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波士頓> 波士頓龍蝦 - Mare Oyster Bar @ North End(小義大利區)

 IMG_8498   


Main Lobster 2.5磅 @ Mare Oyster Bar (North Point)


距離再次遠離波士頓越近,對龍蝦的渴望就越強烈,也開始懷疑上回沒有在The Daily Catch North End點龍蝦是不是錯誤的抉擇。經過幾番掙扎,終於在行程裡硬是抽出一晚,趁著堅持只吃麵跟飯的小溫在推車裡熟睡的傍晚,推著推車走向了小義大利區,不管是再去一次The Legal Seafood或是哪哩,再吃一次龍蝦的意志異常的強烈。


下次再吃到正港的緬因龍蝦,至少也是五年、十年後的事情。


透過網路上的評價網站,我們找了間在小義大利區裡評價頗高的餐廳,走到距離餐廳不遠處,光憑著排隊的長龍我們就辨別出了餐廳的位置所在,瞬間,像是被澆了頭冷水,但,內心裡想再吃一次龍蝦的念頭依然炙熱。我們沿著Hanover Street往回走,沿路檢視著門口的菜單是否有著龍蝦兩字,當然,有些份量龍蝦在小義大利區一點也不便宜,有龍蝦的餐廳不少,儘管想吃的意志堅定,但,究竟要吃哪間餐廳就讓人猶豫。


在一間又一間店門外徘徊,我們突然想起了幾天前在Freedom Trail中一間在廚房裝上大玻璃,幾個廚師就在窗邊就地處理起鮮魚的畫面,在不知要上哪家館子的情況下,我們決定前往一探究竟。


IMG_2658  


▲ 當街料理鮮魚的畫面始終在腦海瑩繞


這一趟旅程,有許多時候是順著感覺,跟著默默之中的指引前進。我們跟著地上的紅線往回走,走進巷子轉到North Square,經過了幾天前那個專著古裝、中氣十足、情緒激昂的講述著美國建國史的胖解說員所在的Rachel Revere Square,找到了那間位在North Street與Richmond Street交界的小餐廳。


IMG_2664  


▲ 下午準備中的Mare Oyster Bar


IMG_8417  


▲ Mare Oyster Bar


上回在下午經過,我們先是被專心殺魚的廚師給吸引,接著偷偷的在打開所有落地窗的餐廳外拍照,沒想到幾日後,我們又回到了這裡,Mare Oyster Bar。


Mare Oyster Bar坐落於街角,看著門外的菜單,就像大多數的餐廳,在Lobster上總寫著時價,走進了餐廳,向帶位的女侍詢問了價目,龍蝦依然不便宜,但猶豫了幾秒,還是決定順著感覺,走進了這間小義大利區的餐廳。


IMG_8423  


Mare 的低調門面


就座後,穿著正式的中年男侍拿著酒單而來,各式的海鮮搭上建議的酒款,在聽完我們是為了龍蝦而來後,便拿來了正式的mena。Mare的menu相當精簡,在木墊板上夾著張紙,一份前菜、一份正餐,內容其實跟門外的菜單大同小異。


IMG_8398 


簡潔的菜單


IMG_8388 


龍蝦 - 時價


IMG_8402  


生蠔配香檳


侍者介紹了三種龍蝦吃法,第一種是龍蝦三明治(Mare Lobster Roll),用的是新鮮的緬因龍蝦肉搭配鬆軟的布里歐麵包;第二種則是Maine Lobster Casserole,Casserole通常是一大盤的海鮮加上起司後入烤箱,這用的是一磅半的龍蝦;第三種則是緬因龍蝦,兩磅半重的龍蝦,兩支螯用水煮的方式處理,但身體部分則是取出來與其他海鮮一起料理後在回填到龍蝦殼內。


