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紅襪隨筆> 信選球得重生 - 瑞迪克(Josh Reddick)站穩紅襪隊右外野先發

原本球季前大家都預期紅襪隊的外野在克勞佛(Carl Carwford)加盟後左外野將大幅進步,原本球季前大家也預期紅襪隊的右外野將跟過去幾年一樣無趣、乏味,因為過去那麼多年以來,祖魯(J.D. Drew)總能夠繳出一張2成8上下的打擊率,同時有接近四成的上壘率成績單,僅管防守不屬於金手套等級,但也在聯盟平均水準之上,關鍵時刻也會有意想不到的美技演出。雖然上個球季祖魯的數據下滑,但面對合約年,祖魯的表現也應該不至於太差。


但出乎意料的克勞佛再轉隊後打出職業生涯迄今最糟的一個球季,還因此而進了傷兵名單一趟,而祖魯在球季開始的頭一個月果然按表演出,2成69的打擊率與3成8的上壘率,在一片慘澹的紅襪打線中堪稱是中流砥柱。但祖魯的低潮卻在第二個月開始,打擊率一路下滑到2成19的低點,上壘率也因此下滑到3成17,對紅襪隊而言,不能上壘就失去了祖魯對球隊最大的意義。過去三個球季都能替球隊敲出約20支全壘打的他這個球季長打能力也明顯下滑,不僅全壘打僅出現一支,連二壘打都只有六支,不能上壘也不能揮出長打,儘管總教練法蘭克那(Terry Francona)一直已有耐心聞名,但最後球隊還是得要為了球季也為了未來做出調整。


紅襪隊的小聯盟今年諸事不順,去年表現優異的凱里許(Ryan Kalish)肩傷進了傷兵名單,同樣備受期待的古巴外野手李列納斯(JC Linares)也因為受傷球季報銷,讓紅襪隊在大聯盟告急下只有原本名列農場外野首號新秀,但上個球季被納瓦(Daniel Nava)、凱里許給先後超車的瑞迪克(Josh Reddick)可用。


兩年前初上大聯盟時在27場裡敲出兩支全壘打,雖然因為開高走低而只有1成69的打擊率,但長打能力獲得了肯定。上個球季成為農場的優先選擇,但瑞迪克卻沒能掌握大聯盟外野手先後受傷的機會,不重視選球的他在大聯盟裡吞下15次三振同時只ㄠ到了一次保送,打擊率也僅有1成94。紅襪隊外野需才孔急,在小聯盟系統推薦下,納瓦升上了大聯盟,首球轟出滿貫砲下成了紅襪隊的外野固定人選,下半球季則換成了凱里許發揮,瑞迪克從原本的第一順位一路下滑,到了春訓更成了紅襪隊農場外野的第四順位,連李列納斯受到的矚目都多過瑞迪克。


上個球季體會了球場冷暖,身價直落的瑞迪克因為競爭對手受傷終於有了出賽機會,而這次,瑞迪克沒有讓機會溜走。


由於替補的兩個外野手卡麥隆(Mike Cameron)與麥當勞(Darnell McDonald)的績效欠佳,瑞迪克在五月被叫上大聯盟。第一場比賽面對老虎隊,擔任先發右外野的他就在五次打數裡敲出三支安打帶有三分打點,還有一次的盜壘成功。這趟大聯盟之旅之有五場的機會,瑞迪克在13個打數敲出5支安打(3成85)同時有4分打點,雖然短暫的打擊表現亮眼,但瑞迪克還是被送回了3A。直到克勞佛進入傷兵名單,瑞迪克才再次獲得升上大聯盟的機會,在外野三個位置游走。歸隊後的五場比賽中,瑞迪克在10個打數裡同樣敲出了5支安打,同時二壘、三壘打各一,火熱的手感終於讓它有了穩定的先發機會。從五月第一次回到大聯盟至六月底,瑞迪克獲得14場出賽機會,其中有9場先發,打擊率4成44,同時長打不斷,二壘打(3)、三壘打(2)、全壘打(1),讓他的長打率有0.722,攻擊指數更來到1.198,優異的表現讓地方媒體開始報導起這個春訓時評價降到低點的農場外野手。


