賽,會發現塞爾提克的防守問題出在外線的防守被暴龍隊突破,迫使移動力較佳也較熟悉防守系統的Zeller必須輪轉到外圍做協防,因此他的防守者出現空擋或是有禁區第二波攻擊的機會,而塞爾提克卻沒有其他球員能夠再做補防,但由於Zeller已經失去防守位置,不管是回身做補防或是無人防守都讓來回奔波的Zeller看來更加狼狽。






Zeller的反常演出問題在哪裡?













▲ Zeller是塞爾提克最佳P&R執行者

(Zimbio/


Al Bello/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



就比賽而言,Zeller依舊是過去那個上了場就拼盡一切的藍領風格,而身為先發中鋒,卻在開幕賽中坐冷板凳,每場連出賽20分鐘都不可得,更成了球隊防守不佳的代罪羔羊,打到第四戰,甚至失去了信心。但Zeller的表現真的有比過去更差?










從上表可以發現Zeller在得分、阻攻、助攻的表現上如果換算成36分鐘為基準,跟上個球季其實相差無幾,但籃板(4.3個)與投籃命中率(45%)卻明顯的下滑。而如果將前五場比賽區分為Zeller打得極差的前兩戰,跟Zeller遭到冷凍的後三戰,卻會發現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前兩戰裡Zeller的進攻相當有效率,他的命中率五成約略等於生涯的水準,得分則還遠優於上個球季,籃板則是徹底的崩盤。但後三戰裡,他的命中率大跌,如果扣除大勝巫師隊的比賽,更是四投進墨。此外他的罰球命中率也大幅下滑,在對溜馬隊的比賽裡Zeller更連輕鬆的挑籃都有問題,而他前兩戰被詬病的籃板卻在短短的出賽時間裡恢復了該有的正常頻率。










如果我們從進階數據來觀察,狀況其實更為明顯。前兩戰的Zeller的防守(DefRtg:124)是出乎異常的糟,而後三場則是反常的好(DefRtg:87.5),但更讓人憂心的是他的進攻在後三場幾乎是跌入萬丈深淵(OffRtg:60.7),因此即使他的防守與籃板恢復了原本的水準,但他的NetRtg卻是-26.9。


實際上,Zeller前兩戰是因為防守對位問題而守不住,而後三戰卻可能是因為信心崩盤而攻不下。防守對位的問題好解決,但如果搞垮了球員的心理防線,那才真是得不償失。










但,Zeller的進攻問題出在哪呢?如果從出手的位置來分析,會發現Zeller的平均出手距離從過去兩季約在六呎上下大幅加倍到十二呎,如果再細看每個區間的出手比率,十六呎到三分線前的出手比率增加到了出手次數的三成,但命中率卻從過去一向穩健的四成五以上直線下滑到了只有三分之一的命中率,成了他命中率下跌的真正元兇。


他的籃下投籃命中率維持水準,這還是第三、四仗連續放槍之後的結果。










上個球季Zeller出手命中340球,其中269球來自隊友助攻,助攻比率為79.1%。這269球中有103球來自上季的先發小前鋒Evan Turner,比率為38.3%最高,其次則是前主控Rajon Rondo的34球,比重為12.6%,兩人合計占了一半的助攻數字,接下來則是本季的主控Marcus Smart的31次,比重為11.5%。這季打了五場共42分鐘,Zeller與Turner只配合了6分29秒,在最擅長與Zeller搭配高位擋切的Rondo離隊,而Turner又被移往替補且相當長的時間必須與Isaiah Thomas爭奪控球權下,Zeller這季的進攻打得自然更為辛苦,而少了Zeller的高效率擋切,塞爾提克的禁區進攻也更不容易,成了惡性循環。


還記得早前在分析Avery Bradley的出手來源問題嗎?Zeller其實也同樣是陣容調整後的受害者。也許,Zeller要為自己這個球季的低迷負起責任,但,塞爾提克沒有將他擺在一個有機會成功的位置恐怕也難辭其咎。要培養一個有績效的長人並不容易,但要摧毀一個球員的信心,卻是易如反掌。



 




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塞爾提克2015-16 Preview <八> 替補大前鋒

  



▲ Olynyk是塞爾提克球團重點栽培長人 (Zimbio/ Maddie Meyer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


大前鋒 - 替補:Kelly Olynyk


連續兩個球季,Olynyk都是塞爾提克長人裡最早確定進入輪替陣容的一位,差別在於上一季熱身賽才開打,Olynyk就先在先發中鋒上打卡劃位,而這一季則是成為預定的四人輪替名單之中。只不過Olynyk雖然上一季在前十一戰裡有平均12.9分、5.9籃板的成績,同時有46.7%的三分球與56.7%的總命中率,但最後還是因為無法防守住對手的中鋒而被傳統型中鋒的Tyler Zeller所取代。轉任替補後,Olynyk在12月12日起連續的九場比賽得分達二位數,其中寫下他單場新高的30分,這段期間有16.1分、5.9籃板,三分球命中率雖然下降到34.5%但總投籃命中率依舊有55.9%,是替補的重要進攻火力。