IMG_8391  


哪裡都是我的停車場


眼看我們難以決定,侍者便讓我們先點了前菜的花枝圈(Fried Calamari),讓我們再討論討論。


IMG_8399  


氣泡水


前兩者的價錢分別是$23.99與$25.99,但最後的時價龍蝦則要價$69.99,既然這已經是在波士頓的倒數第二頓晚餐,本想一口氣來上來支龍蝦,但仔細一盤算,上回在Legal Seafood的是兩支一磅半左右的龍蝦,吃得極撐還得將薯條、玉米等打包回府,這回是支兩頓辦的龍蝦,不管是搭配Casserole或是Lobster Roll恐怕都嫌太多,更何況是兩尾,最後,我們保守的只點了一份龍蝦。


IMG_8465


哪裡都是我的飛機場


Mare外掛滿了旗幟,在2006年Mare獲得了許多雜誌的"最佳魚類料理"、"波士頓最佳海鮮餐廳"、"最佳義大利餐廳"、"美國最佳新餐廳"、"美國20家新餐廳"、"編輯首選"等榮耀,其中一幅更寫著"Voted one of the Top 80 tables in the world - Conde Nast Traveler Magazine 2006"。


IMG_8416  


Mare 外是傳統的紅磚


IMG_8409  


最佳海鮮餐廳


IMG_8410  


最佳義大利餐廳


 IMG_8415  


最佳新義大利餐廳


IMG_8414  


IMG_8419  


不僅是波士頓


Fried Calamari放在一個方盤中,從小小的紙盒中灑出,檸檬片包在檸檬黃的紗布包中與醬汁遙遙相望,光是擺盤就展現了Mare的巧思。擺盤用心,Calamari也不含糊。新鮮Calamari的美味不消說,但Mare的粉相當特別,裹得粉不厚,炸得時間也不久,自然走得不是酥脆系,但偏軟的麵皮卻與Calamari極為相合。


IMG_8441  


擺盤漂亮的Calamari


IMG_8445  


裹粉與其他餐廳大不相同


IMG_8477  


麵包與橄欖油


也許是Calamari的擺盤拉高了期望值,讓龍蝦上桌時增添了不少驚嚇。一般看到波士頓龍蝦上桌,大致上就看到一支火紅的龍蝦捲曲著在盤上,雄赳赳氣昂昂的高舉著一雙大螯,波士頓龍蝦或者緬因龍蝦跟亞洲龍蝦最大的差別就在那一對大螯。Mare Oyster Bar的龍蝦在大螯水煮處理後分開擺盤,龍蝦的身體再取出蝦肉後重新回填,也沒辦法再捲曲成蝦。少了大螯,沒了曲折,這龍蝦在盤上就像是隻正坦胸露肚曬太陽的一般大蝦。


IMG_8520  


龍蝦上擺了海鮮


IMG_8493  


兩支螯藏在一旁,少了鰲少了些氣派


帶著驚恐的擺盤,讓人不禁對味道有了些許的疑惑。所幸,這隻重達兩磅半的大龍蝦的大螯的外型不僅漂亮更有份量,硬是比一磅半版本大上幾號,入口的鮮美與彈牙絲毫不因為體型而打折扣,不僅掃除了疑惑,也撫慰了心中對龍蝦的那份渴望。兩磅半的龍蝦身體明顯的大上許多,蝦肉的份量也多出許多,取出料理的龍蝦肉不像水煮或是單純炭烤般緊實有彈性呈現蝦牌狀,但並沒有經過太複雜的烹煮,依然保留波士頓龍蝦的鮮美。搭配的海鮮雖然不像Legal Seafood般瘋狂,但依舊讓人吃得發撐。


IMG_8511  


大螯鮮美有彈性


 IMG_8540   


尾部的龍蝦肉緊實


IMG_8513  


料理過的海鮮


這是個以生蠔為主的餐廳,即使鄰桌只有兩位女士用餐也點上幾顆生蠔享用,像我們這般專為龍蝦而來的客人可不多,但也因此,當龍蝦上桌時不管是一旁的客人或是窗外路過的行人,看到這一整隻兩磅半的龍蝦都要多關注兩眼。畢竟就算是波士頓當地人,也不一定有機會吃到兩磅半的龍蝦。