瑞迪克最大的改變,在於打擊觀念的修正,過去憑著優異的天賦,瑞迪克並不在意選球,儘管這已經深植在紅襪農場每個教練與球探心中,但瑞迪克可不甩這套。如果細看瑞迪克在小聯盟的表現,可以發現瑞迪克的被三振率偏高,而四壞比率則逐年下降。上到大聯盟的前兩個球季,瑞迪克被三振了32次卻只有3次保送,即使在3A,他的三振四壞比也遠低於聯盟水準,不選球的打法在新秀與老鳥夾雜的小聯盟還可以繳出不錯的成績,但上了大聯盟,不選球顯然成了瑞迪克站穩大聯盟最大的障礙。


儘管春訓時的成績並不耀眼,但紅襪隊的教練們卻逐漸感受到到瑞迪克的轉變,原本對選球不屑一顧的他居然開始跟教練們討論起選球來。球季開打,瑞迪克的表現遠較凱里許與李列納斯優異,但最明顯的改變,還是在選球上。瑞迪克在紅襪3A出賽了52場比賽,在191個打數裡被三振了39次但也獲得了33次的四死球機會,幾乎追平了自己2009年在單季的最高38次紀錄,那年瑞迪克在2A有3成52的上壘率,也讓他獲得了首次登上大聯盟的機會。有趣的是瑞迪克在五月中升上大聯盟前打擊陷入的低潮,但他的選球表現依舊搶眼,19次三振配上14次的保送,上壘率3成30。六月初被降回小聯盟後,他的打擊手感更冷,在被招回大聯盟前,六月在3A的打擊率只有1成15,但他在8場比賽裡被三振了6次卻選到了7次保送,這讓他還有單月2成78的上壘率,這讓人發現這個球季的瑞迪克跟過去有了極大的轉變。


瑞迪克能被招回大聯盟與農場裡其他競爭對手都受傷有關,但他一穿回大聯盟球衣就手感發燙的表現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更重要的是他的表現讓紅襪隊放棄在自由球員市場找尋外野手的念頭,決定放手讓瑞迪克打完球季。


在六月回到大聯盟後,瑞迪克最長的無安打只停留在連續三場,這讓他的表現一直維持在高檔,也讓總教練法蘭克納得要在克勞佛歸隊之後繼續想辦法讓瑞迪克給留在場上。從六月十九日克勞佛進傷兵名單直到七月十八歸隊期間,瑞迪克出賽了22場比賽,其中15場為先發,在62個打數裡瑞迪克敲出21支安打,其中有4支全壘打、4支二壘打與3支三壘打,打擊率是夠水準的3成39,但更重要的是在這段期間裡瑞迪克選到了8次四死球,而被三振了12次,這讓瑞狄克的上壘率高達4成03,攻擊指數為1.096,耀眼的成績讓克勞佛的受傷傷害減至最低,甚至讓人忘了克勞佛的存在。在克勞佛準備離開傷兵名單之前,紅襪隊媒體吹起了替瑞迪克找位置的旋風,而幾乎所有的目標都指向打擊陷入空前低潮的右外野手祖魯。


儘管有耐心的總教練法蘭克納一直提供祖魯表現的機會,但低迷的成績讓老前輩不得不讓位給瑞迪克。接替祖魯之後直到八月初,瑞迪克在16場比賽中先發13場,55個打數裡敲出18支安打,打擊率依舊是夠水準的3成27,但他被三振了13次卻只有3次保送,讓他這段期間的上壘率降到3成56。


瑞迪克選球的轉變在統計數字上有相當明顯的變化。這個球季他追打壞球的比率由上個球季的33.1%降低到26.2%,而即使被引誘出棒,瑞迪克擊中球的比率也由上個球季的60.0%提升到67.5%,這讓他第一球成為好球的比率由上個球季的74.6%大幅下降到54.0%。這些數據最後展現在實戰中,就是瑞迪克減少追打壞球,增加每一個打席的纏鬥力,同時避免自己一站上打擊區就居於球數落後的劣勢局面。