但Olynyk在1月22日扭傷腳踝後球季出現了逆轉,在此之前,Olynyk出賽40場平均有11.1分、5.4籃板,最重要的是他在三分線外有35.3%的命中率,總投籃命中率更有50.6%的高水準。但休養了18場後,Olynyk回到場上只有8.8分、3.6籃板的成績,三分外線投射降至34.2%,總命中率更是跌到41.8%,讓他逐漸在塞爾提克的長人輪替陣容中居落後地位。



▲ 外線投射是Olynyk的主要武器 (Zimbio/ Christian Petersen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


新球季裡Olynyk的跌落幅度似乎來得更快也更深,原本被列入主要四人輪替的他除了開幕賽因為禁賽而缺席外,接下來兩戰只分別出賽了16、13與10分鐘,在五名長人裡只勝過被打入冷宮的先發中鋒Zeller。即使David Lee與Zeller雙雙被換下先發陣容,但升上先發的卻是原本的第一替補Johnson與輪替名單之外的Sullinger,Olynyk出賽三場出手十次只中一的三分球更是雪上加霜。


沒法穩定投進外線,讓Olynyk在場上的價值快速滑落。


外線出手比率攀升與假投毛病



過去兩季,Olynyk的三分出手比重持續增加,菜鳥球季在100次的進攻裡平均出手4.2次三分球,上個球季增加至6.2次,本季的前四場更大增至10.5次。如果以出手占比做衡量,則分別是22.2%、32.5%與52.1%,越來越依靠外線投籃的趨勢相當明顯。


對熟悉塞爾提克的球迷而言,Olynyk接球後先來個假動作的習性應該是見怪不怪,幾乎已經快到了他本能反應的地步,卻也成為他進攻最大的罩門。因為不管撲過來防守的是對手的長人或矮將,Olynyk就是習慣先來個瞄準籃框的假動作再收球準備進攻,但這也讓他錯失很多原本應該果決出手的投籃機會,撲過來的後衛即使拼勁全力,也很難真正阻擋七呎高的Olynyk出手,這可以說是個標準的多餘動作。


在投籃上不果決,而在假投後原本該有的真切上Olynyk也顯得不夠明快,往往投籃假動作結束後收球再一個猶豫,也失去了破壞防守者平衡後能夠切入禁區的那關鍵一秒,當對手穩住重心,就變成Olynyk陷入進退維谷的窘境,往往只能以倉促的外線出手做結尾,但這樣的出手與接球後第一瞬間果斷的出手,命中率的差別有如雲泥。




如果比對Olynyk投籃時的運球次數與持球時間,不難發現他的假投之後泰半也是假切,大部分的時候還是以投籃做收,這個假投的習性不但讓Olynky左右皆空,也破壞了他的投籃穩定性。基本上,Olynyk的投籃有相當高的比率是無人防手的狀態,上一季有55.9%的比率是在防守者離他至少四呎遠,本季的比重更高達61.1%,可說是塞爾提克戰術下的受惠者,但上季他在三分線外只有33.9%的命中率,如果他的投籃命中率能夠更穩定,將會對塞爾提克的外線大有助益。


進攻招式貧乏



▲  2014-15



▲   2015-16

從上面兩個表格可以看出,Olynyk的進攻招式相當貧乏,且幾乎都集中在Jump Shot與Layup兩項,上一季Jump Shot與Layup就占了總出手的73.86%,這一季更大幅往Jump Shot傾斜,比例高達61.1%,但出手11次只進了1球,即使在對巫師隊裡投五進三,將命中率由9%往上提升,但也只有26.7%的低點,外線特別是三分線的失常是他整體命中率低迷的關鍵。另一方面,Olynyk也缺少在禁區裡取分的得分方式,近代長人必備的勾射上一季他只有8次出手,挑籃只有19次,缺少低位單打的變化,讓他在禁區裡的進攻居於劣勢。


暑假裡Olynyk在加拿大國家隊的表現讓塞爾提克的球迷網站為之瘋狂,特別是他做完假動作之後在人群裡花枝招展的亂舞,簡直如入無人之境。但回到了NBA,Olynyk假動作後的切入往往被防守者輕鬆的阻住去路,就算甩開防守者,要在NBA裡的禁區靠著不穩定的運球移動也幾乎是天方夜譚,幾場下來,Olynyk還是回到了原本的進攻模式。