IMG_8392  


隔鄰的兩位大姐也點了生蠔


吃完龍蝦,侍者送上了甜點菜單,雖然心動,但我們已經再也裝不下任何食物,只能無奈的說聲抱歉。


沒喝酒,沒吃生蠔,沒吃甜點,也許我們是店裡最詭異的人客,也許我們是店裡少有的觀光客,但,Mare Oyster Bar真的有好吃的龍蝦。


IMG_8548  


兩磅半的龍蝦體型十分驚人


 


<衍生閱讀> 波士頓美食


Legal Seafood(海鮮、龍蝦):<波士頓> 波士頓龍蝦 -Legal Seafood Long Wharf 


Daily Catch North End(海鮮):<波士頓> The Daily Catch North End 墨魚義大利麵 @ 小義大利區 


Boston Cream Pie(甜點):<波士頓> 正宗波士頓奶油派 Boston Cream Pie @ OMNI Parker House (The Last Hurrah) 


Ashur Restaurant(中東料理):<波士頓> 中東料理 Ashur Restaurant & DJ Smokie 


Mare Oyster Bar(海鮮、龍蝦):<波士頓> 波士頓龍蝦 - Mare Oyster Bar @ North End(小義大利區) 


Cafe Zela Bar(海鮮,Newport, RI):<Rhold Island> Cafe Zelda Bar @ Newport 


 


Mare Oyster Bar


135 Richmond St, Boston, MA 02109 (North End).


(617) 723-6273


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交易分析> Danny Ainge的白吃午餐


▲ 即使換穿球衣,Pierce與Garnett還是無形的在幫助塞爾提克


就在幾天前,才傳出塞爾提克去年交易Kevin Garnett、Paul Pierce與Jason Terry時所取得的10.3M交易特別條款(Trade Exception)可能會無疾而終,就像過去許多球隊一樣寧願自動放棄也不隨便成為其他球隊的垃圾桶。果不其然,在嘆息聲還沒結束時,塞爾提克就傳出與籃網隊、騎士隊達成三方交易,成功的利用了這10.3M的交易特別條款。


急於清出空間的騎士隊送出了熱門的替補後衛Jarrett Jack與Sergey Karasev到籃網隊,而中鋒Tyler Zeller與一個受限制首輪選秀權(2016-18 前十,2019無限制)則送到塞爾提克,籃網隊則送出替補得分後衛Marcus Thornton到塞爾提克,負責吃下Thornton(8.6M)與Zeller(1.7M)的塞爾提克則只需要送出一個二輪選秀權就可以完成交易。


消息一出,完全沒有損失帳面上任何球員就就換到兩名球員加上首輪選秀權的總管Danny Ainge大獲好評,臉書或是新聞網站上一片叫好,跟先前選秀與Avery Bradley簽約時的砲聲隆隆大不相同。


基本上這是個各取所需的交易,騎士隊清出約20.7M的薪資空間用以爭取LeBron James,即使最後失敗,目前傳出騎士將會轉向爭取Kevin Love,無論如何,這都讓騎士隊擺脫先前過高的合約束縛,取得薪資的彈性。而籃網隊則獲得了一年前在季後賽裡非常管用的Jack,讓球隊有了可靠的替補控球,必要時甚是可以直接頂上先發也無須擔心,彌補球隊在控球上的隱憂。


對塞爾提克而言,在今年選秀會上沒能完成交易,等於是「消耗」掉兩個首輪選秀權,能夠即時補回一個首輪選秀權就算是收穫頗豐。Thornton在籃網隊只能屈居替補,但在國王隊時擔任先發有18~21分的實力,六呎四吋的身高雖然稍矮,但比起塞爾提克的先發得分後衛Bradley還高上兩吋,無論自用或交易都是好籌碼。而Zeller對沒有正規中鋒的塞爾提克而言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有七呎身高的他後,年輕的Jared Sullinger與Kelly Olynky就可以專心在大前鋒發展。