截至目前為止,瑞迪克在130個打數(43場比賽)中繳出了3成38的打擊率,上壘率3成84,攻擊指數0.953,有5發全壘打與22分打點。這樣優異的表現,讓瑞迪克在論資排輩的紅襪打線裡扮演後段棒次的伏擊手,也是克勞佛與祖魯陷入低潮時紅襪隊的及時雨。但七月下旬瑞迪克站穩先發之後三振比率攀升,而打擊率下滑,這個球季迄今展現的選球能力能否維持到球季結束是接下來幾週值得觀察的一環。


當洋基隊造訪紅襪隊,兩隊的戰績在經過大半球季後又回到原點。當柯隆(Bartolo Colon)讓紅襪打線一籌莫展時,瑞迪克敲出了兩支安打,展現了極佳的纏鬥能力,最後一個打席雖然慘遭三振,但他也展現了比過去更好的選球能力與耐性,這些與過去的瑞迪克相比,都是非常明顯的變化。


如果未來有小聯盟球員不買選球的帳,也許紅襪隊教練能夠拿瑞迪克來當最佳的正面教材。


 


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紅襪隨筆> 貝達德(Erik Bedard)轉隊紅襪,蔣智賢三方交易轉戰水手

不能否認,情感上我比較喜歡哈登(Rich Harden)交易,不是因為哈登比貝達德(Erik Bedard)來得好,在除了紅襪高層看得到兩者的健康報告外,對局外人而言,哈登與貝達德在風險上是不相上下。我喜歡哈登交易的原因是安德森(Lars Anderson),我總覺得在弄來A-Gon之後,紅襪隊得要替安德森找個更好的去處。運動家的先發一壘手巴頓(Daric Barton)打了將近七十場還沒有轟出全壘打,過去四年優異的上壘率這個球季在打擊率只有2成12拖累下也變得慘不忍睹,替補一壘手傑克森(Conor Jackson)在一壘的打擊表現雖然比巴頓要好,但離聯盟一壘手該有的水準依舊遙遠。


在運動家3A同樣沒有一壘手人才下,曾經是紅襪隊小聯盟最佳強打者的安德森是有發揮的機會。這個球季安德森儘管打擊率只有2成59,但主要是在六月份陷入低潮打擊率僅1成94,其他月份都很穩定的有2成8的打擊率,明星賽後的17場比賽中,安德森更有2成95的打擊率,同時有3發全壘打,攻擊指數0.952,手氣正旺。


但最終,安德森還是因為哈登的交易告吹,不得不繼續在紅襪系統裡等待其他球隊的青睞。


對紅襪隊而言,貝達德的交易解決了一個大約一個月前波士頓地方記者就點出的問題,規則五選秀(Rule 5 Draft)。這個球季結束,紅襪隊有很多小聯盟球員符合規則五選秀條件,包括台灣的兩位外野手林哲瑄與蔣智賢,由於人數眾多而紅襪隊的40人名單空間其實非常有限,讓紅襪隊的農場成了其他球隊眼中的大肥羊。在貝達德的交易中,蔣智賢、捕手費爾歐維奇(Tim Federowicz)、投手菲甫(Stephen Fife)都在今年符合規則五選秀。這一次交易,讓紅襪隊的農場壓力大為減輕。


雖然媒體普遍認為送出的球員並非農場的頂級新秀,但這三位球員的表現其實相當優秀。以捕手費爾歐維奇為例,這個球季在2A有2成77打擊率也有3成7的盜壘阻殺率,如果不是前面已經有蘭納威(Ryan Lavarnway)與艾普西歐(Luis Exposito)卡位,正常應該已經在3A待命之中。三人之中名氣最小的投手菲甫這個球季在2A也有大幅度的進步,11勝4敗的成績是球隊的勝投王,3.66的防禦率也是水準之作。