但暑假裡Olynyk還是練成了新的投籃招式,模仿自Dirk Nowitzki的後仰單腳跳投,雖然動作比正版的動作更大、更慢,但靠著他七呎的身高也還算有模有樣。只是他的後仰撤步的動作還不夠熟練與穩定,影響了他的出手的穩定度,


進步幅度不如預期



Olynyk目前最大的問題就在相較於新人球季,他上季的進步幅度相當有限,出手越來越往三分線外移動,但投籃命中率卻沒有提升,進攻的招式也侷限在跳投一途,讓他的進攻威脅力隨著對手越熟悉他的習性而下降。防守上則受限於完全與NBA潮流背道而馳的翼展,七呎的Olynyk只有六呎九又四分之三寸的翼展,也就是說Olynyk雙手展開的長度跟六呎六吋的Jae Crowder是幾乎一模一樣,這讓他無論在阻攻與拼搶籃板上都居於劣勢,特別是拼搶籃板上實際的高度還不如小號的大前鋒,也讓他的防守在塞爾提克的長人裡處於後段班。


時間不等人,這個球季結束,Olynyk就將接續Jared Sullinger、Tyler Zeller面臨球隊提前續約與否的考量,如果以Sully的成績都無法獲得球隊青睞,目前看來路越走越窄的Olynyk就更讓人擔心,但,身為教練團與制服阻的心頭好,也許會有完全不同的待遇。


大前鋒 - 替補:Jonas Jerebko



▲ Jerebko在塞爾提克如魚得水 (Zimbio/ Gonzalo Arroyo Moreno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


上一季的明星賽後大爆發裡Jerebko可說是最大的受惠者,在活塞隊中幾乎沒有位置的他靠著轉入塞爾提克後的優異表現,從準備返回歐洲籃壇變身為兩年一千萬美金合約得主,雖然第二年的合約並非為保證合約,但比起一同入隊的Gigi Datome只能黯然返歐,Jerebko可說是逆轉了人生。


轉入塞爾提克大爆發



號稱「瑞典大鳥」的Jerebko上一季在塞爾提克的例行賽裡還真有點Larry Bird的準度,三分線外高達40.6%的命中率讓塞爾提克終於有了符合潮流的高砲塔,特別是他在對手距離至少四呎遠時的投籃機會有53.5%,雖然總命中率44.3%只略高於Olynyk的42.6%,但在三分線外卻有39.3%的把握度,讓他取代了Olynyk原本在板凳上的長人射手位置。



但Jerebko卻沒能將這股投籃的穩定度帶入季後賽,季後賽嚴密的防守明顯的影響了他的出手機會與穩定度,防守者遠在四呎外的投籃機會下降到了40%,面對LeBron James與Tristan Thompso的防守,Jerebko三分球更是四次出手全部落空,沒有當英雄的機會。



轉入塞爾提克後,除了外線投射外,Jerebko最搶眼的非防守莫屬。在活塞隊時期,Jerebko的DefRtg都在107-108打轉,上季在防守名師Stan Van Gundy入主下進步到了104,但轉隊到了塞爾提克後又降為95.7,本季例行賽更繼續下降到85.1。雖然體能條件並非頂尖,籃板與阻攻的數字也勉強算是中等,但他有六呎十吋、230磅的紮實身材,難能可貴的是同時具有長人少見的橫向移動能力,這讓他能夠同時防守禁區長人也可以外拉到側翼防守小前鋒。季後賽裡Jerebko外拉到三分線外對決LeBron James,是少數不被LBJ的交換運球所甩開的防守者,靠的就是他靈活的橫向移動能力,能夠第一時間跟上LBJ的腳步,卡住位置避免有一條龍上籃的機會。


分食小前鋒出場時間



▲ 六呎十吋的Jerebko切入相當有優勢 (Zimbio/ Gonzalo Arroyo Moreno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


新球季裡Jerebko依舊有相當多的時間擔任小前鋒的位置,但他在熱身賽與剛開季時的狀態並不理想,特別是精神上並不集中,彷彿還未從簽約的喜悅中走出,進攻也相當被動的在外線投射。第三戰對馬刺隊時Jerebko有了不同的表現,在高位拿球後積極的往禁區切入,利用身高的優勢取分,並將這股氣勢延升到第四戰。雖然目前的戰術潮流是將有外線、能防守的球員移動到四號位置打小球,但對塞爾提克而言,Jerebko具有機動性,讓他在小前鋒位置上出賽,不僅是塞爾提克少數能夠取得身高優勢的位置,也不會拖慢球隊整體的速度,在對手小前鋒身材較高大時是一枚防守活棋,而在對手小前鋒體型不足時更是進攻打點的機會。