但經過一天的沉澱,波士頓的媒體開始有些降溫。


關鍵在於,雖然幾乎是白吃的午餐,但交易後,塞爾提克的實力並沒有因此而增強,而看了看球員名單,依舊沒有讓人感興趣的球員出現。先前塞爾提克與灰狼隊的交易觸礁,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在於塞爾提克除了很多的選秀權供人挑選外,沒有任何的現貨可以端得上檯面。球隊第一得分手Jeff Green帳面得分數字漂亮,但命中率、穩定度、宰制力等面向都不及格,雖然貴為球隊得分王但搭配上他一年9M的合約完全乏人問津;剛宣布與球隊續約的Bradley雖然人氣不差,但平均14.9分1.1抄截卻簽下一張四年32M的肥約,雖然進攻有長足進步但還跟不上身價;Sullinger有優異的藍版能力,但在禁區的進攻沒有明顯進步,反而在上個球季有太多三分外線的浪投讓他的評價不弱上球季開季時亮眼;Olynyk則只有一年資歷,未來發展還是個未知數。


簡而言之,塞爾提克叫得出來的名字,不是薪資不符,就是需要時間培養,對需要即戰力止血的灰狼或其他球隊都相當乏味。


至於當家球星Rajon Rondo上個球季膝傷復出後,雖然助攻數字亮眼,但Rondo的命中率從接近五成跌到4成03,膝傷後禁區得分的難度增加,不得不在外圍出手是直接拉低命中率的重要因素,這對原本投籃就為人詬病的他更是不利。而且在誰都知道Danny Ainge早晚會把他賣走下,現在顯然不是出手的時機。


在先天球員素質不足以吸引買家下,交易來的球員似乎也對此幫助不大,讓媒體開始有些反思。


Thronton的入隊讓剛簽下新約的Bradley有些尷尬,特別是選秀會上挑選了Marcus Smart與James Young後,塞爾提克的後場就相當壅擠,多了Thronton後只會讓調度更加困難。對一隻重建中,戰績註定不佳,球員難有成就感的球隊而言,球不夠分對化學效應的影響是極難以評估的一環。究竟塞爾提克要多讓Thronton多上場增加交易價值,像是上個球季的Jordan Crawford般成為籌碼,還是順其自然讓他合約到期後自然空出薪資或是先簽後換撈些資產回補,頗值得觀察。


前提當然是Bradley要能打出符合8M期待的身價,讓自己繼續留在球隊的大餅裡。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塞爾提克極度缺乏一個能在禁區保護籃框的球員,因此七呎的正統中鋒Zeller的出現讓許多人相當滿意。如果仔細看Zeller的資料,七呎的身高配上七呎的翼展,顯然不會是個天縱英才的阻攻手,而過去兩年的成績算是差強人意,如果換算成36分鐘平均有11.8分8.4藍版與1.3次阻攻。上個球季在Andrew Bynum的鬧劇與Anderson Varejao受傷後開始有較多的上場時間,也有比較穩定的成績。


但在保護籃框上,Zeller並不是一個太優異的人選,當然,比起Sullinger與Olynyk絕對有長足的進步。Zeller並沒有出現在聯盟關於保護籃框的相關數據裡,但如果根據麻省理工的一項統計,在距離籃框五呎內時,對手面對Zeller的投籃命中率是54.7%,在聯盟排名第45位,雖然與頂尖中大前鋒有不小的差距,但看看排名第44位的是Jordan Hill,Kevin Love第49位而Greg Monroe排第五十位,Zeller還不算是臉上無光。


大致上,Zeller就是個約莫是聯盟平均的中鋒人選,但對中鋒而言,出賽15分鐘跟出賽30分鐘是完全不同的故事,特別是Zeller的犯規次數偏高,直接用36分鐘平均數字做觀察會有失真的疑慮。