當然就更別提今年大爆發的蔣智賢,在這個球季之前蔣智賢在任何紅襪隊新秀排名中連列榜的機會都沒有,過去兩個球季更是經歷了由二壘手轉型為外野手的大轉換。雖然林哲瑄曾說蔣智賢在其他球隊可能更有機會表現,但實際上,如果是在其他小市場球隊,沒法防守二壘的他可能連轉型的機會都得不到。這個球季蔣智賢打擊大爆發,3成40的打擊率與生涯新高的18發全壘打,快速累積的二壘打,76分打點與1.050的攻擊指數,都讓蔣智賢成為紅襪農場裡最火熱的攻擊手。原本在二壘糟透了的防守,經過兩年的學習與練習,蔣智賢在角落外野反而成了具有水準以上臂力的外野手,這讓他在紅襪農場排名快速的追過林哲瑄,在SoxProspects.com中更衝上第18名。


但對紅襪隊而言,要將蔣智賢放入40人名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接下來的幾個月裡瑞迪克(Josh Reddick)跟納瓦(Daniel Nava)一樣被大聯盟球探找出致命的弱點,否則下個球季的右外野手幾乎就是瑞迪克的囊中物。除了瑞迪克,紅襪隊還有受傷的凱里許(Ryan Kalish)、目前的外野替補麥當勞(Darnell McDonald)有機會爭取進入大聯盟。而林哲瑄、李列納斯(JC Linares)在紅襪隊的右外野序列裡都還在蔣智賢之前,特別是蔣智賢這個球季的攻擊數字漂亮,但三振與四壞的比率卻比前兩年更差,這對篤信選球哲學的紅襪隊而言還是難以改變的事實。


水手隊這個球季的主力外野手除了鈴木一朗外沒有球員打擊率突破兩成,攻擊指數也已陷入低潮的鈴木一朗最佳,外野手隨時可能由3A抓人上去補洞,特別是水手隊在3A有四位外野手都有三成以上的打擊率,蔣智賢甚至羅國輝都隨時有可能順勢上到3A準備競爭幾乎是開放的水手隊外野區。


離開紅襪對蔣智賢是件好事,特別是其他球隊不那麼重視選球與上壘。


在巴克霍茲(Clay Buchholz)壓迫性骨折幾乎確定球季報銷下,貝達德的交易就顯得格外重要。明星賽前貝達德雖然只有4勝6敗的成績,但3.0的防禦率相當夠水準,只是膝蓋受傷後的復出戰只投了1.1局就投出四次四壞球敲出三支安打,失分五分都是自責分,讓他的資格考成績遠不如同樣在七月復出有2勝1敗4.30防禦率的哈登,特別是哈登這五場比賽裡包括了美聯東區的洋基與光芒隊。


如果細看貝達德的成績,除了開季頭一個月被打擊率與四壞比率偏高外,五六月都恢復了過去強力左投的本色,如果不是水手隊打擊實在太差(全隊只有兩名先發超過2成5打擊率),貝達德的成績將會更為亮眼。這個球季的表現,讓他的肩傷問題獲得緩解,短期內紅襪隊將會利用六人先發輪值來給主力投手多一天的休息機會,同時也測試貝達德與米勒(Andrew Miller)兩人的表現,這將決定誰會先轉入牛棚待命。畢竟,對紅襪隊而言,威克菲爾(Tim Wakefield)除了歷史與感情的因素外,蝴蝶球的特性一直是重要的特質。儘管他的蝴蝶球對美聯東區各隊已經沒有秘密可言,但對上其他分區球隊,特別是國聯球隊壓制力依舊十足,無論是特質或是他這個球季在牛棚表現欠佳,老蝴蝶要保住先發的地位問題不大。