但另一方面,如果出現相反狀況,反而會讓Jerebko陷入防守的危機。例如第二戰對上暴龍隊,塞爾提克就出現讓Marcus Smart去守DeMarre Carroll,卻讓Jerebko去防守Terrence Ross的離譜防守分派,這讓Carroll可以毫無顧忌的在Smart頭上投籃,而即使Jerebko連連在外線被靈活的Ross給戲耍,塞爾提克的教練團與場上的球員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想到要做防守對位的調整。在防守對位上,塞爾提克這個球季對臨場變化的反應一直非常的遲鈍,即使連續被對手攻破防線也無法即時的調整,是非常大的防守缺失。


從上季的表現不難看出Jerebko是個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熱機的球員,且可以在短時間裡在攻守兩端做出貢獻,隨著他在場上的專注力與機極度逐漸回升,如果能夠穩定的在兩個前鋒位置替補出賽,將有助於提高塞爾提克在場上的高度,這也是塞爾提克少數能夠取得身材優勢的位置。


大前鋒 - 替補:Jordan Mickey



▲ Mickey的阻功能力最為搶眼 (Zimbio/ Jared Wickerham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


作為第三輪第33順位的菜鳥,Jordan Mickey在暑假有了出人意料之外的表現。在夏季聯盟的八場比賽裡平均繳出12.2分、7.9籃板與2.4次阻攻,一場比一場加溫的表現讓他成為塞爾提克在夏季聯盟裡最受矚目的球員,也讓他取得有利的議價位置,幾經折衝,才打消了簽一年非保證短約的念頭,簽下一紙四年五百萬美金的史上最肥菜鳥合約,其中前兩年為保證約。


對一般的菜鳥而言,如果在夏季聯盟裡有如此的優異成績,特別是長人,簽短約是高風險但高報酬的運作模式,因為開季至少會是禁區的替補人選。但對Mickey而言,或者,該說這個球季落腳在塞爾提克的菜鳥而言,短約恐怕是最可能弄巧成拙的選項。


冷板凳上的阻攻王



儘管Mickey在熱身賽還是有搶眼的表現,只出賽不到10分鐘就有5.7分、3.0籃板與1.1阻攻的成績,特別是出賽不到十分鐘,Mickey的阻攻成績居然就已經還領先全隊,如果換算成36分鐘是恐怖的21.1、11.1籃板與4.2次阻攻,而且他在夏季聯盟與熱身賽分別有52.6%與56.3%的命中率,可說是相當穩健的禁區球員。但問題就出在連練兵的熱身賽裡Mickey都只有不到十分鐘的出賽機會,果不其然,到了例行賽開打,Mickey只有第一場取代意外受傷的R.J. Hunter,其餘時間都是列名於戰力外名單之列,而開幕戰與第五戰大勝巫師的垃圾時間也只各打了兩分鐘與三分鐘。


如果Mickey真的只簽下一年短約,在連出場都沒有空間下也只能到發展聯盟去肆虐,這對他的下一張合約並沒有太多的幫助。


熱身賽裡Mickey還是維持與暑假相類似的特質,相當有效率的籃板手,特別是在進攻籃板端總能夠適時的出現在對的位置。防守上依舊是處裡面框進攻者時優於背對籃框,當對手的後衛企圖侵入禁區時很容易就被擅長抓時間差的Mickey用七呎三吋的翼展給搧了出來,這些特質依然沒變。


但同樣的,他的缺點也仍然持續出現在球場上,例如他依然有職業等級的低位轉身速度,但轉身後的彈性與爆發性則都還留在大學籃壇,缺乏垂直彈跳能力是進攻時的罩門,這問題在跟隊友空中接力卻直接被籃框給封阻清楚的呈現。體能問題是幾乎無解的習題,目前的Mickey能夠琢磨的點在於加強身體的對抗性,特別是針對防守背框球員上,以及遇到目前潮流的小四號球員時如何避免被投籃假動作給騙起,甚至形成犯規。


等待表現的契機


對Mickey這樣的年輕長人,需要的是實際出賽來填補經驗上的缺口,但目前塞爾提克的禁區陣容不但擁擠,且教練團將大部分的戰術集中在後場上,禁區球員上場的時間既短也缺乏表現的空間,並不是一個對長人太有利的戰術體系。缺乏外線投射能力的Mickey在戰術上缺乏成為擋人後外拉的外線射手,進攻的戰術上主要以擋人後的空手切入為主,但大多數時候,Jordan Mickey還是以他優異的進攻籃板做為自力救濟取分的方式。


在相當微小的數據量下,Mickey的效率相當驚人,同時沒有禁區新人常見的盲目犯規問題,是個非常聰明的防守球員,只是就目前塞爾提克禁區壅擠而總教練又無法控制出場人數下,讓球隊的交易需求逐漸的累積,當異動出現時,也許會是Jordan Mickey有出頭機會的時刻。


但在此之前,Mickey得要在練習與短暫的上場時間裡累積自己的資本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