但對上個球季只能以肉身防守的塞爾提克而言,無論如何,有一個七呎兩百五十磅的紮實肉塊總是個加分。


總得來說,Ainge近乎吃白食的交易對塞爾提克是正面的效果,新入隊的兩名球員合約在明年都能處理掉(Zeller是球隊選擇權),並不影響球隊在明年的彈性。儘管Ainge暗示球隊的動作還未結束,但現在的塞爾提克跟選秀會期間相比,透過交易的賣相增加相當有限,在很難有破天荒交易出現下,下個球季的塞爾提克恐怕還是得要繼續漫長的重建之路。


究竟會不會有新的冤大頭自動上門?只能等待時間揭曉。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波士頓> 正宗波士頓奶油派 Boston Cream Pie @ OMNI Parker House (The Last Hurrah)

IMG_7713  


Boston Cream Pie - Parker House Original


第一次注意到波士頓派是在離開波士頓之後,雖然勾起些思鄉情,但才意識到在波士頓似乎從來沒有吃過波士頓派,即使是在有多家甜點店的North Edn,也沒印象有波士頓派的蹤影。


十年後再次回到波士頓,找資料時在網路上發現了間號稱波士頓派的創始店,但就這麼給放在擋案裡,直到在波士頓裡閒晃了多天,突然想在艷陽下的午後吃個甜點,才猛然想起這個差點就塵封在檔案夾裡的老飯店。


OMNI Parker House Hotel。


OMNI Parker House的門牌落在School Street,但實際上坐落於School Stret與Tremont Street的路口,就在離Boston Common不遠處。只要在波士頓走過自由之路「Freedom Trail」那就一定會經過這間創立於1855年,已經有一百六十年歷史的老飯店,因為他就隔著School Street與King's Chapel遙遙相望。


IMG_7674  


OMNI Parker House Hotel 就在King's Chapel對面


位在波士頓市區精華地段,經歷了一個半世紀,OMNI Parker House自然也服務過許多大人物,不僅是波士頓名人、體育明星,也包括了許多全美大人物甚至是國際巨星,甚至甘迺迪總統就在飯店的餐廳裡向賈桂琳求婚,但這些似乎都比不上他們原創自1856年的Boston Cream Pie。當時,這間飯店還叫做Parker House Hotel,在波士頓當地主廚年薪還不到五百美金的年代,創辦人Harvey D. Parker就大手筆的以五千美元年薪從巴黎請來了頂尖主廚M.Sanzian職掌飯店附設的餐廳,M.Sanzian也是第一個受邀到美國任職的法國主廚。


讓M.Sanzian一舉成名,在餐飲史上留有一席之地的與其說是Boston Cream Pie,不如說是因為他改變了巧克力在餐飲史中的地位。在十九世紀中,巧克力只被當成是道飲品,頂多是添加在布丁裡的內容物,但M.Sanzian卻將融化了的巧克力運用在蛋糕上製作了這道在1996年被選為麻州官方甜點的波士頓派,也讓巧克力開始廣泛的被運用在糕點之上,同時也改變了巧克力的型態。(參考:A Century of Restaurants: Stories and Recipes from 100 of America's Most Historic and Successful Restaurant)


在飯店一角的窗上,可以看到貼著一張小海報,海報上放著的就是OMNI Parker House的兩樣鎮店之寶:Boston Cream Pie & Parker House Rolls。有趣的是兩者都與我們一般的認知有不小的差距,波士頓奶油派沒有像是麻州州議會般的金頂外型,也不像是個派;而Parker House Rolls則是外型非常非常簡單的小餐包,不過沒點不知道滋味如何。


IMG_7677  


OMNI Parker House 的鎮店雙寶


不知到哪才是餐廳的我們只能推開了OMNI Parker House Hotel的大門,大廳裡昏暗的燈光、沉穩的木質裝潢搭配上厚重地毯,很自然就將時光輕易的封鎖在飯店之外,彷彿回到二十世紀中葉的美國歷史之中。