對下個球季就成為自由球員的貝達德而言,如果能在紅襪打出成績,無論是續約或是轉隊都是良機,而紅襪隊則在先發深度上買了保險,畢竟到了季後賽,當對方投手精銳盡出時,本身的投手防線就更為重要,而紅襪隊還有幾週可以調整貝達德狀況,如果膝傷不礙事,那這筆交易就相當划算。即使貝達德試驗不如預期,紅襪隊也還有原本包括艾斯維斯(Alfredo Aceves)在內的五人半輪值名單頂住,只是得要祈禱打線在季後賽都能每場準時開火。


幫安德森找工作的任務尚未完成,紅襪隊仍須努力。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老溫隨筆> 難忘的蛋餅滋味 淡水口福早餐店

_MG_5259.JPG  


▲ 難忘的蛋餅滋味


台北到淡水有多遠?還記得小時候跟著阿公、阿嬤洗溫泉,總在凌晨三、四點起床,從西門町一路走到台北後火車站,搭著第一班的北淡線普通車,當我們晃到北投,天才將微微亮,我就這樣一路半睡半醒的步行到了惇敘高工對面的溫泉區洗溫泉。洗完溫泉,搭著公車沿著行義路到士林轉車回西門町,這一段路得花上一個半小時,回到西門町都已經將近中午。有的時候,我們會步行下北投,從北投站搭火車一路往北到淡水,普通車緩緩的前進,當我們到淡水時,上午也早就去了一半。


沒有捷運的年代,西門町離淡水好遠好遠,但我喜歡去淡水,因為,淡水有好吃的蛋餅。


我從來都沒記清楚淡水火車站到阿姆店的路程,因為早起、爬山又一路顛簸到淡水的我腦袋早就不甚清醒,到了淡水總是被阿公牽著手,就這樣邊走邊睡的穿過大街走小巷,來到一條我印象中一排每戶都有傳統紅白色間隔木門的公寓,會記得紅白色木門,是因為有兩個表哥會用針跟羽毛做飛鏢,我們總愛拿著飛鏢對著木門扔,我從小就人矮力小,飛鏢就像是蚊子叮到大象一般不痛不癢,不像表哥們總是把木門弄得「咚咚」響。


_MG_5037.JPG  


▲ 遙遠記憶裡的木門早已換成了鐵門,門上的飛鏢痕跡也無處可尋


但我最懷念的,還是阿姆的蛋餅。


_MG_4982.JPG  


▲ 偷拍客人的蛋餅


阿姆是大姨婆的媳婦,當阿嬤還能自己走路時,我跟溫嫂曾經帶著阿嬤到三芝用餐,順便到阿姆家裡拜訪,但我們沒有到店裡,只拿了那天沒賣完的蔥油麵糰回家自己煎,儘管不是阿姆現煎,但依舊美味。


載著大姑回家的路上,不知怎的,好想吃阿姆煎的蛋餅,就這樣,隔天我們抱著小溫,拎著兩斤貢丸就搭著捷運往淡水而去,貢丸是阿姆的小孫女最愛的食物。


前一天在健寶園累了一下午的小溫整個人都還沒開機,在揹袋裡安安靜靜的待到了淡水,當老爹四處拍照時,小溫由姑婆抱在懷中,但整個人都呈現未開機狀態。


_MG_5023.JPG  


▲ 完全未開機的小溫


還沒到阿姆的「口福早餐店」,遠遠的就看到那頭熟悉的銀白卷髮,一旁有著些許等待的人客,沒有長排人龍,因為幾十年的老顧客都知道先來下個訂單,過一陣子再回來取貨是最好的方法,因此,許多人一次就是四個、八個蛋餅帶走,讓阿姆從八點一直到我們十點離開都沒有停止手上煎蛋餅的工作。