IMG_7678  


歷史氣息濃厚的飯店大廳


摸不著頭緒的我們往大廳左側旁像是酒吧的餐廳走去,看了看牆外的菜單確定這間叫做The Last Hurrah的酒吧有供應正宗波士頓派後,才有些怯生生的將推車與熟睡的小溫推入。雖然是個Bar,但卻有許多穿著正式西裝的顧客再談著正經事,中間穿插個幾個像我們這邊穿著休閒的觀光客。不光是服裝不同,穿著西裝的客人多半點杯Martini,輕鬆的翹著二郎腿談著公事,而觀光客的桌上則都有分招牌的正宗波士頓派。


IMG_7680  


隔壁桌的老先生一家是酒吧內少數的遊客


The Last Hurrah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每桌客人桌上都會擺著一盤花生與堅果做為小點,這炒過花生吃起來的口感跟台灣十分相似,顯然,美國人也懂生食花生容易中毒這種簡單的生活小常識。


IMG_7691 


Margarita & 炒花生


看著菜單,總覺得只點個波士頓派似乎有些浪費這個在Tripadvisor上有四顆星評價的餐廳,但時間已接近傍晚又不能點些大菜,最後,我們在龍蝦三明治與棒棒雞翅(Lollipop Chicken Wings)中抉擇,由於平日得要陪著只吃飯、麵的小溫在Chinatown的越南餐廳覓食,我們最後挑選了棒棒雞翅,彌補旅程裡的美國食物缺口。


IMG_7681  


菜單


首先上桌的棒棒雞翅不僅模樣討喜,那酸辣又夠味的醬汁更是立刻讓人感染到濃烈的美國氣息,外皮酥脆而雞肉烹調也恰到好處。跟在台灣常見的水牛城雞翅相比,不會鬧得滿手油膩的棒棒雞翅似乎更適合這優雅的老飯店。


IMG_7694  


棒棒雞翅的色香味俱全


IMG_7706  


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


當女侍者端來波士頓奶油派時,我們還在與桌上的棒棒雞翅奮戰當中,由於我們的座位剛好在無障礙電梯旁,剛好就成了波士頓派的臨時棲身之所。


IMG_7709  


Boston Cream Pie


外頭窗上的大份量Boston Cream Pie需要事先預訂,平日The Last Hurrah供應的是一人份的Boston Cream Pie。一人份的波士頓奶油派個頭不大,兩層的海綿蛋糕中間夾著奶油,上面再加上一層點綴著杏仁片的巧克力。


IMG_7716  


大大的波士頓字樣


如果要說正宗波士頓派與台版波士頓派最大的差異,除了外型,那就是在蛋糕體上。台灣的波士頓派清一色是採用戚風蛋糕,入口之後蛋糕體就化掉了,而OMNI Parker House的波士頓派用的是海綿蛋糕,比台灣版的海綿蛋糕更鬆軟的蛋糕體入口後較為綿密。


IMG_7718  


正宗波士頓派的內在與台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這下糟了,以後吃台版波士頓派再也沒有思鄉療癒的功能了。


 


<衍生閱讀> 波士頓美食


Legal Seafood(海鮮、龍蝦):<波士頓> 波士頓龍蝦 -Legal Seafood Long Wharf 


Daily Catch North End(海鮮):<波士頓> The Daily Catch North End 墨魚義大利麵 @ 小義大利區 


Boston Cream Pie(甜點):<波士頓> 正宗波士頓奶油派 Boston Cream Pie @ OMNI Parker House (The Last Hurrah) 


Ashur Restaurant(中東料理):<波士頓> 中東料理 Ashur Restaurant & DJ Smokie 


Mare Oyster Bar(海鮮、龍蝦):<波士頓> 波士頓龍蝦 - Mare Oyster Bar @ North End(小義大利區) 


Cafe Zela Bar(海鮮,Newport, RI):<Rhold Island> Cafe Zelda Bar @ Newport 


 


OMNI Parker House Hotel 


60 School Street
Boston, Massachusetts 02108
Phone: (617) 227-8600, Fax: (617) 742-5729


The Last Hurrah - Boston's Famed Whiskey Bar


Hours of Operation
Monday - Friday 4:00 p.m. - 1:00 a.m.
(food menu served until 10:00 p.m.)


Saturday 4:00 p.m. - 1:00 a.m.
(cocktail service only)
Sunday Closed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波士頓> The Daily Catch North End 墨魚義大利麵 @ 小義大利區

IMG_6284  


香蒜海鮮墨魚義大利麵 - The Daily Catch North End


小義大利區是波士頓重要的美食集散地,傍晚時分,每一間餐廳都拉開落地窗,西裝革履的饕客們鬆掉領帶喝著餐前酒,等著即將開動的晚宴。但對留學生而言,小義大利區的每一餐可能就是幾天的菜錢,可不是隨便會踏入的區域。


對小義大利區的印象停留在一間沒有太多座位,菜單就直接寫在牆壁黑板,沒有漂亮餐盤直接用個大鐵盤上菜,大家拿著鐵夾夾著還冒著熱煙義大利麵的小店。餐廳是個從大學就待在麻州的學姐介紹,三個同學點了兩份義大利麵,義大利麵極佳,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龍蝦義大利麵,雖然跟龍蝦大餐相比小了好幾號,但龍蝦依然美味,而堆積如山的海鮮讓我們吃得十分滿足。早已不記得店名,只記得他就在小義大利餐廳的知名甜點店的正對面,非常好找的位置。


IMG_6273  


黑板菜單


龍蝦義大利麵所費不貲,兩年也就吃過那麼一回。


十年過去了,在網路上搜尋龍蝦義大利麵,很快的就在照片上看到那片熟悉的黑板,一看地圖,果然就在知名的甜點店「Mike's Pastry]正對面,一樣狹小的店面,一樣昏暗的場景,雖然與記憶不完全相符,但十年,又有甚麼事是完全不變的呢?


IMG_6270  


店門就正對著 Mike's Pastry


原來,這店叫做「The Daily Catch」,也才發現原來他們在其他地方也有分店,但那狹小的North End分店才是記憶裡的那間特殊小店。


這天我們先從日租公寓散步到了Fenway Park買球票,再跳上地鐵到波士頓綠線尾端的Boston College閒晃,在草地上跑了一下午的小溫還沒上綠線就已經躺在推車上呼呼大睡。當我們搭地鐵來到Haymarket站,慢慢的沿著小義大利區的主幹道Hanover前行,幾天前循著地上的紅線走著Freedom Trail時,那間有著綠色小小遮陽棚的餐廳就靜靜的坐落在右手側。


十年前是否需要排隊用餐早已不復記憶,雖然此時已經七時許,但也許是非假日的緣故,店前只有兩組人在排隊,前面一組是個來波士頓開會順道與當地友人見面的兩個台灣人。從在網路上能輕鬆找到就不難想像The Daily Catch North End在台灣人圈子中的知名度,從我們排隊一直到用餐結束,約莫25個座位大小的店裡就一直不缺台灣人的蹤影,但店裡非亞裔客人還是大多數,例如隔壁是個中年熟男帶著二八年華的少女,透過侍者與老客人的調侃,我們知道是老爹帶著女兒來自己熟悉的老店用餐;黑板下的一桌四人則可聽到人吆喝著這裡有最棒的海鮮,看上去似乎是帶著遠道而來的朋友聚餐。