_MG_4985.JPG  


▲ 平凡無奇的招牌上纏滿膠帶,正向阿姆一般樸實


_MG_4987.JPG  


▲ 別看等的人不多,阿姆欠的「蛋餅債」可十分驚人


「你還要再等十片左右喔!不好意思勒!」阿姆不停的跟人客道歉著。


每天早上三點,阿姆就起床開始準備蛋餅的麵團跟其他開店的工作,當我們抵達時,小姪女正在幫阿姆將蔥給去頭,這一大簍的蔥沒兩天就會被消耗完畢,光是揉麵糰、切蔥就夠阿姆忙上半天。也由於是手工揉製的麵糰,沒有機器麵糰的熱度問題,因此蛋餅皮是又Q又有嚼勁,但是阿姆的手工蛋餅皮卻又特別的薄。蛋餅皮薄並不特別,一般的薄皮蛋餅是又薄又脆,但阿姆的蛋餅皮卻是既薄又Q,嚼勁一點也不輸給一般較厚的手工蛋餅皮,甚至比我們自己拿回家煎的蛋餅皮更為Q彈。


_MG_5032.JPG  


▲ 小外甥女幫忙處理青蔥


_MG_4994.JPG  


▲ 手工揉製的麵糰


_MG_5049.JPG  


▲ 青蔥的用量可是十分驚人


_MG_5272.JPG  


▲ 供應商應該..姓陳吧..Orz


我在一旁觀察了很久,透過桿麵棍,阿姆熟練的將麵糰桿成薄薄的一大片餅皮,鐵板在其他蛋餅店裡能放上四塊蛋餅皮,但在這裡卻只能同時容下不規則的兩片大小。阿姆的成品跟中間幾片由表嫂插花演出的餅皮比較起來,阿姆桿出來的餅皮就是明顯大了一圈,而除了大小,其中在力道上的差異恐怕更是關鍵之所在,也難怪老客戶總能分出蛋餅是不是出自阿姆之手。


_MG_5065.JPG  


▲ 原本只是一陀麵糰


_MG_5067.JPG  


▲ 先往右桿平


_MG_5069.JPG  


▲ 一般蛋餅也就這般大小


_MG_5072.JPG  


▲ 可還沒完,阿姆繼續熟捻的桿麵皮中


_MG_5073.JPG  


▲ 別看四周有些小破損也不成圓形,就是這手勁讓蛋餅又薄又Q又彈牙


一次就是兩片,也讓阿姆的產能一直出現瓶頸的緣故吧。


_MG_5055.JPG


▲ 一鍋兩片,現打的雞蛋


阿姆的另一個特色,是用盤子切蛋餅的絕技,這也是我在其他地方未曾見過的招式。蛋餅皮上鍋後,阿姆飛快的加上調味好的青蔥、打散現打的雞蛋,之後翻面、對折再對折,最後用盤子俐落的將蛋餅給對半切好就能上桌或是裝入紙袋裡,即使是幫客戶用蛋餅包油條也是同樣只靠一個盤子就能切成兩半,一般的蛋餅皮連用刀切都不容易,這非得要如同阿姆的蛋餅一般既薄又Q,才能簡單用盤子給切得乾淨俐落。


_MG_5058.JPG  


▲ 盤子切蛋餅就像用刀一樣俐落


_MG_5094.JPG    


▲ 蛋餅大到可以包一整條油條,真想跟那人客買一條來試看看


由於做得都是熟客,常可看到客人自己就在一旁的豆漿桶裡裝起豆漿來,這時我才發現,原本在一旁賴在姑婆身上當無尾熊的小溫怎麼不見蹤影?四處搜尋,才發現小溫被帶到後面的房間裡跟兩個小表姊玩了起來,看這一床的布偶與玩具,小溫的開關終於被人給打了開來。


_MG_5081.JPG  


▲ 沒關係,自個來了


_MG_5144.JPG  


▲ 小溫整個精神大振


_MG_5160.JPG  


▲ 我的小栗鼠呢?!


經過約一個半小時,阿姆才逐漸還完欠的「蛋餅債」,我的蛋餅也終於上桌了。內用的蛋餅切成了滿滿一盤,每塊蛋餅都是剛好一口的大小,蛋餅的表皮微焦,表皮油亮不乾澀,折成三折的蛋餅夾著均勻的分布直接打的蛋,可以看見分明的蛋白與蛋黃,中間佈滿了青蔥,入口就能同時感受到麵餅、蛋、青蔥混著蛋餅特有的油香味的美好滋味。


 _MG_5262.JPG  


▲ 薄薄的蛋餅皮成三折,滿滿的青蔥與蛋


_MG_5265.JPG  


_MG_5286.JPG  


▲ 蛋香、蔥香、油香、餅皮更香


早餐店的門上,有著一窩燕子,據說連續幾年的五月燕子都會回到這來哺育小燕子,我一直拿著相機對著燕窩想要捕捉燕子哺餵小燕子的鏡頭,但燕子爸爸、燕子媽媽的動作實在太過迅速,等了許久只有兩次機會,但都快到來不及讓人有按下快門的反應時間,只拍到累了的燕子在一旁休息的模樣。


 _MG_5342.JPG  


▲ 燕子的身手真是難以想像的迅捷


累的不只是燕子,回家的路上,頭上蓋著小手巾躲避烈日的小溫就這樣一路睡在嬰兒背袋裡,只可惜我空不出手來拍下他酣睡的模樣。殘念。


口福早餐店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水源街一段129號


電話:02-2622-2257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老溫隨筆> 新爹手札 07/16 小溫的爬行比賽

_MG_4661.JPG  


▲ 衝啊!!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小孩好像不參加爬行比賽在成長過程中就缺了那麼一點。上網找了幾個爬行比賽,居然都早已額滿,據說許多熱門的爬行比賽一開放報名就立即額滿,最後經過溫嫂幾番搜尋,終於找到還有名額的麗嬰房。於是,7/10的中午,阿嬤早早準備好午餐,用完餐,阿公就拎起小溫往捷運站走去,準備趕考去!


_MG_4523.JPG  


▲ 我們出發了!!


以前搭捷運,小溫總是被裝在推車裡在大人們的小腿間移動,這次有阿公跟阿嬤陪著,讓小溫第一次體驗「坐捷運」的感覺。塞ㄋㄞ第一名的小溫當然不會錯過大好良機,一會兒在阿嬤身上抬頭撒嬌微笑,一下子跟阿公玩起戴帽帽的遊戲,在捷運上逗得阿公、阿嬤開心不已。


_MG_4544.JPG  


▲ 凝望


_MG_4565.JPG  


_MG_4567.JPG  


▲ 嘻嘻


_MG_4570.JPG  


▲ 阿嬤,我只跟你拍拍手喔


_MG_4577.JPG  


▲ 呵呵呵


_MG_4590.JPG  


▲ 戴帽帽遊戲真好玩


_MG_4603.JPG  


▲ 靦腆


出了捷運忠孝復興站,我們直奔麗嬰房門市,儘管離比賽還有近半個小時,門市裡已經擠滿了準備參賽的小朋友與親友團,有的小妹妹盛裝打扮還點了胭脂,甚至當小超人出現時引起了一陣騷動,相形之下,小溫衣著顯得輕鬆許多。就這樣,阿公抱著小溫在偌大的店裡走走看看,而阿嬤與溫嫂已經在打折的花車裡挑得不亦樂乎。


_MG_4617.JPG  


▲ 還未開賽,已經人山人海


_MG_4625.JPG  


▲ 小美女美眉


_MG_4632.JPG  


老爹繞了門市一圈,最後才在店的深處找到一排疑似比賽場地的塑膠地墊,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一次只有兩個小朋友參賽,比賽採計時制,前三名的小朋友才有獎品可拿。


直到比賽時間接近,我們才發現原來參賽的小「選手」得要先報到並繳交報名費,而出場的順序正是依照報到的順序,因此,儘管小溫早早就到場,但卻幾乎是最後才出場比賽。在現場和幾個親友團聊天,幾乎毫無例外的,小溫雖然是個將近十個月大的小哥哥,但體重卻比大多數小朋友要輕得多。