店小,稍微大些的嗓門就藏不住任何秘密。


IMG_6288  


座位就圍繞著這個開放式的廚房而設


排隊時,兩個人駐足探看,只聽見其中一人說著:「誰會想在廚房用餐?」就拉著友人往前方的餐廳走去。也許有些刻薄,但這樣的評論倒也並非無理,The Daily Catch North End的店極小,座位大至就是繞著廚房緊湊的安排著,店家也充分的運用所有座位,也因此如果只有兩人用餐,難免就會需要與其他顧客緊鄰而坐。


也許因為這樣的特色,讓The Daily Catch North End的翻桌率極高,雖然當我們入座之後外面突然排起了長龍,但很快的就又消化完畢,也許就是因為這裡不是個慢慢用餐、聊天的好所在。


IMG_6271  


慢慢的,排隊人龍開始蔓延,但消化的速度極快


由於店面極小,自然的放不下推車,也自然的吵醒了小溫。雖然是因為腦袋裡記憶中的龍蝦義大利麵而來,但我們最後只點了Fried Calamari與招牌的墨魚義大利麵(Black Pasta - Aglio Olio)。


沒等多久,Fried Calamari就端上桌,有趣的是這裡的Calamari並不一定是成我們熟悉的花枝圈狀,有些反倒有些像是縮小版的fish chips,但不變的是新鮮Calamari的美味。


IMG_6280  


Fried Calamari,許多成條狀而非圈狀


儘管前幾天在Legal Seafood吃Crispy Calamari吃得挺開心,但剛起床還沒平復心情的小溫這回卻不甚賞光。不一會,記憶中裝著墨魚麵的大鐵盤就這麼端上桌,拿起一旁的鐵夾攪拌,熱氣直衝,這鐵盤義大利麵勾起了不少回憶。雖然沒有龍蝦、蚌殼、淡菜,但這墨魚義大利麵裡還是滿滿的切丁海鮮,蒜香與油香隨著熱氣就這麼瀰漫在我們不大的桌上空間。The Daily Catch最特別的地方當屬它的麵條,這裡的墨魚義大利麵條較粗,麵芯也較硬,跟平常在台灣吃的滑溜義大利麵大不相同,但相對的,這兒的義大利麵的口感較佳,越嚼越有滋味,每一口都是滿滿的海鮮、蒜、油的美味組合。


IMG_6281  


墨魚義大利麵,麵條較粗,麵下是滿滿的海鮮丁


IMG_6286  


輕輕一夾,熱氣四溢


IMG_6282  


熱騰騰的墨魚義大利麵


少了龍蝦、淡菜,加上逐漸恢復清醒的小溫開始有了食慾,儘管是加大的墨魚義大利麵但分量對兩人還是稍微少了些,但我們並沒有特別再加點,只是慢慢的享受這份美味。用完餐後,推著小溫到前方另一個學姐推薦的「Modern Pastry」點了些點心,就這麼慢慢的推著推車,慢慢的走出小義大利區,搭上綠線回到了公寓。


IMG_6296  


吸麵中的小溫


IMG_6294  


終於,從睡魔中清醒的小溫


十年,終於又回到記憶中的那間小義大利餐廳,The Daily Catch North End。


 


<衍生閱讀> 波士頓美食


Legal Seafood(海鮮、龍蝦):<波士頓> 波士頓龍蝦 -Legal Seafood Long Wharf 


Daily Catch North End(海鮮):<波士頓> The Daily Catch North End 墨魚義大利麵 @ 小義大利區 


Boston Cream Pie(甜點):<波士頓> 正宗波士頓奶油派 Boston Cream Pie @ OMNI Parker House (The Last Hurrah) 


Ashur Restaurant(中東料理):<波士頓> 中東料理 Ashur Restaurant & DJ Smokie 


Mare Oyster Bar(海鮮、龍蝦):<波士頓> 波士頓龍蝦 - Mare Oyster Bar @ North End(小義大利區) 


Cafe Zela Bar(海鮮,Newport, RI):<Rhold Island> Cafe Zelda Bar @ Newport 


 


 


The Daily Catch North End


323 Hanover Street

Boston, MA 02113, United States




+1 617-523-8567