經過漫長的等待,爬行比賽終於準備開始,小選手與親友團也紛紛集中到門市的最深處。第一組比賽一開始,只見驚慌失措的小朋友大哭的衝向剛蹲在終點還沒有心理準備的媽媽,而另一個小朋友則一臉茫然的在起點張望,就這樣,整場冠軍選手在開始就已經誕生。


_MG_4649.JPG  


▲ 小超人 vs 小美女


小溫在最後幾組才登場,由從出捷運站之後就沒有放下過小溫的阿公將小溫給抱到起跑線,阿嬤與溫嫂負責拿著小玩具吸引小溫,老爹則拿著相機負責拍照。


_MG_4660.JPG  


▲ 嘿嘿!妹子,我要衝啦!


_MG_4661.JPG  


「這小朋友衝好快喔!」


比賽一開始,旁邊的觀戰媽媽就驚呼著,只見小溫一個箭步的就往前衝,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樣跟著阿公往前爬,但一個不小心衝力過大,小溫就「仆街」了,在一陣暈頭轉向後,抬起頭的小溫一臉茫然的張望,阿公、阿嬤、溫嫂焦急的在終點線拿著玩具晃啊晃,這幾秒鐘恍如幾小時般漫長,小溫終於開心的朝自己心愛的小獅子、粉紅豹再次前進,最後,小溫順利的抵達終點玩起自己的小粉紅豹。


_MG_4663.JPG  


▲ 仆街了..


_MG_4666.JPG  


▲ 小獅子在這哩!


_MG_4669.JPG  


▲ 裁判阿姨,踩線算不算犯規啊?!


_MG_4670.JPG  


▲ 小粉紅我來了!


當然,虎頭、虎尾但中間仆街的小溫沒能擠入前三名,但這幾十秒鐘的大戰,小溫很快的在阿公的肩膀上沉沉的睡去,從忠孝復興、台北車站一路回到北投,小溫就這樣緊緊的依偎在阿公的懷裡。


_MG_4680.JPG  


▲ 呼!呼!


_MG_4689.JPG  


▲ 阿公辛苦了..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老溫隨筆> 0709 Danny & Company

  _MG_4135.JPG 

▲ 美國神戶紐約客

吃過了維多利亞168,吃過了帝國牛排館,這次打牙祭的機會,我們要挑戰的是有「牛排教父」之稱的鄧有癸師傅所開設的鐵板燒名店「Danny & Company」。懷著忐忑的心情打了店家的電話,沒想到在一星期多前還能訂到在週六中午的位置。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老溫隨筆> 新爹手札 07/03 Jeff & Iris at 南方莊園

_MG_0776.JPG  


▲ Ruby 阿姨的手作偶,揭開幸福的序曲


_MG_0780.JPG  


▲ 小溫: 今天Yvonne 阿姨的自由日!! (抱抱一)


_MG_0790.JPG  


▲ 自然而然融入黎家的小溫 (抱抱二)


_MG_0818.JPG  


▲ 小溫: 米雪阿姨害怕的將我丟回給馬麻 (抱抱三)


_MG_0824.JPG  


▲ 黎姐姐: 馬麻,還你 (抱抱四)


_MG_0829.JPG  


▲ 黎葛格: 我都沒抱到......


_MG_0837.JPG  


▲ 小溫: Carol 『姐姐』好...... (抱抱五)


_MG_0848.JPG  


▲ 小溫: Leo 叔叔是本日最舒服的抱抱 (抱抱六)


_MG_0880.JPG  


▲ 小溫: Maureen 阿姨 sorry!! 我已經睡著囉!!  (抱抱七)


_MG_0932.JPG  


▲ 堅持先喝完甜湯的 Sherry 阿姨 (抱抱八)  


_MG_0962.JPG  


▲ 小溫: 我也要 Tracy 阿姨的酒窩!! (抱抱九)


_MG_0944.JPG


▲ 小溫: 其實 Polly 阿姨也有抱我啦..只是把拔沒拍到..(遺漏的抱抱十)


_MG_0981.JPG  


▲ Iris & Jeff 要幸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